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而食品中氰化物的来源也十分广泛,由氰化物中毒引发的案件也时常发生,这对人们生命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及危害。目前所规定的应用于氰化物的检验方法多种多样,快速、高效的检验氰化物的方法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对现场氰化物快速检验试纸和以化学传感器为基础快速识别氰化物的方法进行了简要的评述。  相似文献   

2.
叙述了硫氰化物废水的来源及危害,对硫氰化物废水现有破坏处理方法和资源回收方法进行了综述。根据硫氰化物废水的特点,分析、比较了有应用前景的处理方法,提出了采用高级氧化处理技术破坏处理和绿色净化工艺回收含硫氰化物废水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降解氰化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氰化物对生物有机体有剧毒。目前,已有很多处理氰化物的物理化学方法,生物技术为氰化物的降解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笔者介绍了氰化物的分类、来源及其处理技术,并对微生物降解法着重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氰化物是广泛应用于工矿生产的一类有毒危险化学品,对环境中不同形式的氰化物进行监测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近年来氰化物检测方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色谱法、光谱法、电化学传感器法、核磁共振法、荧光分子探针法以及流动注射分析等。对氰化物的检测方法重点从技术原理、操作特点、分析效果以及应用范围做了简单述评。最后对氰化物检测技术手段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翟树民 《电镀与精饰》2011,33(2):28-29,43
介绍了实用的钢带连续氰化物镀铜工艺流程和几个重要的环保问题:油污染物去除,酸洗后入氰化物镀槽前的pH调整控制,电镀过程中氰化物的挥发控制,氰化物的带出控制,现场跑、冒、滴、漏及应急系统控制,含氰废水的处理控制及实际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索地面污水中微量氰化物自动监测的可能性,进行了试验性装置的研制。上海石化总厂的地面污水汇流至随塘河,在正常生产情况下随塘河水中氰化物浓度通常低于排放标准0.05ppm。因此,要求自动监测装置能检出微量氰化物。当氰化物超过排放标准时,装置应有明显的响应,以便追溯起因,及时采取措施。1979年我们研究了应用硫化银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微量氰化物的方法原理。本文  相似文献   

7.
通过流动注射分析仪实验,检验水中总氰化物,在酸性条件下,样品经140℃高温高压水解及紫外消解,释放出的氰化氢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吸收液中的氰化物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然后与异烟酸反应水解生成戊稀二醛,再与巴比妥酸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于600 nm波长处测量吸光度,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仪器方法的标准曲线相关系数,分析仪器方法检出限、精密度、准确度。实验结果表明,流动注射分析仪在测量水中总氰化物时,总氰化物质量浓度在0.0~20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流动注射分析法测定总氰化物的检出限为0.8μg/L,低于标准方法检出限0.001 mg/L;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氰化物精密度在1.11%~1.92%之间,满足标准方法要求的小于20%;有证标准样品测试中,测定相对误差分别为5.31%和4.16%,在实际样品加标测试中,加标回收率在96.1%~103%之间,能满足标准方法要求。因此,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总氰化物能够满足常规水体中总氰化物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8.
目的:获得一种快速,准确测定海水中氰化物的一种检测方法应用于海洋环境检测中。方法:利用流动注射分析技术,在线蒸馏,分析海水中氰化物。结果:流动注射分析方法测定海水中的氰化物的检出限为0.001mg/L,线性范围在0.010~0.200mg/L;呈直线,其相关系数r0.9990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0%~105.0%。结论:用流动注射方法测定海水中的总氰化物在灵敏度高、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方面符合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
美国 Sandia 国家实验室开发了用于生产微电子器件的电镀金工艺,与氰化物电镀相比安全而污染少。常用的镀金工艺使用氰化物,逸出有毒的氰化物气体。七十年代开发了亚硫酸盐镀金,但在微电子制造中,此方法只限于屏蔽保护层,而不是线路。  相似文献   

10.
刘薇 《贵州化工》2003,28(2):38-41,45
对《水和废水中氰化物的测定》方法中:水样的采集和保存、易释放氰化物的测定预处理中涉及的理论问题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氧化体系中氰化物的检测方法,绘制出氰化物标准曲线。考察氯胺T、亚硫酸钠加入量对氰化物检测结果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开展了加标回收率平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20 mL的标准原液中,氯胺T最佳加入量为2 mL,还原剂亚硫酸钠最佳加入量为0.2 g,此时标准原液的氰化物检测结果为10.11 mg/L,偏差0.2%。当标液分别加入0.5~2.5 mL(标液氰化物浓度为50 mg/L)时,加标回收率为95.4%~104.6%,满足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要求。本研究方法稳定性好,检测结果偏差小,可用于指导氧化体系中氰化物的样品检测。  相似文献   

12.
用磷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去除废水中的氰化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氰化物系剧素物质,介绍了使用磷酸-过氧化氢混合液去除废水氰化物的有效方法。若仅用过氧化氢对其进行处理,不仅氰化物的去除率低,且过氧化氢的耗量大。使用摩尔比为1:3~60磷酸-过氧化氢混合液进行处理,则可使氰化物的去除率达99%以上,且使过氧化氢的耗量大大降低,显著地提高了处理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1.概述 氰化物(如氰化钠、氰化钾等)是具有剧毒的物质,内服对人体的致死量为0.10克(氰化钠)、0.12克(氰化钾),人对氰化物中毒时主要表现为头痛,胸闷,心跳,呼吸困难,瞳孔散大,阵发性或强制性痉挛。天然水中一般不含氰化物,地面水的氰化物主要源于含氰工业废水的排放,如电镀、金属加工、冶金、焦化、煤气、制革、化纤、塑料、农药等含氰工业废水,另外氰化物的生产、储存和运输不当而造成突发性的饮用水源污染也不鲜见。对水中氰化物的定量检验方法早巳有国家饮  相似文献   

14.
谢无极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定价48元。本书以简单、明了的方式介绍了电镀过程中的常见故障,分析了电镀故障可能产生的原因及处理故障的方法。具体包括:氰化物镀铜、焦磷酸盐镀铜、酸性硫酸盐镀铜、硫酸盐镀光亮镍、装饰性镀铬、镀硬铬、滚镀铬、酸性硫酸盐镀锡、碱性镀锡、氰化物镀银、氰化物镀青铜合金、电镀黄铜、塑料电镀、钾盐镀锌、锌酸盐镀锌、氰化物镀锌、镀锌层铬酸盐钝化故障及其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述了在三巯基三嗪存在下,用过氧化氢处理含氰化物和有毒金属废水的方法。该法避免了一般方法去除污染不彻底的问题,使氰化物和有毒金属的去除率大为提高。  相似文献   

16.
郭志华  高会杰 《当代化工》2015,(2):298-300,304
煤气化工艺是煤的清洁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煤气化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氨氮、COD、苯酚和氰化物等多种污染物,其中所含氰化物有剧毒,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且对生化处理煤气化废水产生不利的影响。常用的处理煤气化废水中氰化物的方法有氧化法、高温水解法、膜法及生物法。本文就煤气化废水中氰化物的脱除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氰化物对多种金属都具有很强的络合能力,因而在电镀工业中常用其作为铜、锌、镉、金、银等金属的络合剂,以改变这些金属的析出电位,从而使镀层结晶细致,合金易于形成。但当镀件从镀槽中取出时,带出了一部分含氰化物及金属氰络盐的镀液,混入漂洗水,若不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将严重污染水质,危害人民健康。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很多,但不外乎把氰化物破坏与把氰化物回收二个方面。当前最常用的破坏氰化物的方法有氯碱法或次氯酸钠法、臭氧法和电解法三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了用乳化液膜处理含氰废水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氰化物废水的液膜萃取速率,讨论了添加剂对除氰的影响。间歇和连续逆流革取试验的结果表明:液膜法除氰效率高,并能回收氰化物,因此是一种理想的氰化物污水处理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氰化物广泛应用在工矿企业中,因不当的管理或运输导致的突发性污染泄漏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环境和社会问题。水中氰化物的常规监测方法基本为实验室分析方法,不能满足环境污染应急事故时原位、实时、动态分析的要求。目前研究较多的氰化物应急监测方法有试纸法、测试管法、便携分光光度法催化法及离子选择法等,对这些方法的作用机理、样品前处理、仪器装置和应用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今后研究的重点,为突发性氰化物污染应急事故的快速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讨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测定酒中氰化物产生浑浊的原因及其干扰因素,并对方法进行改进,将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改换为氢氧化钠溶液。在p 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氯胺T与氰化物反应生成氯化氰,后与异烟酸-吡唑啉酮反应生成蓝色染料。实验结果表明,氰化物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2,加标回收率在81.0%~108.0%。改进后的方法用于酒中氰化物的测定,具有稳定性好、准确度好、灵敏度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