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9)
<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是教育领域的一次伟大变革,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以科学适宜的方式向学生呈现丰富多彩的课堂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和思想觉悟;另一方面,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手段丰富学习体验,优化情境创设并依此调整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2)
<正>据统计,学生的语文能力30%得益于课内,70%得益于课外。因此,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帮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其读书兴趣,以尽可能多地积累语言材料,尽可能多地积累语感经验。一、教师率先垂范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起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8,(1)
<正>半个多世纪前,苏霍姆林斯基以其卓越的教育实践和"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刷新了当代教育的地平线。他思想与智慧的光芒穿越时空,在中国经久不衰。今天,虽然对于教育科学、成才规律的认识已经远远超越了苏霍姆林斯基的时代,但中国一线教师对照他的教育理念仍能受到很多启迪。从教书到育人,从职业到专业,从继承到创新,从知识传授者到教育研究者,从优秀教师到教育家,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20)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家在自己讲授过程中,千方百计地把一切内容都从头到尾嚼得稀烂,让学生们能轻而易举地接受,这种做法往往使学生再也不必思考了。"如果教师竭力把学生的脑力劳动减到最低限度,那么学生就不可能掌握知识,大脑只有通过抽象思维才能得到发展……这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记住的一条基本原理。而创新的"主体参与教学模式",把教与学的矛盾统一了起来。在新的模式下,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教学过程是指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与儿子经常保持书信往来。在信中,他正确解答了儿子在大学生活中遇到的有关理想、志向、脑力劳动、爱情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指导他怎样在劳动和自我教育中去实现自己的大学目标。苏霍姆林斯基的这些教育思想和方法对当前我国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涯规划教育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刘秀晨 《中国园林》2013,(12):41-42
汪菊渊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学者,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的奠基人和开创者。汪菊渊先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培养了大批风景园林人才,成为这个学科和行业的国家栋梁。汪菊渊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理论家,他在百科全书中对风景园林的概念、功能给予科学准确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正>探究式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按照教学规律进行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学习探究知识、提高能力的教学方法。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可以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动学习方式。它有着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有效的教学步骤,并且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显著的地方。1.探究式教学方式的理论依据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8)
<正>事业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要想成为好教师,我们必须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来做,从多个方面积极提升个人素养。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具备哪些素养呢?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历,总结出以下几个方面。一、要有强烈的工作热情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说过:"如果教师对个人的事业毫无热情,抱着应付的态度,他就不可能创造出什么成绩。"教师的工作不仅仅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4)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作为教师,也许不经意地对学生轻描淡写的一句鼓励,简单的一个爱抚,随意的一个暗示,都会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记。"他一语指出了教师的赞赏与肯定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但这些差异并不是教学的"阻碍",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闪光点,教师尤其是班主任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不失时机地进行表扬鼓励、启发引导,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1)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人的教育过程比喻为雕刻大理石,有许多力量参与人的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是摆在第一位的。只有时刻关注学校与家庭相互交流的教育信息,才能培养出孩子健康高尚的人格,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