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强底水砂岩储层通常采用大排量水驱开发,长期水驱后储层水驱特征发生巨大变化.本文采用新的实验方法获得了油水相渗、采收率以及润湿性曲线,并基于试验结果研究了水驱体积倍数、原油黏度及驱替速度对长期水驱的影响.通过对原油组成、岩石矿物组成以及润湿性变化进行分析,明确了长期水驱过程中流固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随着原油黏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了评价水驱砂岩油藏压力变化率的合理性,依据物质平衡原理,结合油藏综合水驱规律,建立了描述油藏压力变化率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并以鄂尔多斯盆地某水驱砂岩油藏为实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藏压力变化率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因广义累积注采比Z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特征,当Z>1.0且不断增大时,油藏压力变化率与含水上升率正相关;反之亦然.油藏压力变化率与含水上升率的关系曲线呈"喇叭形",当Z>1.0且不断增大时,"喇叭形"曲线向上移动;反之亦然.为了保证水驱砂岩油藏的合理开发,实际油藏压力变化率应尽量沿着理论曲线趋势变化. 相似文献
3.
4.
5.
模糊综合评判法确定水驱油藏的水驱难易程度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在研究影响砂岩油藏水驱难易程度的诸多地质因素基础上,引用模糊数学中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构成了评价水驱难易程度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该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应用于双河油田与玉门鸭儿峡五区表明,这种方法具有所需的数据量少,准确简便等优点。尤其在油田注水之前,研究地层是否适合注水及注水的难易程度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了进一步提高水驱稠油油藏的开发效果,利用室内物理模拟实验方法,研究了普通稠油油藏水驱开发后期转CO2吞吐的开采机理及可行性,分析了影响CO2吞吐效果的各项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CO2吞吐的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和生产过程中的井底流压及降压方式都对CO2吞吐效果有重要影响,合理控制各工艺参数可以在水驱稠油油藏得到较好的CO2吞吐效果。 相似文献
7.
砂岩油藏注水井水驱前缘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2种确定砂岩油藏注水井水驱前缘位置的方法——试井分析法和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运用这2种方法分别对新疆某砂岩油藏注水实例井进行计算,与现场结果对比发现: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计算的结果随注水时间的增加偏差越来越大,在注水早期偏差小,注水中后期偏差相对较大;试井分析法计算的结果偏差小,不受注水时间的影响.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较试井分析方法计算简单、使用方便.因此,在注水开发早期,推荐使用贝克莱列维尔特法计算水驱前缘,在注水开发中后期,推荐使用试井分析法计算水驱前缘. 相似文献
8.
水驱后油藏注蒸汽开发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热力采油技术在水驱油藏中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专家的兴趣.为确定水驱后油藏适宜转注蒸汽的油藏条件,应用油藏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水驱后剩余油饱和度、油层厚度、净总厚度比、油层的非均质性、原油粘度等主要油藏参数对水驱后油藏转注蒸汽开发效果的影响规律,给出了水驱油藏适宜注蒸汽开发的油藏条件.水驱后的剩余油饱和度是影响水驱油藏能否转注蒸汽开发的主要因素,当剩余油饱和度不小于0.4时,水驱后油藏可转注蒸汽开发.应用该油藏条件可对水驱后油藏能否转注蒸汽开发作粗筛选. 相似文献
9.
10.
针对边底水发育的砂岩油藏高含水期底水锥进到上部层位、井筒附近剩余油潜力小、井间潜力大、注水动用难度大的矛盾,通过应用油藏数值模拟、计算边底水油藏水驱前缘技术,确定了底水锥进和边水舌进状况,提出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技术、水平井优化设计技术、水平井配套技术,有效动用高含油部位,确保水平井轨迹沿油层顶部钻进,有效动用剩余油。 相似文献
11.
三维可视化技术是一种全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方法,有效地将地质知识应用于地震解释的先进手段,它可以提高解释人员从三维地震中快速获取地质信息的能力。应用帕拉戴姆公司的VoxelGeo三维可视化解释技术,在三维数据体内部直接工作,对研究区块的构造、地层和振幅特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三维快速扫描,调节透明度,进而识别出异常体。在此基础上进行顶底雕刻,获得砂体的厚度变化,从而揭示河流相砂体储集体的空间展布规律。该方法在研究区域的应用效果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2.
针对高含水后期密井网条件下曲流河砂体,应用岩芯、测井和生产资料,采用"模式预测,分级控制"的砂体内部构型研究方法,由沉积单元、沉积微相、单一河道砂体、单一河道内部点坝砂体以及点坝内部构型5个层次分级描述,精细研究曲流河砂体内部构型,建立了点坝砂体侧积夹层的规模、产状等内部构型定量分布模式,利用国内外现代沉积和野外露头资料总结了砂体宽厚比与侧积夹层倾角的关系,确定了描述侧积夹层产状的倾向、倾角、延伸和水平间距4个参数;在此基础上采用序贯指示模拟与人机交互再处理的方法建立了小网格三维储层构型模型,提高了三维储层构型地质建模的效率.根据研究区内部构型与注采井之间的关系,采取不同的挖潜对策,有针对性地提出了3种不同开采措施挖潜曲流河砂体点坝内部剩余油,取得了较好的挖潜效果. 相似文献
13.
14.
近年来,我国石油新增储量中低渗透油藏储量占比达70%,其中鄂尔多斯盆地占一半以上,开发潜力可观。因此,低渗透油藏的高效开发是当务之急。为了在开发前充分了解低渗透层位的储层特征,以岩心观察、岩石薄片为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吴起低渗透油田延长组长4+522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层沉积微相及砂体展布、储层物性特征、非均质性等进行了详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测井数据建立了研究区的储层三维地质模型。结果表明,吴起油田长4+522油层组岩石类型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微相,砂体厚度较大,分布面积较广且连续性较好,属低孔特低渗的非均质性储层;在综合地质研究基础上建立的长4+522层的构造模型、相模型、孔隙度、渗透率模型准确可靠,前期的研究结果在建模过程中起到了很好的约束作用,所建立的储层三维静态模型为油藏数值模拟及下一步开发部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研究思路也可以为后续低渗透油藏开发的前期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砂土三轴剪切过程中细观孔隙结构演化与其宏观力学性质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基于南京大学自主研发的微型三轴仪,对南京粉砂试样进行了三轴剪切试验,利用显微CT扫描,获得了加载过程中试样的三维孔隙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试样表现出应变软化-硬化型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端部摩擦阻碍试样体积膨胀,发生鼓形区状破坏;试样整体体孔隙率从初始的46.3%减小到40.9%,后增大到43.0%附近,且试样破坏区孔隙率显著增大;统计区状破坏区表征单元体孔隙参数,发现破坏前孔隙被压密消失,孔隙数量减少32.4%,平均孔隙半径减小48.8%,导致孔隙半径分布趋于集中,破坏后破坏区域内出现大量大半径的孔隙;颗粒间错动导致颗粒棱角破碎,使孔隙形状趋于规则。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以Unity3D为建模工具,介绍了三维海底地形地貌建模的建模步骤以及最终的建模效果,实现了三维海底地形地貌建模,为三维可视化海底管道集成系统的建立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利用了一种基于3ds Max与Unity 3D创建三维海底场景的虚拟现实技术,即在3ds Max中构建三维模型和制作三维动画,在Unity 3D中布置场景,实现海底管道的数据化,应用于海底管道探测及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8.
陈媛媛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1999,(1)
立体构成是艺术类的基础造型课,帽型设计是一个专业设计的范畴。探索这两者之间的关联、寻求这两者的结合点,其主要目的是为使基础课的教学更好地为专业服务,成为专业整体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践验证了两者结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从沉积环境入手,依据岩芯、铸体薄片、测井解释、压汞试验、物性分析等资料,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塔里木盆地北部轮南地区石炭统卡拉沙依组砂泥岩段S3砂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砂泥岩段S3砂组优质储层的岩性为岩屑砂岩、含砾不等粒砂岩、粉砂岩等;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间溶孔为主,发育少量粒缘缝;碳酸盐岩胶结物在轮南地区砂泥岩段S3砂组储层中较为普遍;钙质体积分数较高。钙质主要以方解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胶结物的形式存在;优质储层的分布受控于沉积环境,集中发育在砂泥岩段S3砂组上部的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与前缘席状砂和砂泥岩段S3砂组下部潮坪相的潮道和砂坪微相里,所以这些区域是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区。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三维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系统中二维衣片转换为三维服装的有关技术问题.包括衣片的网格剖分、服装的缝制及场景中服装穿着的模拟.对于二维衣片的网格剖分,应用了正则栅格法,并通过调整边界质点解决衣片的缝制问题;在缝合过程中,对衣片边界质点施加缝合力.达到缝合效果;最后,根据织物的刚性杆约束结构,为模型添加了简单的碰撞检测和碰撞反应以实现简单的着装模拟.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