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提高淮南煤田在地质构造带条件下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针对性,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和煤与瓦斯突出的关系,对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动力学特征,以及该构造控制下的煤体结构、瓦斯赋存、构造应力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淮南煤田的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南北两缘,由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于印支-燕山期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煤田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南向北推覆,北缘逆冲推覆构造由北向南推覆,形成了反向相背倾斜的构造系统。淮南煤田逆冲推覆构造带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物质基础条件,而较高的构造应力及瓦斯压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提供了动力条件。从逆冲推覆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影响的角度分析了望峰岗矿"1.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分析表明:发生事故的C13煤层内构造煤发育,瓦斯含量高,构造应力集中,当主井施工揭开C13煤层时,原应力平衡状态被打破,煤与瓦斯大量喷出,导致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2.
构造煤特征及其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窦仲四  鲁玉芬  开明 《煤炭技术》2006,25(10):96-98
构造煤是发生煤与瓦斯突出的必要条件。13-1煤层是淮南煤田潘一井田的主采煤层,该煤层构造煤非常发育,通过计算构造煤在煤层中所占的比例和构造煤的厚度;分析构造煤的分层特征,研究该煤层的构造煤发育特征,并初步探讨了构造煤发育特征与瓦斯突出危险性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煤矿安全》2017,(4):168-171
构造煤分布研究有利于瓦斯区域预测。以煤体流变最小耗能原理为指导,结合直梁偏心压缩弯曲模型探讨了矿井构造煤形成分布规律。认为长期受到挤压剪切区(高应力区)与附近最低应力区形成的最大差应力的煤体发生流变,构造煤体向最低应力区流动并集聚增厚,而高应力区构造煤减薄甚至完全消失。以新密煤田超化、告成、大平等矿井地质构造特征分析为基础,结合煤体流变最小耗能构造煤形成分布机理实例揭示了该煤田主采二1煤层构造煤突增突减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河南省的地质构造分区特征和煤田特征,找出了控煤构造的4种形式,分别为:褶皱逆冲推覆型构造控煤,重力滑动型构造控煤,走滑型构造控煤,伸展型构造控煤。河南省的诸多煤田中,除安阳—鹤壁煤田、焦作煤田、濮阳含煤区是伸展型构造控煤,其他各煤田均是推覆构造或滑动构造控煤。  相似文献   

5.
张湾煤田3煤层赋存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菏泽地区张湾煤田主要可采煤层是山西组的3煤(包括3上和3下煤层),煤层特点是赋存面积大、埋藏深、煤层厚度大、结构简单,研究3煤层在井田内构造、深度、厚度、结构、煤质、物性、开采技术特征以及成煤环境分析,对今后煤层开发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禹州煤田构造控煤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禹州煤田总体构造特征,分析了断层、向斜、滑动构造等因素对该区主要可采煤层二 1煤层赋存和分布的控制作用,论述了构造控煤因素对二1煤层厚度、煤质的影响,为预测新的有利含煤区指出了参考方向.  相似文献   

7.
<正> 一、抚顺煤矿煤与瓦斯突出概况抚顺矿区的东部为龙凤矿,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210万吨,中部为老虎台矿,矿井核定生产能力为300万吨。抚顺煤田为向斜构造,东西延展,走向长18km、南北宽2~2.5km。煤田内有落差大于30m 的大断层30条。可采和局部可采的煤层有三层。自下而上为 B 层煤、A 层煤和本层煤。B 层煤赋存于玄武岩夹凝灰岩中、  相似文献   

8.
淮南煤田构造煤发育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煤田地质钻探资料和煤矿井开发成果,分析了构造煤的特征,探讨了构造煤发育程度与煤、岩组合及构造演化的关系,指出了层间滑动是导致区域构造煤分布、断层是导致局部构造煤分布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9.
侯万武 《江西煤炭科技》2022,(1):122-124,129
广西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位于罗城煤田的中部,勘查区为一单斜构造,呈北东方向展布,倾向南东,含煤地层为寺门组,寺门组Ⅰ煤层为本区可采煤层.通过对罗城煤田南平勘查区施工钻孔资料的分析,采用宏观煤岩特征、标志层、层间距、测井曲线特征、煤岩性组合特征及物化性特征等方法对勘查区寺门组各煤层进行系统划分、对比和研究,其结论可对本区及...  相似文献   

10.
利用钻探、物探及化验等多项成果,采用标志层、煤岩层组合特征、煤质特征和测井响应等多种方法,对安鹤煤田当中岗勘查区含煤地层进行划分对比,首次确定了煤系含煤12层及各组、段厚度,确定主采的二1、一11煤层的层位,二1煤电阻率372~1350Ω·m,低灰低硫,一11煤视电阻率320~860Ω·m,高灰高硫。并以当中岗勘查区为例,论述煤岩层对比的重要性及不同方法的适宜性,结合对比数据,阐述该区煤系沉积成因、组合差异、物性差异等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