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凝析气藏储层评价方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发现是20世纪末在渤海湾盆地的重大发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由于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型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型,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是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技术)的研制成功,已经可以对近井壁地质现象进行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探测深度的限制,该技术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储层的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的变化做出有效预测。以对千米桥潜山储层的成功评价为实例,介绍了在系统取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采用将3700常规测井资料与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的对岩性进行识别的方法,和将有效孔隙分为(与宏观岩心观察和微观分析化验资料相吻合的)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的对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的方法。同时还介绍了应用CMR核磁共振测井技术定性判别流体性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千米桥碳酸盐岩油气藏测井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大港油田20世纪末的重大发现。其储层岩性为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类型既有基质孔隙、又有裂缝和溶蚀孔隙,储层的定量评价难度很大。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微电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其探测深度限制,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的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的变化做出有效的预测。以千米桥潜山储层成功评价为实例,介绍在系统取心刻度测井的基础上,应用3700常规测井资料结合成像测井资料进行岩性的准确识别,将有效孔隙分为与宏观岩心观察及微观分析化验资料相对应的基质孔隙、裂缝孔隙和溶洞孔隙;并在此基础上对储集类型和储集性能进行定量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3.
刘华  姬月凤 《录井技术》2002,13(3):29-36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是大港油田近几年来在勘探开发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该通过对千米桥潜山储集层的岩性,构造-岩溶作用,岩溶期次对储集层的影响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岩溶作用对于千米桥潜山储集层的影响,揭示了(1)海西-印支期与加里东期岩溶带的叠加是形成千米桥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2)千米桥地区岩溶发育受控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古地貌等因素,溶蚀型储集层横向展布和垂向分带受地层控制不明显;(3)海西-印支期古地貌成为岩溶分布的主控因素。总结了该潜山储集层的分布范围,裂缝发育特征。对于今后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勘探开发难点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开采实践说明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存在严重的非均质性。从地质角度来看,落实潜山顶面精细构造形态、搞清奥陶系内幕构造成因和样式、描述和评价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查明气藏类型和分布及其连通性问题是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当前勘探开发工作的主要难点。为此建议:①采用速度各向异性的选前深度成像开展地震解释方法攻关;②应用露头区构造模拟方法深入研究潜山内幕构造成因及形成时限;③采用新技术精细表征裂缝性储层;④建立准确的地质模型,搞好适合岩溶储层特点的地震储层预测;⑤强化多学科综合研究,准确判定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5.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大港油田发现的第一个大型裂缝性潜山凝析气藏。在勘探研究及储量计算基础上,利用现有并的试油、试采等动静态资料及生产特征,确定了断裂系统分布特征,明确了潜山“断裂发育、南高北低”及南北、东西2个“山梁”呈“厂”字分布的构造格局,确定了潜山储层类型应属于“微缝孔隙型”,与原认识“溶洞孔隙型”相比,更符合动态生产特征。为充分利用和有效开发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资源,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建立了可靠的地质模型,开展了油藏工程研究,为潜山凝析气藏的有效开发探索了一条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6.
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是大港油田近年来发现的规模较大的中等含量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含油气层为奥陶系峰峰组和上马家沟组,截止目前,对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进行了近10 a的勘探与开发,共完钻了13口井,每口井均见到了油气显示,但试油仅8口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占完钻井的61%,只有6口井投产,高效生产井仅3口,占完钻井的23%,反映出千米桥潜山地质因素极其复杂。依据各井的钻井、完井、测井、录井、试油、试采资料,结合井区的构造、储层等信息,分析了潜山单井已动用的老层段、未射开的层段和井区潜力大小,旨在为下步潜山开发评价和潜力挖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裂缝性储层储集类型评价是储层综合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随着成像测井技术(尤其微是阻率成像测井FMI)的开发,使得近井壁地质现象可以得到直观、定量的评价。但受其探测深度限制,不能对距离井壁较远的储层储集类型的变化做出效的预测,本文以千米桥潜山储层成功评价为实例,介绍应用3700常规测井资料在有效孔隙度三分的基础上,对储集类型进行有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渤海锦州南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渤海海域辽西低凸起锦州南(JZS)太古宇变质岩油藏是渤海海域最大的潜山油藏,岩性以片麻岩及其形成的碎裂岩为主。根据全井眼地层微电阻率扫描测井(FMI)及常规测井信息,将该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划分为4类:①网状缝一溶孔型;②角砾状破碎型;③溶蚀裂缝型;④微裂缝一致密型。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发育经历了成岩阶段→前埋藏阶段→抬升剥蚀褶皱断裂阶段→表生阶段→后埋藏阶段,主要控制因素为新生界沉积前古地貌及中、新生代构造应力作用,风化残积物主要分布于局部高点的宽缓斜坡区,构造作用、表生期的风化淋沥作用和油气充注期有机酸溶解作用等对储集层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影响。JZS油藏变质岩储集层的演化模式对类似潜山油藏的勘探和开发方案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图6参7关键词:渤海海域;JZS油藏;变质岩潜山油藏;储集层特征;控制因素;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是大港油田近几年来在勘探开发上的一个重大发现。该文通过对千米桥潜山储集层的岩性、构造-岩溶作用、岩溶期次对储集层的影响以及测井曲线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岩溶作用对于千米桥潜山储集层的影响,揭示了①海西-印支期与加里东期岩溶带的叠加是形成千米桥奥陶系风化壳储集层的重要因素之一;②千米桥地区岩溶发育受控因素包括岩性、构造、古地貌等因素,溶蚀型储集层横向展布和垂向分带受地层控制不明显;③海西-印支期古地貌成为岩溶分布的主控因素。总结了该潜山储集层的分布范围、裂缝发育特征,对于今后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潜山型储层是中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主要勘探方向之一,塔里木盆地北部潜山储集层经多井测试获高产油气流,揭示了其巨大的勘探开发潜力,但储层强非均质性给测井定量表征及储层评价带来很大困难。基于岩心、岩石薄片和测井资料,结合潜山发育模式及沉积演化过程,纵向上将塔里木盆地北部寒武系白云岩潜山划分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水平潜流带和深部缓流带;综合常规测井、成像测井及阵列声波测井响应特征建立不同岩溶相带定性识别方法;利用深侧向电阻率、视地层水电阻率谱峰表征系数及斯通利波表征系数等测井参数实现各相带测井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岩溶相带的差异开展储层岩石物理建模与储层分类评价。应用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表层岩溶带、垂直渗流带及水平潜流带为有利储层发育带,平面分布规律为自NE向SW方向有利储层发育带厚度逐渐减小,其中表层岩溶带以溶蚀孔洞发育为主;垂直渗流带以高角度裂缝发育为主,发育的裂缝纵向张开性差但横向延伸性好;水平潜流带以水平裂缝和溶孔、溶洞发育为主,发育的裂缝纵向张开性好但横向延伸性差。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有多口井应用基于电性特征和考虑裂缝形态的压缩系数分带建立的饱和度评价方法,其实...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测井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大港油田奥陶系潜山碳酸盐岩储层测井评价为基础,对利用成像测井技术结合岩社化验分析资料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的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寻求测井识别碳酸盐岩储层类型,定量评价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有效方法。结果是:以FMI为代表的成像测井技术为研究碳酸盐岩储层宏观孔隙特征提供了手段;与岩样化验分析资料相结合,研究碳酸盐岩储层特征,计算储层参数,精度较高,具有可地性,采用本方法对大港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开展的研究,为其它地区碳酸盐岩储层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2.
深层凝析气藏的开发与一般油藏或纯气藏不同 ,如何配套开采技术来提高凝析油气藏油、气采收率是所有凝析油气藏的重点工作 ,通过对大张坨凝析气田、大港板桥凝析气田、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开发采用的开采工艺实例介绍 ,重点论述了大张坨凝析气田的循环注气工艺以及板桥凝析气田小泵深抽技术和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酸压改造、防腐防垢技术及在高温深井排水采气工艺上的一些探索和试验 ,从而为国内深层凝析气藏的开发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ǧ����DZɽ�������������س���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姜平 《天然气工业》2001,21(4):39-42
千米桥潜山构造位于黄骅坳陷板桥构造带,位于该构造的板深7井在奥陶系试油,日产凝析油143.36t,日产天然气275309m^3。这一重大发现标志着大港油田古潜山的油气勘探获得了重大突破。研究结果表明:千米桥潜山具多期成藏的特点;板深4井油气藏受到扩散作用的影响;气侵是形成千米桥潜山凝析油气藏的根本条件,千米桥潜山属于气侵型凝析气藏;气侵还是造成板深7、板深8、板深4井高含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电磁感应加热技术解除凝析气井近井堵塞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井下电磁感应加热技术是一种针对凝析气井近井地层的新型处理工艺,其解堵增产机理主要是利用近井地层温度的升高来减轻近井积液对产能的影响。依据凝析气藏渗流规律和开采特点以及油气水三相渗流运动方程、能量守恒和物质守恒原理,建立了凝析气藏电磁加热数学模型并运用到实际气藏中进行数值模拟研究,和分析了电磁加热生产条件下气藏近井带压力、凝析油饱和度及气相相对渗透率的变化规律。认为电磁感应加热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或解除气井近井堵塞问题和提高气井采收率。  相似文献   

15.
千米桥潜山油气藏基本地质特征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位于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的千米桥潜山在 1 998年勘探中获重大突破 ,于奥陶系钻获高产油气流。该潜山为一古残丘背斜山 ,奥陶系上覆上侏罗统—下白垩统 ,缺失石炭 二叠系、三叠系和中、下侏罗统 ,遭受风化淋滤时间长 ,碳酸盐岩目的层中孔、缝、洞均较发育 ,油气分布在距奥陶系顶部 2 0 0m以内的风化壳储集层中 ,油源对比证实 ,油气主要来自板桥凹陷沙河街组。据目前综合分析 ,该潜山油气藏类型为受风化壳控制的带较大油环的高饱和凝析气藏。图 4参 3 (梁大新摘 )  相似文献   

16.
1998年底大港油田发现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该气藏投产后,初期产量较高,但随着生产的继续进行,产量和压力不断下降,气油比和含水量上升很快:这些情况反映了千米桥潜山凝析气藏的复杂性。该项研究在流体相态评价的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单井模型。然后针对气藏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单井模型和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气藏产量的递减规律、气油比和水气比的变化规律、基质和裂缝间的渗流关系进行了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认为,裂缝系统在整个开发过程中起主要作用。建议对带有边底水的这类气藏的开采速度不宜过高,同时必须控制底水锥进的速度。  相似文献   

17.
渤海湾盆地北部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藏组合及勘探技术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渤海湾盆地大港和华北探区近年连续在千米桥等奥陶系潜山获得重要勘探突破 ,表明以奥陶系为主的潜山仍是有潜力的勘探领域。根据已发现潜山油气藏的成藏条件 ,划分出 5类成藏组合 :潜山埋藏型 ,构造反转型 ,顺层溶蚀 运移型 ,晚期成岩 (侵蚀 )型 ,古生古储型。在原有潜山勘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燕山末期至早第三纪的构造反转对潜山发育和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作用 ;奥陶系碳酸盐岩的溶蚀具有多种途径和形式 ;逆冲构造体系是形成下古生界原生油气藏和煤成油气藏的最有利构造样式。取得潜山勘探成果的关键因素是 :采用以叠前深度偏移为主的地震处理技术精确落实潜山圈闭 ;有针对性地选准研究工作思路 ,进行包括 10项研究内容的多学科地质综合研究 ,正确建立奥陶系潜山油气藏成因模式 ;形成以欠平衡为要点的十大钻井工艺技术系列。  相似文献   

18.
千米桥潜山是我国近年来在陆上发现的大型碳酸盐岩潜山凝析气藏 ,是CNPC1999年度重大勘探发现之一 ,它的成功开发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京津及华北地区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气的紧张形势。虽然通过前期的钻探及试采评价 ,取得了许多的重要成果及认识 ,但由于潜山内幕的复杂性、储层高温及存在腐蚀性流体等特殊情况 ,使其开发成为了世界性难题 ,工艺仍面临许多难点。试图在分析评价其储层特征、工艺现状及难点的基础上 ,从工艺配套的角度对开采工艺技术思路提出一些探索性意见 ,为有关专家下步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