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抗肿瘤药物——顺铂的作用机制和临床使用中的缺陷,并就为克服缺陷而进行的顺铂纳米载药系统的研究进展做了阐述,为顺铂的优化改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磁性靶向顺铂白蛋白微球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顺铂和磁性氧化铁共包于白蛋白中而制成了磁性靶向顺铂白蛋白微球。按正交设计筛选最佳合成工艺为:顺铂用量为40mg,白蛋白用量为250mg,FeCl2用量为282.8mg,pH=10。并以微球进行了质量考察:微球平均粒径为2.89±0.51μm,磁性靶向顺铂微球的载药量为13.64%(mg/mg),包裹率为85.24%;含药微球在体外12h释放完全,具一定的缓释作用;稳定性考察表明所制微球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由碳酸铵和氯化镁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表观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电镜的测定,粒子大小均在纳米范围。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镁制备。主要原料碳酸铵和氯化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纳米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反相微乳液法制备纳米氧化镁颗粒及其反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正丁醇/正庚烷/水溶液形成的反相微乳体系,合成了MgO纳米粒子,对前驱体进行热分析,确定了合适的煅烧温度为600℃。并对产物的结构、粒度和形貌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各因素对纳米氧化镁粒子尺寸形貌和紫外屏蔽性能的影响。控制微乳液中水与表面活性剂的质量比(w0)为15、煅烧温度600℃、陈化时间15h可得到分散性好、粒径分布均匀的MgO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5.
以六水硝酸镁和氨水为原料,合成氢氧化镁,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煅烧及球磨工艺,并用X-射线扫描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分步煅烧制备的纳米氧化镁比一步煅烧的晶粒尺寸小、团聚少,制备出晶粒尺寸为24.1 nm纳米氧化镁.  相似文献   

6.
以天然高分子纤维素作为载体填充纳米氧化镁,采用滴落固化技术制得纳米氧化镁纤维素基复合吸附剂,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其进行表征,研究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的pH值等因素对阿莫西林吸附效果的影响并进行解吸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60 mg/L的阿莫西林溶液,在pH=3的条件下,采用6g的吸附剂的吸附效果最佳,Langmuir最大吸附容量可达到6.26 mg/g,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型等温吸附方程。重复使用8次仍具有较好的再吸附能力,具有较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以亲水性纳米Si O2和少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乳化剂制得硅油Pickering乳液,再通过硅氢加成反应制备了表面包覆纳米Si O2的有机硅弹性体微球。研究了实验条件对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i O2质量分数高于0.5%时即可得到稳定的Pickering乳液,当Si O2质量分数为3%、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浓度为2×10-4mol/L时得到的乳液最稳定。反应前后液滴粒径与微球粒径均无明显变化,纳米Si O2颗粒均匀包覆在有机硅微球表面。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当催化剂用量为20×10-6、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0 min时,乙烯基硅油的转化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制备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以碳酸铵和氯化镁为主要原料,加入有机表面活性剂,经过反应、过滤、水洗、醇洗、干燥和灼烧制得纳米氧化镁。经堆积密度、比表面积、孔容积、粒径及透射电镜的测定,试验样品的粒子大小均在10 nm左右。试验结果证明,试验工艺路线及测定方法均适合纳米氧化镁制备。主要原料碳酸铵和氯化镁来源广泛,价格低廉,对纳米氧化镁的工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纳米氧化镁的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MgCl2·6H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制备纳米MgO。使用透射电镜,比表面和孔结构分析仪进行了表征。本文采用了常压流动氮气干燥MgO醇凝胶,制得的纳米MgO具有高比表面、高稳定性。这种方法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潘丽娟  王昭文 《广州化工》2013,(21):56-57,68
对顺铂的合成工艺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EA)及与硫脲的特征反应确定了合成产物的组成及其结构。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KCl、CH3COONH4与K2PtCl4质量比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得到的物质确实为cis-PtCl2(NH3)2。元素分析实测值为N:9.36%,H:2.04%(理论值为N:9.33%,H:2.01%),与理论值基本吻合。确定最佳合成工艺为:反应温度70℃、反应2 h、m(K2PtCl4)∶m(KCl)∶m(CH3COONH4)=1∶2∶5。产率为92%。  相似文献   

11.
以白云石为为原料,通过硫酸铵法实现了钙镁分离,加入改性剂水热处理后得到了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的纳米氧化镁产品,研究了改性剂、水热处理对氧化镁形貌、粒径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对样品形貌及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纳米氧化镁合成工艺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常温碱性条件下化学镀所得的低P含量的Ni-P/Co-P阴极具有优良的析氢性能。为提高其稳定性,本文采用Fe基体上内层为化学镀Ni-P,外层为化学镀Co-P的镀层结构。与单一镀层阴极相比,该复合阴极具有较好的抗反电流性能和长期的电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改性剂.对以月桂酸钠作改性剂进行了工艺条件的研究,用活化指数对改性效果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改性剂用量为15%(改性剂占氧化镁的质量分数)、改性时间为60 min、改性温度为40℃、改性pH为6时,氧化镁的改性效果最好.对改性前后的纳米氧化镁做了透射电镜(TEM)和红外光谱(IR)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表面改性后的纳米氧化镁粒子呈疏水性,分散性好且粒径变化不大;氧化镁粒子和改性剂之间既有物理吸附又发生了化学键合.  相似文献   

14.
共沉淀法制备纳米氧化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浦  侯建国  张芳 《河南化工》2007,24(6):24-25,40
以氯化镁与碳酸钠为原料,采用共沉淀法,研究了反应溶液的pH值、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煅烧温度对制备纳米氧化镁粉体的影响,通过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对样品的性能进行测试,获得纳米氧化镁平均粒径约12 nm,且分布较均匀.  相似文献   

15.
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包覆的研究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对纳米二氧化钛粉末进行表面处理是钛白粉工业化生产中必不可产品的应用范围.目前的处理措施是在其表面包覆一层无机物或有机物膜以避免粉末粒子的团聚.讨论包覆的表面化学原理、影响因素、适宜的包覆条件及常见的包覆方法.指出今后的研究重点在于修饰剂的合适选择、在通常条件下表面包覆的实现以及化学原理的理论研究等.  相似文献   

16.
张园  张志刚  袁媛  刘昌胜 《硅酸盐通报》2006,25(3):33-37,57
以六偏磷酸钠作分散剂,采用透光率和沉降实验考察六偏磷酸钠的用量、pH值及超声时间等因素对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稳定性的影响,并对其分散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六偏磷酸钠能够有效地分散纳米氧化镁颗粒,得到均匀、稳定的纳米氧化镁水悬浮液体系;当六偏磷酸钠质量分数为0.2%、pH为8、超声时间为240s时,分散效果最佳;六偏磷酸钠纳米MgO悬浮液的稳定分散作用主要是通过颗粒间的静电作用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氧化镁粉体几种常用的制备工艺,详细地讨论和分析了液相沉淀法、溶胶-凝胶法、醇盐水解法、气相法、固相法等工艺,并比较了几种制备方法的优缺点。液相沉淀法由于原料廉价易得、工艺简单、产品性能稳定、环境污染少等特点使其成为最具有工业应用价值的纳米氧化镁制备技术。但团聚问题一直制约液相沉淀法的发展,因此,粒子团聚机理和防团聚的手段需进一步研究。同时指出,乳化、微波、超声等新技术应引入到纳米氧化镁的制备工艺中来。  相似文献   

18.
纳米氧化镁合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合成纳米氧化镁的方法,主要包括固相法和液相法.液相法有直接沉淀法、均匀沉淀法、溶胶-凝胶法等.分别评述了这些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展望未来纳米氧化镁合成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纳米氧化镁具有毒性低、耐热性高、环境友好、持久和广谱抗菌等优点,可以克服银系抗菌材料的成本高、易变色、稳定性差、生物毒性的问题,也可以弥补光催化类型抗菌材料抗菌效率低和对紫外光依赖的不足,成为当前抗菌材料领域研究热点。本文从抗菌机理、结构调控和复合材料制备3个方面综述纳米氧化镁抗菌材料的研究进展,介绍活性氧氧化损伤和吸附作用机械损伤两种代表性抗菌机理的研究现状,阐述粒径大小、形貌差异、离子掺杂对氧化镁抑菌活性的影响规律,比较氧化镁-氧化物复合抗菌材料、氧化镁-碳/卤素复合抗菌材料、氧化镁-有机物复合抗菌材料的发展。分析表明制备高抗菌活性氧化镁抗菌材料的关键是控制其颗粒形貌、粒径及其表面缺陷,并增强其产生活性氧能力和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大体积混凝土如大坝混凝土中,由于水泥水化放出水化热,在水化五六天内坝体内部达最高温度,之后因热量散失,坝体温度降低,体积收缩,当受到约束时,就会产生裂缝。因此大坝建设中,怎样防止混凝上的降温裂变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也是能源部下达给我院等七家单位合作完成的科研项目—氧化镁微膨胀水泥混凝土的研制与温度应力补偿研究。我院硅工系崔雪华、刘峥等老师通过研究发现:氧化镁含量较高的高镁水泥具有延迟膨胀之性能。大坝混凝土的裂缝主要产生在温降阶段,因此补偿大坝混凝土体积收缩的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