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沥青厂废水处理工程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茂荣 《给水排水》2001,27(1):43-44
沥青厂废水中含有大量的石油类、固体悬浮物、硫化物及其它有机污染物 ,采用隔油、涡凹气浮 (CAF)、推流曝气、沉淀、过滤等工艺处理后 ,出水达到循环水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2.
基于变形监测数据构建的变形速率切线角模型是进行滑坡实时预警的重要参考,现有滑坡变形监测设备获取的位移数据都有一定的精度误差,导致直接计算出的变形速率有较大波动,需要进行数据实时过滤以满足预警需求。在分析了常见滑坡变形数据实时过滤方法特点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法进行改进,并考虑前期变形数据的趋势影响,提出了改进后的数据实时过滤方法。通过对比最小二乘法和改进后的过滤方法发现,改进的数据实时过滤方法可以更有效地平滑滑坡变形速率波动,降低误差导致的切线角预警值波动幅度,减小预警误报。研究成果可以为后续滑坡变形数据的实时过滤提供新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微生物法处理陕北采油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陕北油区的靖边天赐湾注水井、子长余家坪选油站、青化砭选油站采集采油污水,利用高效石油降解菌CT-6的菌液以及加入营养物质的菌液两种方法进行了净化处理。实验结果为:靖边县天赐湾水样用不加营养物的实验菌株处理2 d后,石油类物质质量浓度为7.86 mg/L,达到国家石油类物质排放二级标准,8 d时,石油类物质质量浓度下降至4.21 mg/L,达到一级标准;子长余家坪选油站水样用不加营养物的实验菌株处理8 d后,石油类物质质量浓度为19.52 mg/L,达到国家石油类物质排放三级标准;青化砭选油站的水样用两种方法处理后水样中的含油量均没有明显下降。在青化砭选油站水样处理过程中,只给水样中投加菌体的处理效果优于给水样中添加菌体和营养物质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温岭市湖漫水库柴油泄漏突发事件的过程及范围,以及事件的特点和水库实际情况,通过方案比选,确定采用阻截—伺机烧毁—后续吸附等方法处理,在典型点对石油类水质指标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技术措施和处理方法及时有效,事发后3天各采样点石油类指标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该应急处理方案为我国同类水源地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预案的制定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扶余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对地下水环境的污染来源和途径。针对该油田工程工艺分析的特点,建立地下水环境中石油类污染物运移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油田正常工作状态下石油类污染物不会污染第四系潜水;在出现事故时,石油类污染物会污染潜水,分别预测了1 a、3 a、5 a、10 a后石油类污染物运移的范围分别是160.2 m,439.5 m,711.8 m和1 381.4 m。为提出科学的油田开发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九洲江广西段石油类污染来源及石油类对水体污染的危害,阐述了目前对水体石油类污染的治理方法及处理技术,并提出防治对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石油类污染已经由海洋蔓延到内陆江河,九洲江广西段近几年来水质受石油类污染越来越严重。未雨绸缪,在污染还没有达到最恶劣时,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介绍九洲江广西段石油类污染的来源及石油类对水体污染的危害,阐述了目前对水体石油类污染的治理方法及处理技术,并提出防治对策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在不改变方法原理及分析过程的前提下,将操作步骤加以改进,即在比色前所有显色反应和萃取过程都在500ml容量瓶中进行,以防止样品的损失,待得到稳定的氯仿萃取液后,再转入分液漏斗静置分层比色,改进后的方法,其结果的稳定性和重复性大大提高,在实际水样测定及盲样考核中均取得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依据榆林地区1951—2015年逐日降水资料,应用Mann-Kendall非参数方法(M-K法)、改进后的有序聚类分析法等方法综合分析榆林地区的降水特征,对比改进前后的有序聚类法对突变点识别的精度,并结合加权马尔科夫链及模糊集理论对其未来10 a的降水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榆林地区降水年内分布极为不均,M-K法求得的春、夏、秋、冬统计检验量Z值分别为0.861、0.503、1.358、6.960,说明年内降水量的趋势检验结果与线性趋势分析的结果吻合,其多年年际变化Z值为1.40,呈递增趋势;改进后的有序聚类法识别的降水突变年份较改进前更加精确,计算结果表明降水量在2000年和2011年发生突变;加权平均马尔科夫链及模糊集理论预测未来10 a内的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预测降水量均值为433.2 mm,增加幅度为47.0 mm/10 a。  相似文献   

10.
泵前无压过滤器可以有效解决传统泵后过滤器能耗高、压损大等问题,为更加准确和全面评价其过滤效果,以新疆地区常用的泵前网式过滤器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实验室和工程现场开展观测试验,并提出有效过滤效率概念,对过滤效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过滤前含沙量越大,全沙平均过滤效率就会越大,但某一时刻全沙过滤效率并不一定随着过滤前含沙量的增大而变大,反映出过滤效率除了与泥沙含量有关外,还与滤网孔径大小、泥沙粒径大小和粒组组成等有很大关系;过滤前后细沙的粒组变化不明显,而粗沙变化明显,说明滤网主要对粒径大于网孔直径(本文为0.180 mm)的泥沙过滤有效;根据提出的有效过滤效率概念,计算得到粗沙和细沙平均有效过滤效率分别为95.5%和98.1%;随着粒组直径的增大,粒组的有效过滤效率也逐渐增大,说明同一种滤网在相同条件下对较大粒组的过滤效率要明显大于较小粒组,这充分证明了本文提出的有效过滤效率的合理性。研究结果可补充网式过滤器现有规范中缺乏过滤效率计算方法的不足,为更加准确和全面地评价过滤器的过滤效果提供计算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