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喷墨印刷技术是当前数字印刷两大主流印刷技术之一,"啧墨印刷"课程是数字印刷本科专业中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本研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从通过构建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入手,提出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课外拓展教学和课程网站教学,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通过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满足新形势下对创新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姚桂珍  孙磊 《纺织教育》2009,24(6):42-44,62
基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实践操作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学宗旨以及服装业对人才素质与能力的要求,提出"启发型"、"发挥型"和"创新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服装缝制工艺的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首先分析了印刷工程专业的学科架构,在此基础上总结得出印刷工程专业具有"交叉性"和"两面性"两个重要学科特点,并提出了印刷工程专业理论型和应用型两个人才培养层次,然后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对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先从知识方面、能力方面和素质方面论述了印刷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素质要求;又从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拓展体系三方面探讨了应用型人才相应教学体系的建设;最后,论述了印刷工程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宗亚宁  徐淑萍 《纺织教育》2012,27(4):346-349
根据纺织专业人才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优化"纺织材料学"课程教学内容,确定"结构决定性能,性能指导应用"的教学主线;面向工业生产实际组织教学,强化与生产实践的结合;根据学生特点,将专业英语渗透到专业授课中,为学生拓展知识视野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5.
建设有特色的“机械原理”精品课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宏  庄幼敏  王永兴  骆祎岚 《纺织教育》2011,26(4):303-304,328
在建设上海市精品课程"机械原理"过程中,始终贯彻"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成才为中心"的理念,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内容、双语教学及实践环节等方面积极改革和探索,将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作为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形成具有特色的教学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家具》2018,(6)
主要论述基于CDIO模式的家具设计课程教学的实践过程,目的在于通过对教学实践流程、方法及效果的总结回顾,探求基于CDIO模式的教学思路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实践领域的实施流程方法。研究方法是教学实践、文件资料检索及同类课程教学实施程序的比较等。提供在产品设计专业课程领域,可采用CDIO模式的教学思路,应用的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以项目为驱动的探究型学习,结合相关先修课程可在后期综合性课程中进行串联衔接及拓展应用。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印刷工程专业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增强教学、实践、管理之间的协调配合,对原有实践教学体系本着以印刷行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基本实践教学为主体、职业技能拓展和创新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印刷卓越工程师的实践教学体系,分层次逐步完成对学生的工程认知、学习、应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印刷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8.
梁楠 《西部皮革》2021,(6):131-132
将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联合创新创业课程设计,以工作室双创课程为例进行研究,内容围绕大学生电商平台自媒体创业,为学生的创新创业与素质拓展方面起到一定的支撑。通过结合工作室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培养学生适度跨界、扩大专业应用程度,使专业精但不局限。视野扩大、形成自身创业模式。旨在培养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养成自觉学习、创新思维意识的素质,提高专业实践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9.
侯鉥玺 《中华纸业》2023,(24):96-98
为锻炼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强化学生想象能力、提高学生审美素养,教师理应优化中小学纸艺教学,转变自身教育观、改变教育模式、构建高效课程。文章分析了中小学纸艺教学的开展意义,通过借助互联网技术拓展教育资源,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创新的课程模式,为学生做出简单的动作示范,提升学生对纸艺创作技巧的掌握程度等路径,推动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贺善侃 《纺织教育》2011,26(4):285-287
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角度对创新教育进行探索。超越单纯传授知识的教学层次,开创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宗旨的、符合创新教育本性的"能力体验型"教学模式;师生互动,调动教与学双方积极性;探索师生互动的"五要素"教学模式,启发学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新教育视野下的启发式教学探索已得到学生认可。  相似文献   

11.
基于高校设计硕士培养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结合传统产业转型背景以及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需求,对设计硕士“产业引领+非遗传创”培养模式作出探讨。该模式整合企业、高校、非遗项目各方资源,通过组建“三师型”教学团队、采用“交互型”教学组织、实现“变现型”教学目标等步骤得以实现。该模式中,高校充分发挥科研人员优势,企业提供信息与技术、非遗项目供给创意文化资源,将企业要求、非遗传承目标、科研要求耦合于设计硕士的培养过程中,是“产学研”协同创新,全面、系统、准确推进,深化高校设计硕士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以现在服装市场为背景,在高校中建立的服装工作室与之教学相结合,并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市场下的工作室实践教学相结合,提倡以创新教育模式即工作室项目-创新实践教学的模式来培养学生。解决新时代、新经济下服装人才模式和教育改革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创新教育的过程中领会到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转化的过程。建立工作室导师责任制,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工作室的时间教学,形成专业课程实践操作一体化的实训教学,并结合市场生产的实际,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实施工作室模式的内容、方法、教学效果及教学总结,力求在服装设计教学中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实现实践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能力,将所学与所用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为了适应时代对包装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人才的需求,本研究以包装工程本科专业"包装材料学"课程的教学为例,针对当前实践教学体系中的薄弱环节,分别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及学生实习与科研方面的实践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探索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高级人才的新思路。实践教学方法的改革及创新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于勤  张春芳  倪春锋 《纺织教育》2011,26(2):143-145
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是与专业课程教学相关的具有研究性的学生课外实践活动,文章结合江苏省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的实施,提出改革"织物结构与设计"课程教学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高职教育主要培养应用型、开放式和职业型专业人才,尤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要求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能够更加适应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领域方面的各项工作。因此,高职需要积极构建立体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实现实践教学的全面改革,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践操作、灵活应用知识和创新等综合能力。基于此,文章梳理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学科内容及学生特点,分析了立体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重要性,最后从教学目标、教学队伍、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立体开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包装CAD(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是包装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技术课程,以培养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借助计算机进行专业设计能力为目标。本研究基于"包装CAD"课程的作用和特点,剖析课程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构建了教学模块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模式设计和实践环节设计四位一体的课程教学框架。该框架兼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满足培养包装工程专业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棉纺织厂设计》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现结合该课程的特点探索了"任务驱动型"项目化教学法在《棉纺织厂设计》中的应用。实践证明,"任务驱动型"项目化教学不但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方式的缺陷,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实践技能的训练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在中职学校创业教育中要关注学生特长和潜力等积极力量的开发,从而帮助学生获得积极体验。以追求"为幸福人生奠基,为企业发展添力"的创业教育目标,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拓展创业教育与实践内容,促进创业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面对纺工专业《织物后加工》实验课程出现的问题,立足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从增加综合/设计型实验比重、采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和依托第二课堂进行拓展性实验研究等方面,对该实验课程的改革内容进行了深入探讨,力图发挥实验课对学生创新思考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育功能,使学生掌握染整工艺学领域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以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高校发展创新创业背景,结合服装与服饰专业发展特色,以服饰配件设计课程为案例,总结其实践教学内容整体设计,分析服饰配件目前教学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从教学设计、教材建设、教学拓展等方面探索服饰配件设计课程的创新性,提出以增加学生实践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就业口径为教学目标提出服装院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服饰配件课程课程设计探索方向及创新点,建立服饰配件学习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