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绿色家族成员可食性包装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环境与发展”成为世界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们正研究一种可以取代发泡塑料的包装材料,这就是绿色包装。绿色包装的特点是无污染、能回收或再生、易分解。绿色包装的发展趋势为可降解绿色包装材料和可食性包装材料。 可食性包装在我国食品包装中的应用有着悠久的历史。民间很.早就懂得用可以吃的食品制成较薄的东西来包装另一种食品。既能保证食品鲜美,又能改善原有的口味,还可以提高其档次。比如包装肉菜用的“豆腐皮”,包装肉馅用的“肠衣”。 目前国内外开发的可食性包装资源广泛,研究开发前景十分乐观。 多糖类… 相似文献
3.
3.4小麦面筋蛋白可食性包装材料和加工及特点
小麦面筋蛋白可食性包装材料主要以上麦粉中提取的蛋白质作原料制取的.这些蛋白质主要是麦胶蛋白和麦谷蛋白。制作包装薄膜时发挥作用的主要是麦胶蛋白,利用麦胶蛋白的延伸性、弹性、韧性等性能。在具体制作时,将面筋蛋白溶于乙醇,再加入甘油、氨水等作增塑剂,最后通过流延等工艺得到可食性包装膜。 相似文献
4.
5.
6.
可食性玉米醇溶蛋白复合薄膜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正> 用可食性薄膜包装食品,以延长食品贮存期的方法并非始于现代。早在12~13世纪,中国人就开始以食蜡涂于水果表面防止失水;英国人在16世纪时就已使用脂肪涂抹食品以防止失水变质;本世纪30年代,热溶石蜡被大量用于涂抹柑桔以减少失水;50年代初,巴西棕榈油/水乳化剂被开发用于涂抹新鲜水果。近些年来,由于人们对环境污染问题越来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淀粉和玉米醇溶蛋白作为基础原料,研究可食性膜的成膜条件和膜性能。玉米淀粉液经糊化、掺入脱色的玉米醇溶蛋白、添加甘油增塑剂、匀浆、脱泡、成膜后,检测膜的抗拉强度、断裂伸展率、溶解度、透明度、微观表面特征。配制质量分数为4%、5%、6%、7%的玉米淀粉液分别制膜,检测并筛选一适宜浓度,同时筛选制备脱色玉米醇溶蛋白液。玉米淀粉糊化后,分别按其体积的0%、10%、15%、20%、25%、30%掺入脱色玉米醇溶蛋白液,制膜,筛选适宜掺入比例。测试筛选添加质量分数为1.0%、1.2%、1.4%、1.6%的甘油增塑剂的成膜效果。结果显示,添加玉米醇溶蛋白液能够提高抗拉强度和断裂伸展率,降低透明度和溶解度,但添加10%有反抗拉强度现象。筛选确定淀粉质量分数5%,按体积分数15%掺入含玉米醇溶蛋白0.5%的脱色液,添加1.2%的甘油增塑剂,获得的可食性淀粉-玉米醇溶蛋白膜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表观特征。 相似文献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可食性蛋白膜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传统塑料包装材料引起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其安全性也受到人们质疑,发展新型包装材料,将会是未来方向;蛋白膜以其可生物降解性、可食性、隔油、阻气等性能,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该文阐述蛋白膜成膜机理、膜的特性及分类,并介绍大豆分离蛋白膜、小麦面筋蛋白膜等可食性蛋白膜国内外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研究双酶复合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制备大豆肽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及活性片段对实验性高血压大鼠的降压效果。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优选,采取正交实验优化复合酶的酶解工艺,以酶解液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率为指标优选最佳工艺;通过超滤、纳滤后得到最佳分子量片段,应用左硝基精氨酸(L-NNA)诱导大鼠高血压模型,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活性片段进行实验。结果:双酶复合酶解的最佳条件为:在料液比为1:20 g/mL的情况下,酶解温度50℃,酶底比3.0%,酶解pH7.0条件下先用菠萝蛋白酶酶解2 h后,再以酶底比4.0%加入胰蛋白酶,控制温度为40℃、酶解pH为8.0条件下酶解4 h,大豆分离蛋白的水解度35.31%。经过高效液相对酶解液的相对分子量分布得出,大豆分离蛋白原液含有的蛋白质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区间在5000~1.0×105 Da,在双酶复合酶解下,酶解液的蛋白质及多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区间均在500~4000 Da;通过超滤得出最佳活性片段为1000~3000 Da,药理实验表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各组血压均有降低,且大豆肽剂量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大豆肽高剂量组和卡托普利组相当。结论:双酶复合酶解制备的大豆肽相对分子量较小,活性片段对高血压大鼠模型降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