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樊国宝 《江西化工》2007,29(4):56-58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基本物质,是地球上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目前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通过对南昌市城市水资源保护开发工作的分析总结,就实现城市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提出对南昌市城市水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如今水资源短缺形势日益严峻,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尚不完善,在此情形下,合理开发和利用再生水成为解决缺水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以某城市为例,生活污水经深度处理后,可作为景观用水、绿地灌溉及城市杂用水等,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城市的缺水程度及动态循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某城市水资源现状、再生水现状、深度处理现状及再生回用技术等四个方面对再生水进行分析及可行性研究,分析了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应用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为再生水更好的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洮儿河为松辽流域重要跨省河流,涉及吉林、内蒙古两省区,上下游用水和行业用水矛盾突出、水资源供需紧张。本文以洮儿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依据,着重分析了流域取水许可、水权转让、水量调度等管理现状。结果表明流域存在水资源短缺和供需矛盾突出,水资源开发潜力有限,城市供水水源地与水资源配置网体系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需求,水资源统一管理、调配和监控力度不够,水权制度建设滞后,灌溉用水量所占比例过大等问题。认为成立流域水资源管理议事机构是解决用水矛盾的关键,并针对洮儿河流域取水许可、水资源论证、水量分配、水权转让和水量调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4.
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设施,在保障城市正常供水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水资源,而给水工程施工质量则可能会对人们的正常生活产生直接影响,同时还会对城市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产生影响。因此,市政工程给排水工程施工质量的价值就不言而喻了。但当前我国城市给水管网水质污染现象仍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同时也会阻碍城市发展的脚步。因此,加强对给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视,以提升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质量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做好“两河”水资源规划 保障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张炳文,申银香,马金元(青海省柴达木综合地质勘查大队,青海格尔木 816000)  那棱格勒河和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两条河(以下简称“两河”),二者均源于昆仑山的中高山区,流经山前戈壁平原,最终汇入盐湖。“两河”水资源在戈壁带形成的地下水源可供城市生活、生产之用,流经细土平原维系绿洲生态,最终汇入湖盆并保持盐湖资源的水盐均衡。水资源系统性特征和盐湖作为水资源的最终排泄地,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是保障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详见位置分布图1。图1 两河位置分布图1 两河…  相似文献   

6.
那棱格勒河和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两条河(以下简称"两河"),二者均源于昆仑山的中高山区,流经山前戈壁平原,最终汇入盐湖."两河"水资源在戈壁带形成的地下水源可供城市生活、生产之用,流经细土平原维系绿洲生态,最终汇入湖盆并保持盐湖资源的水盐均衡.水资源系统性特征和盐湖作为水资源的最终排泄地,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是保障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详见位置分布图1.  相似文献   

7.
水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生存必需的资源,随着全球范围内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人们也逐渐认识到了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伴随着水资源的短缺,越来越多的海绵城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发展起来。面对海绵城市更为严重的水资源问题,如何加强城市给排水系统的建设,使城市具备更强大的雨水利用率,减少因内涝问题造成的损失,已成为城市建设者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就海绵城市给排水建设的重要意义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目前海绵城市给排水系统建设的常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提高城市给排水能力,解决海绵城市水资源利用问题提供一些有益帮助。  相似文献   

8.
由于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关系,城市用水危机时有发生.本位以市政给捧水工程为基础,探讨了城市水资源浪费的现象及原因,对市政给捧水工程中的水资源浪费现象进行了总结,并阐述了如何在市政给排水工程中实现对水资源的节约.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述了我国城市水资源的现状。辩证分析了城市水资源保护的重要性,提出了在城市发展中节水与养水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结合实际,对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现状与策略进行研究,首先阐述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现状,其次在分析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对推进城市总体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策略进行讨论,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雾霾天气,温室效应,水土流失,而由于城市的过度开发,不透水垫层不断增大,地表径流激增,致使城市内涝和干旱频繁发生。有关研究表明,自然生态系统中80%的降雨渗透到地下,20%的雨水径流流走。而传统的粗放式城市建设,80%全部流走,只有20%的雨水能回渗到地下。雨水资源既不能得到有效充分的利用,同时又加大了城市管网排放雨洪的压力。同时,中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并且可用水资源中受到污染的占很大一部分,人类已经无法使用。面对广泛存在的城市内涝与水资源短缺问题,海绵城市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提升,我国城市化发展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城市中人口数量越来越多,对于水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污水。为了保证城市水资源的正常应用,需要对城市中的污水进行科学的处理,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水平。在本文中就针对环境工程中污水处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探讨,希望可以有效提高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水平,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那棱格勒河和格尔木河是柴达木盆地最大的两条河(以下简称“两河”),二者均源于昆仑山的中高山区,流经山前戈壁平原,最终汇入盐湖。“两河”水资源在戈壁带形成的地下水源可供城市生活、生产之用,流经细土平原维系绿洲生态,最终汇入湖盆并保持盐湖资源的水盐均衡。水资源系统性特征和盐湖作为水资源的最终排泄地,决定了流域内水资源是保障盐湖资源可持续开发的关键,详见位置分布图1。  相似文献   

14.
杨薇 《清洗世界》2020,36(6):7-8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之一。本文针对现阶段城市水资源污染现状展开研究,深入分析了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探讨了造成我国城市水污染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水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保伸 《河北化工》2008,31(3):64-66
随着城市水资源短缺的日益严重,中水作为城市第二水源正在被大量的推广应用.中水处理系统的应用是减少污染排放,增加可利用水资源,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重要途径.概述了中水处理常用工艺流程以及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项目团队介绍】上海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国家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简称"南方水中心")是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由上海城投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股东单位联合组建,是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的"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企业化运营主体,主要承担水资源领域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和应用研究、第三方水质检测服务和人才培养任务,承担上海水务行业"技术、检测、信息、人才"中心的能力建设任务,2015年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7.
简讯     
上海建立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中心国家发改委日前批复同意由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上海市自来水市北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上海市城市排水有限公司、同济大学等单位联合组建“城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南方)国家工程中心”。该中心将围绕城市水质安全和水环境改善的工程技术需求,以城市水循环利用过程中水质变化研究及系统控制为重点,建设相关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工程化试验设施,以及水质监测与安全评价、水质安全系统规划等方面的研究设施。该中心建成后将通过争取承担国家有关部门和企业委托的科…  相似文献   

18.
樊高峰 《江西化工》2012,(2):250-251
从全球看,水的开发与利用和水资源严重缺乏的矛盾已日益突出。在我国6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个城市缺水,108座城市严重缺水,日均缺水1600万m3,到2000年这些城市年缺水将达200亿m3,每年因缺水损失的工业产值上千亿元,水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我国和上海水资源的现状以及保护和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对策,对策包括控制排污量,防止水体被污染、建立污水处理厂、综合治理污染的河流,节约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城市生活用水,提高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大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的开发研究;实施阶梯式计量收费。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当前海绵城市推行中顶层设计系统统筹力度不够、内涵理解不足、因地制宜体现不够、海绵设施有待补充完善、低影响开发做法有待优化等方面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明确海绵城市内涵、加快推进海绵城市立法、完善海绵城市标准体系、科学编制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等相关对策建议,为"十四五"及未来"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海绵城市综合水系统(水安全、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目标(水系统健康)的最终实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