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探讨了具有电力行业背号特征的高等院校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介绍了通过思考参与式课堂教学和引导激励式创新实践相结合的综合培养模式实现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本思想、实施机制和实践成果。阐述了更新课程内容是培养高质量创新人才的基础,改进教学方法,引导激励大学生积极从事创新性实践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建立创新性实验基地和创新性科研中心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毕业设计与创新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2.
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与创新活动开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高校的商科类专业在本科生培养上非常注重基础理论和动手实践能力的训练,但在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上则显得相对不足。在对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内涵和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对我国商科类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活动开展模式提出了六个建议,即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引导学生参加教师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发表论文等和写作创新性的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学生申报校级和校外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完善激励机制和做好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调查访问。  相似文献   

3.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首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深化电子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对策,最后重点介绍了实践当中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包括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活动内容和激励制度等.这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之一。以创新教学内容和过程、本科生导师制和实践环节为培养途径,以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为目标,从学分制的视角探讨了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模式,重点分析了创新学分在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毕业设计是船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团队指导模式,并对团队毕业设计从选题、教师指导、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项目(SRTP)是培养本科生创新能力、提高本科生综合素质的有效形式和重要环节。结合校级SRTP项目、基于教师科研SRTP项目以及国家和省级大学生SRTP项目的实践,对如何运用SRTP项目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的推广及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公共管理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不足,需要通过大学生创新项目与教师科研课题相结合的方式来提高本科生创新实践能力。为确保其效果,需要通过过程管理的方式,即在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三个阶段进行紧密结合,并运用大连理工大学本科生创新项目实施为例进行分析。发现在选题、研究过程和结题三个阶段的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教师科研课题的开展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8.
培养电子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对于促进中国未来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提高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十分重要而.必要的。首先对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和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深化电子类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主要对策,最后重点介绍了实践当中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包括科技创新基地的管理和运作机制、活动内容和激励制度等。这对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通过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探索一种新的电气类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从而有效提升电气类大学生的创新素质。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来源于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摇篮。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构建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毕业设计是船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工科大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的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建立了本科生毕业设计的团队指导模式,并对团队毕业设计从选题、教师指导、管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