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水生态监测体系是水资源保护最基础且关键的组成部分。通过剖析欧洲近几十年来水体生态和生物监测方面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分别从地表水质量系统分类,水生生物指示物种及生物指标的选择,参照系统的确立,水生态数据采集,分析评价方法以及能力建设等多方面入手,提出我国水生态监测体系建设的初步构想,建立适合我国国情和河流自然条件的水生态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水生态监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水生态保护越来越重要。从生态学、生态系统和生态水文学的概念入手,分析我国水生态目前存在的问题,总结我国在水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措施,介绍水生态监测的现状。在对比水生态监测与传统水文水资源监测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生态监测的要求和实施步骤。旨在为各地水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国内外河流生态监测评价方法、动态、理念和进展,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了松花江水生态监测的目的和方法.并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4.
对济南市水生态监测的思路及目标进行了探讨,并以济南市水生态监测实际为基础,分析济南市水生态监测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监测实施的具体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天津市滨海新区的区域水问题,新区的地理和水文特性,发展现状及建设规划,对该区域的水生态监测范围、调查项目、测验方式进行了对策分析,探讨和分析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天津滨海新区水生态监测信息系统的构想,并提出系统建设的设想和思路,以提高系统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6.
水生态监测是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内容,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工作;近几年来,水文部门积极参与水生态监测,探索新思路、新技术和新方法。文章通过总结水文部门在水生态监测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探讨如何科学化、系统化、尺度化地开展水生态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7.
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指标分析框架,提出水生态一、二级分区所适用的指标类别,在环境要素与水生态系统因子相关性分析和环境要素空间变异尺度分析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水生态一、二级分区指标体系。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分区方法,在辽河流域进行了水生态一、二级分区应用研究,将辽河流域划分为4个水生态一级分区和8个二级分区,并对各个水生态分区的特征进行了总结。辽河流域分区应用表明,水生态分区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的主观因素,尤其是水生态二级分区边界的确定。  相似文献   

8.
韩梅  尚春林 《治淮》2015,(3):13-14
水生态监测是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土资源,提供系统水文水环境资料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是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科学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通过对河流进行水生态监测,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水体环境质量现状及发展趋势,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修复、水资源规划、水污染防治、生态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一、水生态监测的目的和意义水生态的全称是水生态系统,可以理解为河流、湖泊、海洋中的生物群落及其以水为主的有机环境相互作用的自然系统。与水相关的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同水体为主的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监测是水生态评估和修复保护的基础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本文通过梳理水生态监测发展历程、常州市水生态监测开展情况,分析水生态监测与评价方法,探讨水文部门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措施,以期为下一步的水生态监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民黄河》2019,(11):59-64
东平湖具有防洪、调水、旅游、引水灌溉等综合功能,其水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直接影响着受水区的水安全。在总结东平湖水体理化性质、富营养化、生态水位、水生生物群落和表层沉积物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确定了今后东平湖生态水位和水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包括东平湖水生态系统历史资料收集与系统分析、东平湖水生态系统监测、东平湖生态水位研究、东平湖水生态系统健康研究和东平湖水生态系统生态调度模式及综合修复技术研究。提出了东平湖近期研究目标,明确了研究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无锡市充分认识到水生态保护和修复的必要性和急迫性,近年来投入大量资金,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及防治水污染。一是对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实现认识上的六大转变;二是强化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三是加快工业经济的集约化发展;四是坚持制度创新,激活水污染防治市场的建设;五是发挥市场优势,实现环境资本成功运作。在生态修复、滨水区建设、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外源控制、清除内源,调水增加环境容量等方面进行实践与探索。  相似文献   

12.
水生态监测技术研究进展及其在长江流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技术不断应用到水生态监测中来,推动了传统水生态监测技术的革新。在回顾水生态监测技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新技术,如光谱技术、图形识别技术、流式细胞计数技术、鱼探仪技术、生物综合毒性监测技术以及物联网技术在水生态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经过综合考虑,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及合理化的建议,即在长江流域首先应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及应用,提高监测效率;其次,应制定相关的水生态监测技术标准,以推动监测方法及监测结果评价的标准化;再者,应建立水生态监测站网,以加大对水资源管理的支撑力度。最后,对长江流域水生态监测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野外采样调查水生植物种类、种群现状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基于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确定了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并进一步考虑水生植物的水位需求,制定了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态水位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玄武湖水生植物种类丰富但覆盖度不高,为13.2%,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很低,为2.1%;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为9.6 m,萌发期水位为9.9 m时,有利于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萌发,能达成30%的水生植被覆盖度目标;夏季水位为9.8 m时,能保障湖泊防洪安全,控制过度生长的荷花等挺水植物,促进玄武湖总体水生植物的生长与修复。  相似文献   

14.
吉林查干湖对生态景观水域建设进行了科学定位,利用大型水利工程引水和补水维持生态水量,保持陆地-水域生态系统的联通,形成和保留水-岸过渡带,实行水量-水位-水质调控、拦截入湖污染物,控制湖内局部污染源,开辟和开发沿湖第四系潜水上游地质天窗湖泡,采用了多项生态友好型工程材料和技术来保护和恢复水岸生态系统,获得了预期效果,也为水域生态景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生态水权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水权的角度理解生态和环境用水,可以为生态和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提供新的研究思路。通过辨析“河流”“河道”与“流域”,“用水”“耗水”与“需水”,“生态”与“环境”等概念,明确了生态水权的内涵。在生态水权的计算方法中,重点介绍了Montana法、湿周法、日本的维持流量及我国的河道内和河道外两类生态和环境需水。结合我国黄河与塔里木河的生态水权问题,提出了包括立法、协议、规划、管理、工程、经济手段在内的实现生态水权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6.
史云鹏 《人民长江》2011,42(10):60-64
为了分析生态净化技术对水污染的去除效果,总结了我国生态净化技术的主要模式及其影响因素,同时,重点介绍了嘉兴石臼漾水厂引水河道新塍塘的水质生态净化中试工程,分析了在3种工况下,工程对SS、CODcr、NH+4-N、TN、TP的去除效果。试验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不同水力负荷的工况下,新腾塘中试工程可有效改善水体透明度及溶氧环境,SS、CODcr、NH+4-N、T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88%,26%~59%,84%~87%;76%~83%,36%~50%。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生态补水的缺水河流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河流生态修复所需的补水量和补水关键期,以永定河官厅山峡段为例,采用环境需水量和生态需水量两种方法,计算不同阶段河流生态修复所需的生态水量。结果表明:水文变异后,永定河生态严重退化,实施生态补水迫在眉睫;现状1. 7×10~8m~3补水水量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不能满足河流正常需水;未来3个典型年(75%、90%和95%)最低的生态补水量为4. 88×10~8、6. 11×10~8和6. 37×10~8m~3,同时推荐3-6月份为生态补水关键期。通过对生态补水量和补水时机的研究,为永定河生态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我国西北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黑河流域为例,基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划,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构建了涵盖13个指标的流域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分析评价了流域内8个水生态区的健康状况。评价表明:黑河流域水生态区中,上游区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较好,中游次之,中下游极差,下游较差。主要是因为上游地区受到外在污染最轻、人为扰动相对最小;中游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大,农业活动等外在扰动相对较多;中下游地区处于荒漠地区,河流、湖库等水体缺乏;而下游地区虽然人口数量少、水体受外来污染影响较小,流域水生态健康性压力相对较轻,但来水量相对不足、水生态系统栖息地条件极为脆弱,致使水生生物栖息地安全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内外水流生态保护补偿理论研究情况,探讨了水流生态保护补偿的内涵,分析了国内水流生态保护补偿法规政策和试点实践开展情况,指出目前水流生态保护补偿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法规体系建设滞后,补偿标准和量化评估规范等技术支撑体系尚不完善,补偿资金来源和补偿手段单一,配套基础性制度体系尚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协商机制和平台等,从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和配套基础性制度及标准体系,推动补偿资金渠道和方式多元化,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