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广泛的资源共享与信息处理视角研究了新型平台回收策略,将回收平台应用到消费者和再制造商的双边市场中,利用消费者和再制造商的交叉网络外部性,平台集中回收不同消费者手中的各类废旧品。研究表明:平台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应根据消费者距离回收网点的空间位置来确定回收率和注册费的大小;双边用户从对方获得的外部性强度决定了回收平台对消费者制定的收费政策;平台中再制造商节约的成本越大,再制造商数量、回收率和平台利润越大,为闭环供应链增加社会福利、提高废旧品回收率创造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在考虑网络外部性与消费者偏好共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基础上,构建由单个制造商与单个零售商组成两级供应链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对比分析制造商不同的优惠券投放策略(不投放、仅线下投放、仅线上投放和同时投放),探讨双渠道下制造商的优惠券投放策略及其对零售商的影响。研究表明:制造商投放面值较大的优惠券才能增加自身利润;制造商的优惠券投放策略同时受到网络外部性折扣系数、消费者对线上渠道的偏好程度以及优惠券面值大小等因素的影响,而制造商选择仅线上投放或同时投放面值较大的优惠券优于不投放或仅线下投放优惠券;零售商总是能从制造商投放优惠券中获益,呈“搭便车”效应。  相似文献   

3.
针对具有差异化交易匹配率且用户部分多归属的两众包快递平台的竞争性定价问题,基于Hotelling模型分析比较了两平台在不同博弈结构下的均衡定价、市场份额及收益,并考察了平台规模差异及网络外部性系数等参数对平台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发制人"的定价策略对于两个差异化众包快递平台而言都是占优策略;两平台的均衡收益及收益之差均与平台双边用户的直接网络外部性系数正相关,而与双边用户的交叉网络外部性系数负相关;两平台收益之差随着大平台交易匹配率的增大而增大,但随小平台交易匹配率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行业市场赢家通吃的特征,要求互联网平台企业所用定价策略,优先服务于平台获取消费者用户规模。鉴于此,构建了互联网平台企业双寡头竞争模型,考察不同定价策略下竞争均衡,探索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对消费者用户规模的维持效应,解析互联网平台企业实施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的动因及效果。研究发现:部分零价格定价策略以价格歧视方式,将消费者分为低支付意愿和高支付意愿两类群体,并为高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统一价格,为低支付意愿的消费者设置低于统一价格的歧视性价格或零价格。借此,弥合统一定价策略引致的消费者用户规模缺口,并隐蔽地增加平台利润,蚕食消费者剩余。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零售商预售折扣和预售量对其收益的影响,构建了基于顾客策略行为和网络外部性的需求函数。通过比较静态分析,得到零售商的最优订货量和进行预售的条件。同时指出最佳的预售量依赖于市场的实际需求。在此基础上,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网络外部性对零售商预售折扣、预售条件和预售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网络外部性高于0.3时,零售商开始实施预售策略,当网络外部性高于0.6时,预售折扣将减小,同时零售商收益将提高。所得结果为零售商的销售策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双边平台中,商家的质量是平台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之一。在平台双边用户多次交易的事实基础上,以交易次数作为区分商家质量的特征,考察一个同时存在边缘商家和核心商家的双边平台,建立商家竞争力差异下的双边用户效用模型,分析系统均衡状态下交易增值率和交易次数对平台演化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平台双边用户交易次数的增加会使得平台商家和顾客数量增加,其中交易次数更多的核心商家比边缘商家增长速度快;当商家相对用户从双边交易中获益更多时,平台对核心商家的定价高于边缘商家;当用户相对商家获益更多时,平台对核心商家的补贴高于边缘商家,因而平台应该加大对重点商家的扶持以促进平台的稳定发展。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平台制定相关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考虑政府奖惩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一个制造商和多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定价策略问题,以再制品市场需求信息不完全为前提,运用博弈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研究分析政府不参与逆向供应链运作、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措施和政府对零售商实施奖惩措施三种情形下逆向供应链各主体的定价策略.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定价策略分别与市场需求和奖惩力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成本较高的零售商期望收益较小;在两种奖惩力度相同的情况下,政府对制造商实施奖惩措施后逆向供应链的整体收益更大,而政府对零售商实施奖惩措施后制造商会更倾向于不传递真实市场信息的信号.  相似文献   

8.
团购的兴起实际上是一种定价策略的胜利,只通过价格就能玩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而且火遍全球。下面要讲的案例打破了常规的定价方法,显得比较另类,却可能成为下一个热点。  相似文献   

9.
在由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考虑供应商和零售商双方风险态度,建立银行融资和延期付款两种融资策略下的供应商—零售商Stackelberg博弈模型,得到零售商资金约束时供应链决策者的最优定价策略,分析供应链决策者风险态度对融资与定价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供应商应优先选择延期付款策略;供应商和零售商的风险态度和融资利率对零售商融资策略的选择具有影响作用;融资利率较低时,供应链系统选择银行融资策略比延期付款策略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在云制造背景下,研究产能分享平台定价对象不同时的交货期监管和定价策略,构建和分析基于双边市场定价理论的两阶段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平台适当增加对产能供应方交货期要求有利于提高其利润;平台仅向产能需求方定价时采取收费策略,但向双边用户定价时,平台采取收费还是补贴策略需考虑用户交叉网络外部性和平台匹配能力之间的关系;平台对产能供应方的交货期要求不总随产能需求方对监管敏感性的增加而提高,而是受各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平台向双边用户定价能获得较高利润,但在不同发展阶段要综合考虑定价方式对用户规模的影响。研究为产能分享平台运营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定价工具在营销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UAES)的具体情况,探讨了定价工具在该公司营销过程中的应用,对定价工具的具体应用分为5个步骤讨论:首先对公司的宏观和行业环境进行了分析,然后确定公司的定价目标,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行业的需求状况和公司的成本曲线,最后选择适当的定价策略和定价方法支持公司确定最终价格。研究结果不仅说明了价格问题是UAES营销组合中非常重要的因素以及正确地研究和制定近期及远期的定价策略的重  相似文献   

12.
以专家服务型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考虑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面对针对价格和质量水平具有不同敏感程度的策略顾客,以及相应的反应函数,为了使企业期望利润最大化提出不同的最优定价和质量控制策略.结合数据演示我们看到公司会对价格敏感的顾客采用低价策略,而对质量要求高的顾客提高质量水平;同时解释了为何公司应该尽量发展优质的客户群...  相似文献   

13.
航空货运市场运力分配及定价的协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航空运输企业在货运代理市场和现货市场上运力分配优化问题,约束代理人的定价行为,提出了一种能有效协调供应链的补偿合约。数值算例表明,现货市场需求波动程度的越强,补偿合约在实现供应链协同、优化航空运力配置方面发挥的作用越大。  相似文献   

14.
面向设计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云服务平台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互联网云服务平台发展背景下,设计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模式和应用策略。方法在分析面向设计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与云服务平台发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云服务平台的设计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结论以基于云服务平台的设计教育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为基础,结合湖南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软件开发云项目案例,以及在湖南大学人机交互设计课程中的实践,应用互联网云服务平台促进设计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验证面向设计教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云服务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The paper aims at explaining the changes in how economic actors and their organizations acquire and coordinate innovative and productive capabilities. Using the illustrative evidence from organizational change i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n Piedmont over the last 50 years, the paper describes how transformations in the structure of interactions between firms are steered by changes in the pattern of specializ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capabilities and technological skills of economic actors. The system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mergence of a platform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productive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which can be seen as a major change in the organization of innovation in the system.  相似文献   

16.
A. Büyükkaragöz  A. Arslan 《Strain》2011,47(Z2):393-411
Abstract: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steel plates with shear studs used in the weak column–strong beam connections was investigated both experimentally and analytically. Five RC specimens were tested under cyclic loading in the experimental programme. Steel plates with shear studs in the column were used along the connection area. The specimens were derived from the exterior joint of a frame. As the main parameters, the width of shear stud heads and their spacing on the steel plates were changed to investigate their effects on the weak column. The test results confirmed that shear studs improved the strength and stiffness of the specimens. The control specimen collapsed because of joint failure, while the other four specimens collapsed because of bending at the bottom of the beam showing ductile behaviour. The comparison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with the analytical results obtained from ANSYS finite element programme showed similar outputs from the aspects of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