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雅欣 《西部皮革》2022,(6):154-156
人物素描课程是高校美术学、设计学专业的必修基础绘画课程,在人物素描的表现中,人物的外在气质表现方法有一部分是通过外在的形式来进行体现.一件优秀的人物素描作品离不开外在细节来展现人物的全貌及精气神状态,外在形式的表现则体现在了所画人物的鞋靴及服装样式的外观深入刻画,外在形式展现了所画人物的性格、气质、衣品及状态.梳理人物...  相似文献   

2.
安东 《饮食科学》2014,(11):48-48
因为我喜欢吃面,所以平素多注意与面有关的文字。一次很偶然的机会,看到有人摘抄的谭延闽日记,他写自己一口气吃了三碗削面,赞之“味胜于技,汤胜于面”。虽只区区八个字,读之,却有醍醐灌顶之感。然后我去翻阅史料,这才知道,原来谭延阊素有“民国第一美食家”之誉,其对湘菜的创新与推动,影响巨大,绵延至今。  相似文献   

3.
小袁 《饮食科学》2010,(7):50-51
从北京外国语学院阿拉伯语系的学生到北京外国学院阿拉伯语系的老师,从儿童节目《大风车》中的大拇哥到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主持人,从《想吃麻花现给你拧》到已发行三张个人专辑,何炅总是在不经意间占据着我们的视线。  相似文献   

4.
何慧  郑莉插画 《中国烹饪》2012,(11):123-123
赵雄武家的大饼比较不幸,没有流传下来;丁宝桢家的宫保鸡丁比较幸运,不但流传下来了,而且越来越火,已经走红大半个中国,大江南北到处都有它的踪影。但不管大饼和宫保鸡丁幸或不幸,当年创制它们的厨子都是不幸的。  相似文献   

5.
安东 《饮食科学》2013,(12):48-48
崔金泉和范振钰合说过一段相声《选总统》,里面讽刺袁世凯,说他是个土包子,只喜欢吃河南老家的粉蒸肉,以为这是世间最美味的珍馐。这当然是作者为了增加笑料进行的艺术加工,事实上袁世凯不但爱吃(他饭量奇大,常把“要干大事,没有饭量可不行”挂在嘴边),而且会吃,说他是民同时最著名的美食家都不为过。  相似文献   

6.
这两天暑气渐消,秋风阵阵,有点秋高气爽的感觉。想起《世说新语》记载的关于美食的一个典故,说是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为思念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自言自语说:“人生贵得适意耳,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于是弃官不做,回家去吃美味的莼菜羹和鲈鱼脍。远古时候生产力发展以后,诗人开始诞生。如今生逢盛世,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而跃居世界第四,生活中的美食家也一天天地多起来“。美食家”一词据说源于陆文夫的同名小说,是从外国语中移植过来的。我的外语比较差,用“金山词霸”查了一下,相近的词有这样几个:epicure…  相似文献   

7.
周人果 《美食》2011,(12):76-76
最近,美食名嘴蔡澜的"广州粤菜难吃,广州饮食有种暴发户的心态"等言论遭到业界围攻。就连本土美食家庄臣也称"蔡先生不懂粤菜"。美食评论家们的口角之争固然为人们添置了茶余饭后的话题,不过东西好不好吃,全凭个人口味,见仁见智,毕竟,美食家的味蕾并非代表大众的味蕾。  相似文献   

8.
对于细心的读者来说,沪上第一美食家沈京似应该并不陌生。我们虽然没法亲闻那曾经在上海滩如雷贯耳的名字,但通过孙曜东老先生的点滴回忆及当今上海怀旧文学的先行者程乃珊的锦心绣笔,沈京似那传奇的一生清晰的浮现在眼前(本刊2005年第12期)。本篇是女作家程乃珊辗转找到沈京似的一位女儿,听她娓娓道来父亲生前的点点细节后撰写,令这位已渐行渐远的一代海上名士的背影又清晰了不少。他的人品、处世哲学,或许对今天社会仍有所启迪吧!  相似文献   

9.
韩良忆,是美国作家费雪《写给牡蛎的情书》一书的译者,也是欧阳应霁书中介绍的25个好玩美食达人之一,随夫居住在荷兰。最令我动心的是,她的《在欧洲,逛市集》一书介绍了欧洲四国五地13个市集,在大陆出版后大卖。这是一本写给痴迷欧洲文化和美食人的书,让读者充分领略了她的美食情趣和坦诚文字,以及一个来往南北、逛遍欧洲,吃遍东西,率性、好奇、真性情的她。从以下她的旅欧食谱中,可窥得她在美食上下的功夫。阿尔萨斯培根洋葱烤饼在巴黎,  相似文献   

10.
饮食的话题在中国古代主流文化中往往不登大雅之堂。孔子虽然也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但仅仅是框定了人之本性,单纯满足口腹的饮食仍然被至圣先师冷落在“欲”字中挣扎。孔子讲究饮食,是在礼的规矩之下的即成模式。“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对贵族席间礼仪的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1.
洪治纲 《美食》2011,(7):55-55
李渔不仅是个了不起的美食家,而且是一个非常人道的美食家。他从不以为生吞猴脑、活吃幼鼠之类的野蛮行径,是一个美食家的良好品行,而是痛斥之为非人道的虐生劣行,死后不但要下地狱,而且还将受炮烙之刑。但是,李渔又绝不是像佛教徒那样,一律反对杀生。李渔所反对的,只是那些为追求自己一嘴之贪,而专干  相似文献   

12.
见有人著文,称他的母亲是个地道的美食家,理由是"她懂得吃也很会做".要是大家都按这个来评价.那中国的美食家将会达到"泛滥"的程度."家"这顶帽子可不是谁都可以戴的,称之为"美食者"倒是可以的;但"家"都得要有两下子,而且还不止两下子呢!  相似文献   

13.
李北陵 《美食》2009,(12):64-64
“美食家”这个称谓,出自苏州作家陆文夫的小说《美食家》。然而,“美食家”在历史上其实是早已存在。 有人曾列举说,“中国十大美食家”,第一个便是商朝辅国宰相伊尹,据说,这位伊尹是商汤一代名厨,有“烹调之圣”美称,“伊尹汤液”传颂千年不衰。接下来的九位,依次为春秋时期的名巫、名厨狄牙,春秋未年吴国名厨太和公、唐朝一代女名厨膳祖、五代时尼姑、著名女厨师梵正、南宋高宗宫中女厨师刘娘子、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宋五嫂、明末清初秦淮名妓董小宛、清朝著名女点心师萧美人、清代乾隆时宫廷王小余,也全都是所在时代的名厨师。  相似文献   

14.
《广西轻工业》2015,(7):126-127
设计素描是运用一定的表现手法,从而表达创作者的设计意图的,对设计的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设计素描的重要性,分析设计素描与素描的辩证关系,从造型和表达方式方面分析设计素描。  相似文献   

15.
我国烹调技艺,堪称世界一绝,但从事烹调技艺的能人,大多出于男性,尤其是皇宫御膳,充当尚书者非要男性,女的不能担任,由于这封建余毒的影响,自古至今,烹调高手大多出自男性,但查阅有关史料,并非尽然,有的甚至女性强于男性,明末清初秦淮八艳之一的董小宛,即为一例。  相似文献   

16.
陈之秀 《食品界》2020,(5):18-22
上世纪80年代就以"莽汉派"诗歌著名的二毛,如今又变身为美食界的高级玩家,最近,他出版了《二毛美食诗选》,并在北京天下盐举行了新书发布会。在参加他的新书发布会之际,记者对他进行了专访,了解了诗歌与美食是如何在他身上合二而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川菜》2013,(3):32-33
玉楼东算是经营湖南菜和淮扬菜混合的家庭菜。鸭掌汤泡肚是玉楼东口碑很好的招牌菜,这道菜也是谭延闺特别喜爱的菜品。  相似文献   

18.
在福记港式茶粥面接受访问,邻桌的小朋友听得入巷,跑过来搭讪:美食家这个职业整天吃吃喝喝,真是不错。唉,不止一次被人这么问,我也照旧回答:三百六十行,才没有美食家呢。不然,大学的专业榜上,为什么没有这一栏?蔡澜先生拍电影出身,沈宏非老师从记者做起,当今中国最著名的两大美食家亦曾有正职,何况我们这些小辈?事实上,身边的老饕友人梅玺阁主邵宛澍兄、食家饭俞沁园姐姐、管家程熙兄,无不另有谋生之道。至于我,之前写了近  相似文献   

19.
悦茗 《烹调知识》2011,(24):70-71
提起希腊,人们会情不自禁的想起两个颜色,蓝色和白色。那是希腊国旗的颜色,也是希腊城市的颜色。当你走近希腊,让温和的目光抚摸着你涂了橄榄油的身体,恍若进入了童话仙境一般。如果再有一杯希腊原产的葡萄美酒和一位浪漫的情侣,我想你一生的幸福都会定格在这一刻。但凡物产丰富之地,人们对美食的研究也就越发的精细与考究。这种风格也让希腊不仅成为浪漫之都,旅游胜地,也成为美食家趋之若鹜的饮食胜地。在西餐中,希腊菜算不上最璀璨夺目的那一派,却也独具特色。无论是海鲜大餐,还是街头简单的小吃,看似简单的烹饪,但材料和制作过程却一定是一丝不苟,处处都能体现出希腊传统美食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张茜  刘贵洪 《新食品》2011,(11):94-97
他们年龄不同,他们形态各异,他们各有各的生意,他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生活。几乎很难用一句话来概括他们,但他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用行为表达了对于杜康控股的期待和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