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了评价3G无线网络--UTRAN(UMTS Terrestrial Radio Access Network,陆地无线接入网)网络质量,提出了一个UTRAN网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该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将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网络管理领域,根据模糊综合评价算法建立了UTRAN网络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此模型,对UTRAN试验网络的测试结果进行了模糊综合评价,得到了UTRAN网络质量的量化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2.
如何客观、有效地对校园网网络管理工作进行综合评价,对提高网络管理工作实效,保障校园网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建立了校园网网络管理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各级指标的权重系数进行计算,并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理论,提出一个校园网网络管理综合评价模型.最后应用该模型进行实例评价研究.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法具有可行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3.
卫星话音通信网运行质量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柳  张宁 《通信技术》2014,(3):286-289
综合评估卫星通信网络运行质量对于卫星通信网络性能的提高和网络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合理评估运行的卫星通信网络,结合卫星通信网络特点提出了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在此基础上从网络管理功能角度出发,主要针对以语音为业务的非IP体制卫星通信网络,通过对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指标进行选取、分类、聚合、量化,构成了卫星话音通信网运行质量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4.
时弘易 《激光杂志》2022,(6):216-220
由于光成像技术网络课程质量评价指标难以准确量化,评价精度低,为此利用模糊理论分别从多个方面实现对光成像技术网络课程质量评价系统的优化设计。在硬件方面,采用新型或改装的存储器、接口芯片以及中央处理器来代替传统的硬件设备,并对通信网络和电路的连接方式进行改装。通过分析光成像技术网络课程特点,建立数据库及数据库表。在硬件设备和数据库的双重支持下,通过分析确定光成像技术网络课程质量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并利用模糊理论实现评价指标的模糊求解,通过指标与权重的计算处理得出最终的质量评价结果。与传统评价系统的对比得出结论:通过模糊理论的应用,系统的评价误差有所降低,在光成像技术网络课程质量评价的精度方面更加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0322741基于运行统计的网络管理系统连接质量模糊评价[刊]/李冶文//电子学报.—2003,31(5).—747~750(L)0322742HFC 传输网络故障维修[刊]/周继明//中国有线电视.—2003,(12).—97~98(L)0322743三级光链路的 HFC 网络中同轴电缆分配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王欢 《通讯世界》2016,(3):271-271
SNMP协议在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可以就目前网络管理系统监控不全面,以及兼容性低等问题进行优化。网络管理系统为软硬件结合分布式网络应用系统,应用SNMP协议来确保网络高效运行,减少各类故障的发生。本文就SNMP协议在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一种基于模糊理论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网络学习评价的认识研究,针对网络学习评价中包含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提出了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来评价网络学习。依据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建立了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判原理构建了一个实用的网络学习评价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能迅速地对学生进行综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利用工业自动化控制中的负反馈理论,提出网络学习评价模型.制定了符合个性化学习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一种带有模糊评价因子的NTFAHP-FCE评价算法.设计了该评价模型的网络学习评价系统.实验证明,利用该评价系统得到评价结果是客观地、有效地.  相似文献   

9.
章文辉  杜百川  杨盈昀 《电子学报》2008,36(10):2060-2064
 建设国家信息安全保障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决策者提供有关国家信息安全的基本状况.文章简要阐述国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中的广播电视分系统的信息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情况,同时介绍了广播电视信息安全保障指标体系中技术系统各级指标的构成原则和评价方法,着重论述了基于群体专家判断矩阵的情况下,模糊层次分析法在确定各级指标权重时的应用,并以广播电视技术系统为例给出了应用研究的实例.  相似文献   

10.
康亚明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3):113-115,119
为了更有效地评价网络学习的效果,设计了一种基于层次结构的网络学习评价模型,根据模型建立了网络学习评价指标体系,应用专家会议法确定指标权重,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数学模型并计算评价结果。国内多数网络教学平台主要侧重于教学及交流功能的实现,缺少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反馈和评价。该评价法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模糊理论应用于网络学习评价。在学习站点上使用表明,该方法对在线学习者能进行较客观有效地评价。  相似文献   

11.
GSM网络质量评估常用方法和标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重对目前GSM网络的质量评估常用方法和标准做了一些介绍和比较,阐述了网络优化和网络质量评估的关系,为更好进行网络优化及网络质量评估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2.
针对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中各指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将信息论中的熵值理论应用于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中,建立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合理地确定信息系统运行质量评价的指标权重,可将权重结构分为主观指标权重和客观指标权重,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再用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把它们综合为组合权重,从而建立信息系统运行质量的熵组合权重评价模型。该模型既可结合专家主观经验法,又可挖掘指标样本值的客观信息差异。应用供电公司信息系统实际数据测算结果验证了信息系统运行质量指标体系及其熵组合权重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软件质量预测建模技术是软件质量评价体系中的关键技术,它能够对用户所关心的软件质量特性进行评价。预测模型常常用来发现度量数据和质量要素两者之间的关系,但二者的关系常常复杂而非线性,传统的建模方法受到限制,而人工神经网络技术是一种对非线性关系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利用后向传播神经网络来评估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的方法。该方法将试验数据的专家评估结论作为样本训练网络,并利用训练好的网络对几组数据进行评估。将网络评估结果与传统加权评估和模糊综合评估的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法是一种评估分布式雷达抗干扰效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场成像作为新一代成像技术可采集更丰富的视觉信息,但在其各个处理过程中都会引入失真导致光场图像主观质量的下降,因此需要设计与人类视觉系统(Human Visual System,HVS)保持一致的客观评价方法以自动评价光场图像的质量。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剪切波变换的光场图像全参考质量评价方法。首先,为了同时考虑光场的空间域和角度域失真,分别在光场视图和极平面图(Epipolar Plane Image,EPI)上提取特征。其次,在光场视图上进行剪切波变换后,分别提取局部相似性特征和全局统计特征。然后,在EPI上分别提取局部相似性特征和全局方向统计特征。最后,采用随机森林对以上特征进行池化得到最终质量预测值。在密集光场图像数据库中进行测试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方法优于现有的图像质量评价指标,与主观视觉评价结果的一致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何鸣  杨德胜 《现代电子技术》2012,35(14):109-112
信息化厂商质量评价是供电企业信息系统运维的重要工作,其中关键的一项就是对信息化厂商质量进行分析评估,这对于信息系统运行可靠具有重要意义。将遗传算法神经网络原理引入信息化厂商质量评价领域,构建了基于遗传算法和神经网络的信息化厂商质量评价模型,为供电企业的信息化厂商质量评估研究提供模型和方法的支撑。实证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自学习和自适应能力,模型评估结果比较客观合理。  相似文献   

17.
李焱  冉晋雪 《电信科学》2011,27(2):115-118
在运维管理过程中,"流程"、"人"和"知识"是最关键的环节,而通过"流程"正确地评价"人"和"知识"的绩效增值是整个运维管理的核心。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提出了胜任力管理的核心理念,研究了胜任力评估算法、评估指标权重设定算法和胜任力调整算法,并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网络运维胜任力评估系统。该系统将助力中国移动构建知识型运维体系,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一流的通信网络,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运营和端到端的标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8.
分析目前几大IP质量评测标准特点,指出当前用于转让和交互的IP评测标准,着重于共同特征,缺乏个性特征,特别是针对功能特征的描述。基于功能分类,提出面向IP设计流程和IP功能目录的第三方质量评测方法。将IP功能特征引入质量空间,新的IP质量评测标准更客观、可行。作为方法示例,介绍运算处理类软IP核的质量评测过程。  相似文献   

19.
Quality of service concerns in IP-based control system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based control systems (NBCS) is continuously growing. One of the most intriguing aspects is the transportation of control network data over IP-based networks using accepted standards such as EIA-852. To a large extent the actual quality of control (QoC) in such systems depends on the network timing such as delay and delay jitter. This paper presents a classification of relevant quality of service parameters and identifies application classes. Subsequently,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effect of delay jitter at a fixed mean delay on the QoC. Two sources of delay jitter are identified in IP-based control systems: 1) network traffic induced and 2) protocol induced. As an example of a simple control loop implemented over an EIA-852-based system we investigate how the induced jitter affects the QoC using a time-discrete simulation model. Conclusions are drawn as to how the findings in the EIA-852 system can be interpreted and extended to a generalized NB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