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稠油携砂给地面生产设施及外输管道带来严重安全隐患,而稠油的高黏特性造成油砂分离困难。优化旋流器结构,探索旋流器高效除砂的进料条件范围对实现高黏稠油旋流除砂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不同稠油黏度、含水率和旋流器几何结构下的除砂率和压降。结果表明:油水混合液黏度对砂粒分离效率影响显著,远大于旋流器结构对除砂效果的影响;旋流器结构参数中的入口直径、溢流口直径、锥段长度对旋流场和除砂率影响最显著;控制分流比可减少油相从底流口流出,减少资源浪费,但在高黏低含水率条件下调控分流比才具有效果和意义。该研究结果可为稠油旋流除砂器结构优化和旋流除砂工艺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4.
5.
6.
大港油田使用过的清砂除砂方法有 :大罐人工清砂、卧式容器沉砂清砂、压力式水力旋流除砂工艺、PGS管道除砂装置。通过这些工艺技术的应用 ,已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集输系统中的砂害问题 ,但也存在一些技术和经济问题。大罐人工清砂要人工进入罐内将沉砂清出。工人劳动强度大 ,清砂时大罐需停产 ,对生产运行影响大 ,而且清出的砂含油高 ,污染环境 ,不易处理。而卧式容器沉砂清砂是在卧式容器内部设置积砂排砂装置定期排砂 ,只能去除沉砂 ,清砂不彻底。沉砂会占去容器有限体积 ,影响卧式容器的分离效果 ,悬浮细砂影响后继流程的生产运行。至… 相似文献
7.
8.
(1)井楼稠油联合站的脱出污水试验。河南油田采油二厂原油生产采用稠油与稀油混合降粘,稠、稀油在联合站外已经混合,进站后进行油水分离,稠、稀油之比为1:1,原油物性变化波动较大。试验目的是考核各个旋流分离器在各种工况下,处理密度、粘度较大原油脱出污水的状况,确定各个旋流管分离效率的最佳工况段,并分析旋流管的分离效率与进口压力、压差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稠油加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稠油加工工艺。利用CFB和IGCC技术加工稠油,虽然技术比较成熟,但从氢平衡和综合利用能源的角度看,并不是很合理;利用固定床加氢技术处理稠油会有反应器压力降和催化剂床层金属沉积问题;利用ROP技术处理稠油,可得到轻质组分,但加工工艺比较长,加工费用比较高;沸腾床加氢技术和悬浮床加氢裂化可得到更多的轻质组分,但催化剂和工艺技术还不是很成熟;采用延迟焦化工艺加工稠油,可得到比较多的轻质组分,高硫焦可作为CFB和IGCC原料,注入脱钙剂可缓解钙、铁造成设备结垢和后续工艺催化剂中毒问题,延迟焦化工艺是加工稠油工艺合理、简单、经济的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13.
14.
15.
针对用于重油催化裂化的立置多管式三级旋风分离器普遍存在的损坏及变形, 在对其进行工作压力下的静应力分析的基础上, 考虑了分离器在操作中还承受流体的流量、流速变化引起的压力脉动等动载荷的作用。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三级旋风分离器进行了静动态特性分析, 识别出前 5阶模态固有频率和振型, 其中第 4阶振型与实际工作中分离器的受损情况相似,并分析了受损原因。提出修改的建议, 为旋风分离器新产品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风城高酸值稠油的特性,研究了其掺炼比例对原油密度及黏度的影响,并考察了减压
塔馏分的酸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电脱盐加工条件优化试验,针对高酸值稠油加工过程中存在的电脱盐乳
化及高温环烷酸腐蚀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风城稠油具有密度高、黏度高、易乳化、含钙量高、酸值高等特性;加工高酸值稠油时,NS2013A型破乳剂效果较好;高掺炼比加工风城稠油时,建议电脱盐单元脱前温度高于140℃,并适当加大脱钙剂KY-C的加入量;解决高温环烷酸腐蚀问题,应以优化原油加工方案为主,辅以工艺防腐、在线监测以及设备防腐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某LNG装置脱酸系统吸收塔、再生塔运行不稳定问题长达3年的现场跟踪探索,尝试了各种治理措施,最后通过排除法和对塔盘的水力计算分析,揭示出初始的发泡造成的降液管阻塞型液泛是造成高负荷下操作不稳定的根本原因。对两塔及塔内件进行了完全更换,两塔改造前后运行情况的对比证实了理论上的分析判断,并为LNG装置脱酸系统设计和运行时发泡问题的处理提供了有益经验。 相似文献
18.
Tareq A. Albahri Ghanima Al-Sharrah Ali Elkamel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9,37(3):275-281
This paper presents a model-based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design a grassroots petroleum refinery for heavy oil processing including residue treating and upgrading. The focus is to determine an optimal refinery configuration to produce light products from an atmospheric residue stream. The proposed linear model can consider a large number of heavy oil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more than 70) including multiple operating modes to arrive at a configuration that meets an objective of maximizing profit or a certain fuel type production. Computational results show trends in agreement with real-world practice for residuum refining applications, thus contributing to substantiating practicality of the approach.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