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5 毫秒
1.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分布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实测水沙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2005年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河段、不同分布单元黄河泥沙分布的特点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结果表明: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沙条件和人类活动:上游地区人类活动对干流泥沙分布影响最明显的主要是引水引沙和水库调度,其影响机理都是减少了进入中下游的输沙水量,从而增加了河道淤积;中游地区对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水土保持和水库调节,水库蓄水拦沙运用对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的影响是直接的、显著的,而水库正常运用期,水库调度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段对黄河干流泥沙分布产生影响;下游地区对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影响最明显的人类活动是引水引沙和滩区生产.  相似文献   

2.
黄河干流径流泥沙特性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黄河干流主要控制站的径流泥沙资料为基础 ,从量值、过程、洪水和泥沙组成等方面分析了 1 986年以来年内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水沙特性的变化 ,得到汛期径流泥沙大量减少、非汛期径流量沿程减少加剧、中大流量出现机率大为降低、洪峰流量降低以及泥沙组成规律未发生趋势性变化等重要认识 ,为黄河治理和水沙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河泥沙配置是一个典型的多目标规划问题.为此,研究出了黄河泥沙配置基本方程,建立了黄河干流泥沙优化配置数学模型.运用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水沙和工程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不同时期黄河干流泥沙分布特点。通过上游宁蒙河段河道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中游龙潼河段河道冲淤量、潼关高程、三门峡水库拦沙量、小浪底水库拦沙量,下游主槽冲淤量、滩地冲淤量、主槽平滩流量、二级悬河状况、以及出口断面沙量等参数的变化,综合分析了不同时期不同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干流泥沙分布引起的问题。提出了有利于减轻黄河干流泥沙淤积灾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进一步开发治理黄河小北干流的必要性出发 ,针对黄河小北干流段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河道特性、水文泥沙、河床演变等资料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黄河小北干流段开发治理的新设想 ,为黄河小北干流段今后开发治理的宏观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回顾黄河泥沙的治理过程,提出了黄河泥沙未来治理的具体措施:建设与保持黄河干流高效输沙通道、持续开展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加大下游游荡性河段整治力度等,试图为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7.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泥沙问题。如何合理处理利用引黄泥沙问题始终围绕黄河下游引黄灌溉发展的不同阶段。本文从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在不同发展时期面临的泥沙淤积问题为着眼点,综述了灌区发展及泥沙治理的4个历程,分别为灌区建设与泥沙处理阶段、灌区发展与泥沙治理利用阶段、灌区节水与泥沙远距离输送阶段和灌区泥沙资源化与水沙配置阶段。针对目前黄河下游引黄灌区面临的主要水文问题,指出灌区水沙资源优化配置是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配置目标是共同协调配置灌区的水资源与泥沙资源,配置方法是多目标规划方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实测资料系统分析了1950.7~2005.6年不同历史时期黄河干流泥沙配置的特点.选取利津站沙量、上游宁蒙河段平滩流量、中游潼关高程、下游平滩流量、下游悬河状况、引沙量以及水库特征库容变化等指标,对不同时期黄河泥沙配置的合理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黄河小北干流为晋、陕两省天然界河,是典型的泥沙堆积游荡性河道,具有流势散乱、河心浅滩密布、汊流串沟交织、主流左右摆动大的特点,有时还会发生"揭河底"现象,素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之说。1998年大洪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黄河的治理力度,目前黄河上、下游特别是修建小浪底水库后,其抗御洪水能力显著增强,但中游尤其是黄河小北干流治理却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沿岸经济社会发展。本文在对黄河小北干流治理现状和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陕西省黄河小北干流治理思路。  相似文献   

10.
黄河干流泥沙空间优化配置研究(Ⅲ)—模式与方案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提出了黄河干流泥沙未来可能的4种配置模式及相应的基本配置方案。应用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数学模型对组合的14个优化配置方案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基本方案一至四的黄河泥沙空间分布状况具有不断改善的趋势。提出了黄河泥沙配置的综合评价方法,根据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结果在2020年古贤水库投入运用,2050年前采用基本方案三进行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若2020年古贤水库未投入运用,2050年前采用基本方案二进行黄河泥沙空间优化配置。基本方案三优于基本方案二,共配置方式的顺序和平均配置沙量比例分别为:水库拦沙量41.0%、河口造陆沙量18.0%、深海输沙量17.8%、引水引沙量10.4%、人工(机械)放淤沙量6.9%、主河槽冲淤沙量3.8%、洪水淤滩沙量2.1%。相应地,提出了各方案不同时期黄河各河段的配置沙量比例与顺序。研究成果试图为黄河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黄河的研究由来已久 ,但系统而深入的黄河研究与实践则始于新中国成立以后。 5 0多年来 ,人们对黄河水沙运动规律的认识取得了质的飞跃 ,从而使治理黄河的技术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 ,并逐渐形成和深化了开发利用黄河水资源的思路和模式。但黄河毕竟是一条河性最为复杂的河流 ,人们仍没有完全掌握其水沙运动规律和特点 ,因而制约了黄河治理和开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2 1世纪的黄河研究任重道远文章通过对 2 0世纪黄河研究成果的回顾 ,剖析了当前黄河治理开发中存在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提出了以实现黄河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黄河防洪安全、促进黄河管理现代化为目的的近期黄河研究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宽滩河段具有重要的滞洪沉沙作用,为了维护黄河下游河槽均衡稳定,治理"二级悬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开展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研究。提出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方法,通过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配置层次分析,确定泥沙配置目标和评价指标,分析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的配置方式、配置单元和配置能力,并建立了黄河下游宽滩河段泥沙均衡配置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黄河中游侵蚀环境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研究了整个黄河中游地区的不同类型区、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以及小流域和沟谷这三种不同空间尺度的侵蚀产沙量。得出黄河中游地区的年平均侵蚀量为14.655亿T(1970-1989年);强烈侵蚀产沙中心带的平均产沙量为3.58亿,沟谷地产沙星点汉域总产沙量的比例在大部分地区为70-80%,在塬区别大于85%。另外,还对下下世纪时的入黄泥沙量作了初步预估。  相似文献   

14.
由于自然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河下游的来沙量大幅减少,为了维护黄河下游河槽均衡稳定、治理"二级悬河",合理利用泥沙资源,开展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研究。采用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数学模型,按照新水沙条件和配置模式,计算了黄河下游泥沙均衡配置方案,计算结果表明,来水来沙条件对泥沙配置状况的影响较大,一般年来水量约260亿m3条件下,如果年来沙量少于4亿t左右,黄河下游河槽不淤积萎缩,修建防护堤对增大平滩流量有一定作用,滩区放淤可以改善泥沙分布状况。通过对各配置方案综合评价,提出了建议方案及不同配置方式的泥沙配置比例。  相似文献   

15.
黄河河道格局的历史演变及其对现代治黄思路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在学习、整理有关黄河形成发育过程和黄河下游大改道变迁分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结合当前黄河治理中的重大问题 ,对黄河决溢、改道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归类 .按照黄河下游河道演变的成因、影响及其与相邻河系的关系等 ,将黄河发育进化分成 9个历史阶段 .把黄河改道纳入黄淮海平原发育的整体格局的演变中综合全面研究 ,以弥补只视改道为各个孤立、偶发事件的研究方法局限 .由此认为 ,2 0世纪后期是黄河和黄淮海平原完全发育成熟的阶段 ,而 2 1世纪开始了黄河的新纪元 .在此转折点时期提出供考虑研究的若干治河意见方案  相似文献   

16.
周丽艳  万占伟  鲁俊 《人民黄河》2007,29(10):9-10,13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通过向黄河河道内配置部分水量,进入黄河干流的水沙调控体系,经干流水库的联合调度,进行全河调水调沙,可塑造协调的水沙过程。由水量配置方案,利用建立的输沙关系推算相应的设计沙量,结果表明:按西线调水向河道内配置水量35亿m3,宁蒙河道、小北干流河道和黄河下游河道分别减淤为0.35亿、0.30亿t和0.27亿t。  相似文献   

17.
秃尾河流域水沙特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秃尾河是黄河中游河龙区间一条多泥沙河流,通过对其降水、径流和泥沙等水文资料的分析,重点讨论了20世纪70年代前后降雨量、径流量和泥沙量的变化,认为70年代以前降雨、径流和泥沙总量大于70年代以后,粗颗粒泥沙逐渐向细化的趋势发展,与天然状态相比,流域水沙关系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8.
经过我国几代人对黄河泥沙输移的研究和实践,认识已有重大突破。围绕黄河高含沙水流运动规律及应用前景这个中心,研究了高,低含沙水流运动规律多方面问题,为多沙河流防洪规划提出了新的指导原则。其中黄河下游可以利用高含沙洪水输沙入海,窄深河道洪水的非恒定性输沙泄洪机理是新的治黄主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古人对黄河泥沙及其运动的观察和认识由来已久,并形成了初步的泥沙理论,在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黄河水流含沙量、泥沙淤积规律、泥沙冲刷规律、束水攻沙理论,以及泥沙冲淤与河道变化的关系等。此外,历史上治理黄河泥沙的实践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本文从五个方面对比进行了分析,即:泥沙清浚、束水攻沙的实践、王景治河与贾鲁治河中的治沙问题、河口治理、泥沙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