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应用改进灰色模型预测油田产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准确的油田产量预测对油田开发调整部署和提高措施作业的效益有重要作用,本文应用灰色预测理论,使用精确差分格式和改进拟合参数的方法,建立了油田产量预测模型。由于拟合参数与误差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非线性关系,因此选用新型的自适应遗传算法求取拟合参数的最优估计值。实例计算表明,自适应遗传算法计算速度快、精度高;而使用改进的灰色模型对油田产量的预测,其准确程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4.
5.
油田新井产量预测是油田开发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选用合适的预测方法,准确地预测出油田新井原油产量,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益。中所提出的油田新井产量的灰色预测方法具有所需样本少、预测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操作方便等优点,特别适用于随机性强的新井生产系统有关指标的预测,它不仅对预测所需的数据多少不限,而且也无须剔除不可比因素,只要所建模型能满足精度要求,预测结果就可以信赖。当原始时间序列隐含着指数变化规律时,灰色模型GM(1,1)的预测将是非常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周继德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1989,8(2):53-56,60
文中简介了不同压力条件下的压力幂数法预测产量公式的导出、预测步骤,以及转抽和调参的预测实例。通过对大庆油田61口井的预测实践表明,该方法与PI-IPR法及相对采油指数法比较,平均误差较小,按其预测产量结果选泵和调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油井压裂前后产量递减规律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非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数学方法,建立了以指数递减规律来描述油井压裂前、后产量递减规律的数学模型。利用该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可实现对特定区块压裂油井的产量历史拟合及预测。为确定油井压裂增油效果和有效期,以及评估整个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理论依据。将该方法应用于南一区块,结果表明,由于单井按指数回归的曲线能较好地描述采油指数的动态递减规律,因此模型拟合结果压前符合率为71.4%,压后符合率为74.7%。 相似文献
8.
9.
10.
油田开采进入稳产开发阶段,每年需要追加投资。科学地预测投资走势,可为油田制定长期的发展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投资预测问题是典型的灰色系统,其特征是系统内部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不确定信息。以往的年工程投资数据是已知信息,而未来的设备、材料、人工费用及工程造价指数等是未知信息。这一系统可由GM(1,1)数学模型描述。利用该方法,以某油田1992~1997年的地面工程建设投资为基础数据,预测了从 1998~2005年的投资额。 从1997~2005年该油田投资增长率为15.8%,2005年投资额是1997年的3倍,得到了令人可信的预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12.
13.
聚合物驱产量预测的组合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了14个非线性模型建立模型库,并根据这些模型在一段时间内的预测误差分析,选取最优的非线性模型。采用了一阶指数平滑模型、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聚合物驱产量的预测和比较分析;引入了目标函数的评优算法来确定前述的预测方法的最佳组合策略。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模型和组合优化模型的预测结果都能较好地逼近实际曲线,在绝大部分区段优于非线性优化模型和一次指数平滑模型的预测结果。这是因为这两种模型都综合考虑了多种产量影响因素,使预测结果更符合实际聚合物驱开采规律;而组合优化预测模型是建立在最大信息利用的基础上,它集结了单一模型所包含的信息,有着更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Oilfield production predi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nts in dynamic analysis of oilfield development. At first, the authors produce an improved neural network algorithm. It not only keeps the property of high predicting accuracy, but it also greatly improves the convergence rate by choosing a new searching direction. Then, by considering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variation tendency of prediction indices, they combine it with the GM (1,1) prediction model and get a new functional simulation prediction method. At last, the authors put this new method into actual oilfield production prediction and gain good predicting resul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