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在常压和较低的温度下的均相和固载型杂多蓝催化剂在合成DOP中的催化作用。实验表明在合成DOP的酯化反应中,杂多蓝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对镍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并用TPR、活性比表面的测定等方法分析了影响催化剂活性大小的原因.结果表明,焙烧温度和时间均对催化剂活性有较大影响,镍和钐的漫渍顺序不同,则镍钐/海泡石催化剂的活性也不同.TPR结果表明,低温还原中心是反应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3.
用沉淀法在一定条件下制备了由硫酸根促进的以氧化铁为主要活性组分的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 ,并选择了氧化镧与氧化锆作为辅助金属氧化物添加剂进行了改性。用红外光谱测定了其分子结构 ,用流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和孔径结构。结果表明 ,铁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酸强度H0 ≤ - 1 4 5 2 ,比表面积为 1 2 4 8m2 ·g- 1 ,孔径集中在 1 0~ 2 0nm ,分子为桥式双配位结构。经改性后的催化剂用于乙酸丁酯的合成反应 ,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4.
改性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底漆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改性松香类水性醇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底漆的配制,讨论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物性能的影响.产物的耐热性表明,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用改性松香类水溶性醇酸树脂制备的底漆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6.
研究了钛酸酯和锌酸盐复合而成的催化剂在合成酯(油酸多元醇酯)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复合催化剂在合成酯生产中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可使酯化反应时间大大缩短,收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7.
合成了几个系列的无毒无污染环境友好的新型无锑催化剂,并应用于聚酯合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衡量其催化效果.研究发现,新型无锑催化剂在PET的合成中,无论对酯化反应还是缩聚反应,均表现出较高的反应活性,可大大加速PET合成反应的进行.在同样的反应条件下,就酯化反应而言,加入自制催化剂的反应与不加催化剂的反应(并不是没有催化剂参与反应,应该是体系中的H 自催化)相比,酯化反应时间可缩短20%~50%,酯化反应的活化能有较大幅度的降低;而就缩聚反应而言,加入自制催化剂的反应与加入常规催化剂Sb2O3的反应相比,所得产物不仅粘度高,而且缩聚反应速度常数大多数可提高2倍以上,缩聚反应时间亦可缩短40%~70%.  相似文献   

8.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镍基催化剂的前躯物,该前躯物经捏合成型焙烧后制成石油树脂加氢催化剂。对沉淀工艺条件、助剂及不同镍盐进行考察。结果表明,通过调整沉淀工艺条件参数,可以制备出适合石油树脂加氢所需的大孔催化剂;选择合适的镍盐和助剂,能够制备出镍晶粒较小的镍基催化剂,同时助剂的加入抑制了Ni晶粒的增长并提高催化剂容硫能力。制备的镍基石油树脂催化剂具有很强的烯烃饱和性能,且加氢后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下降幅度很小。加氢前后的石油树脂结构变化很小,说明所制备的催化剂具有很强的烯烃饱和性能,且加氢后石油树脂的软化点下降幅度很小。  相似文献   

9.
改进了常用的制备 Fe2 O3 / SO4 2 - 固体超强酸催化剂的方法。并以乙酸 /正丁醇的酯化反应对催化剂的活性进行了测试 ,得到了制备工艺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规律。同时证实了使用改进的制备工艺过程 ,所得到的催化剂稳定性好 ,寿命长 ,酯收率能达到83 .85%以上 ,并且催化剂的抗毒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0.
用正交设计的方法选出了制备催化剂草酸亚锡的最佳工艺条件;在同 SnO 与美国的 Fascat的活性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到了可推广使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D-006大孔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江苏石油化工学院自制)为催化剂,选择了马来酸酐与正丁醇、月桂醇的酯化反应进行研究。得出投料比、催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等诸因素对马来酸酐转化率的影响,从而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酐/醇投料摩尔比为1:2.2,带水剂甲苯用量为原料重量的80%,反应温度为120~134℃,催化剂的用量为原料重量的3%,反应时间为2.5h,其马来酸酐转化率大于94%,琥珀酸混酯收率大于89%,而且后处理简单,对设备无腐蚀现象,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聚合物载体催化剂水杨酸树脂——FeCl_3催化剂对醇和羧酸的酯化反应,以及对醛(或酮)和醇的缩醛反应的催化作用。本催化剂具有操作方便。无腐蚀性,催化剂易从反应物中分离并能重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A new carbonaceous catalyst with sulfonic acid group (-SO3H) was prepared by incomplete carbonization of β-cyclodextrin followed by sulfonation.The sulfonated amorphous carbon was characterized by IR,elemental analysis,DSC-TGA and PXRD,and the catalytic activity was investigated to be an efficient catalyst for th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with maximum yield of 87%.The sulfonated carbonaceous catalyst was readily separated from the reaction solution and keeps approximately equal catalytic activity.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the active centre is the hydrophilic sulfonic acid functional group in the esterification reactions.  相似文献   

14.
SO42-/ZrO2-TiO2催化合成乳酸乙酯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乳酸和乙醇为原料,在固体超强酸SO4^2-/ZrO2-TiO2的催化下合成乳酸乙酯的工艺进行了实验研究,最佳制备条件为,氧化物配比为ZrO2:TiO2=1:1(摩尔比),浸泡硫酸浓度为1.5mol.L^-1,浸泡时间为24h,焙烧温度为600℃,焙烧时间为1h;最佳酯化反应条件为:醇酸比为1.5:1(摩尔比),催化剂的用量为乳酸质量的2.0%,反应时间为11h,乳酸乙酯产率可达46.76%。  相似文献   

15.
介绍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的制造方法及应用研究。苯酚、甲醛、桐油在酸催化下进行加成缩合聚合反应制得的桐油改性线型酚醛树脂.是国内外未见报导的桐油改性酚醛树脂新品种。用该树脂作粘接剂制造的汽车摩擦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标准。其中,刹车片衬片的缺口冲击强度平均达到了4.11dJ/cm2;离合器面片的弯曲强度平均达到了54.4MPa,最大应变平均达到了9.2×10-3mm/mm。对制品的热性能研究表明,其耐热性基本不变。经行车试验证明,还具有刹车无噪声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丙酸正丁酯绿色合成工艺中固体酸催化剂研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目前酯化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丙酸正丁酯催化合成为例,对酯化过程清洁生产工艺中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制备了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讨论了各种制备条件对该催化剂的丙酸正丁酯合成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TG/DTA、FTIR、XRD等仪器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现结果表明,SO^2-4/TiO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动性和选择性,且无腐蚀、反应短、后处理简单、重复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蓖麻油、甘油、苯酐为主要原料,在回流二甲苯下一步合成醇酸—聚氨酯聚酯漆用含羟基树脂.其油度为45.0%~52.7%,羟基组份为2.7%~4.2%,固含量为60%±2%,酸值不大于4mgKOH/g,而粘度可在100~500s调节.并对反应进程及影响树脂性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稠油高凝油提捞采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辽河油田长期停产稠油、高凝油井以及油田边缘地区的低产、低渗油井开发出一项新型提捞采油技术。该项技术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电加热方式降低井简内原油粘度及凝固点,再下入工具进行提捞采油。其主要设备为一台多功能捞油车、一台运液罐车和配套管线。该项技术适用于粘度在50000mPa·S以内的稠油井及凝固点低于50℃的高凝油油井,适用井深2000m。该项技术填补了国内油田稠油、高凝油捞油技术的空白,为油田增产增效做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酯化工艺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以丙酸正丁酯催化合成为例,对酯化过程清洁生产工艺中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进行了研究.制备了 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讨论了各种制备条件对该催化剂的丙酸正丁酯合成催化活性的影响,采用 TG/DTA、FTIR、XRD 等仪器分析手段对催化剂结构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SO_4~(2-)/TiO_2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且无腐蚀、反应时间短、后处理简单、重复使用性好.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实验对流动催化热分解法制备碳纳米管的反应温度,噻吩体积分数和氢气流速进行了条件优化,给出了优化后的工艺参数,根据透射电镜(TEM)的检测结果对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上述3个工艺参数对产物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