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红外玻璃陶瓷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对GeS2-Sb2S3-CsCl系红外玻璃进行微晶化处理,制备了新型的红外透明玻璃陶瓷.测定了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研究了微晶化处理条件对微晶玻璃的力学性能和光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玻璃基体中析出微晶晶体,使材料的断裂韧性和裂纹初始应力显著增大,但这种增大效应取决于析晶相的种类和晶体尺寸.为了保持微晶玻璃的红外透明性,析出的晶体尺寸应小于100nm.  相似文献   

2.
固态锂离子电池用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可分为氧化物系统和硫化物系统2类,它们的导电相结构与玻璃成分有关.表征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的性能参数主要有基础玻璃的成玻性能及微晶玻璃的离子导电性、机械强度和化学稳定性等.总结了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最后展望了锂离子导电微晶玻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为了降低微晶玻璃的熔化温度、改善玻璃的化学稳定性、机械性能和玻璃的熔化质量,在Li2O-Al2O3-SiO2三元玻璃系统中加入5%的B2O3。但加入氧化硼容易产生玻璃分相,生成的主晶相β-石英固溶体就会减少,引起透光性下降。作者以TiO2、ZrO2作为复合晶核剂,通过改变成核温度、成核时间、晶化温度、晶化时间,控制晶体颗粒度大小,制备出了晶粒较小、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的低膨胀透明微晶玻璃,其透过率大于80%,膨胀系数为2.0×10-6/K-1。采用差热分析仪分析了晶化前后玻璃的放热情况,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了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β-石英固溶体,采用SEM分析了透明微晶玻璃和半透明微晶玻璃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4.
利用油页岩渣制备微晶泡沫玻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冯宗玉  薛向欣  李勇 《材料导报》2008,22(3):131-133
用油页岩渣通过烧结法制备微晶泡沫玻璃,使油页岩资源得到综合利用.在分析油页岩渣成分的基础上,确定了微晶泡沫玻璃配方.研究表明,选用碳酸钙作为发泡剂,在合适的温度制度下,可以制备孔径小于2mm的微晶泡沫玻璃.运用XRD、SEM等方法分析了微晶泡沫玻璃的析出晶相和显微结构.主晶相为普通辉石,次晶相为钙长石.微晶泡沫玻璃内部有较多的针状、粒状晶体交织在玻璃介质中,因此使微晶泡沫玻璃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锂铝硅微晶玻璃结构与性能热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TiO2、ZrO2为形核剂制备了透明低膨胀锂铝硅系微晶玻璃, 通过测定其等温转变动力学曲线,讨论锂铝硅玻璃析晶及相变与热处理温度和时间的关系, 并采用DTA、XRD和SEM等方法研究锂铝硅微晶玻璃结构和性能的热稳定性. 结果表明, 以β-石英固溶体为主晶相的透明微晶玻璃能在750~900℃较宽的温度范围和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主晶相和结构的稳定, 850℃保温5h仍具有较高的透光率和极低的热膨胀系数, 性能具有很好的高温稳定性. 材料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均源自钛锆复合形核剂较高的形核效率.  相似文献   

6.
何洋  黄永前  杨芃  孙慧 《材料保护》2014,(Z1):53-55
用熔融法制备LAS透明微晶玻璃;采用DSC,XRD,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透明LAS微晶玻璃的晶相组成、显微结构及热性能。结果表明:720℃核化2 h,780~900℃晶化2 h均得到β-石英固溶体微晶玻璃,晶粒尺寸在10~30 nm之间,具有优良的透明性,30~700℃的热膨胀系数在(3.50~5.92)×10-7/℃之间变化;720℃核化2 h,860℃晶化2 h得到的微晶玻璃在900℃保温10 h后透明性优良,30~700℃的热膨胀系数为3.64×10-7/℃。  相似文献   

7.
裂纹玻璃晶化法制备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备建筑装饰用微晶玻璃的现役工艺主要有烧结法和压延法两种,前者容易出现气孔缺陷,后者不能生成纹理.为克服现役工艺的不足,本文提出裂纹玻璃晶化法工艺,即以裂纹玻璃作为母玻璃,通过烧结、晶化二步热处理而制备出微晶玻璃.XRD测得裂纹玻璃晶化法微晶玻璃样品的主晶相为β-硅灰石;ESEM观察到样品的微观结构由不均匀分布的粒径在0.2~0.5μm的晶体组成;利用比重仪测得样品的气孔率低于现役烧结法样品.实验表明,裂纹玻璃晶化法能克服现役工艺的不足,制备出气孔率低、具有类似古生物残骸纹理的微晶玻璃,装饰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8.
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了SiO2 -Al2O3 -MgO-F系玻璃样品,应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该微晶玻璃在自由形变时的析晶特征,得到了微晶玻璃自由形变析晶的规律.结果表明:在热处理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基础玻璃的黏度逐渐降低,可以在析晶前施加压力使之发生变形.在自由形变的前提下,微晶玻璃析出的晶体在垂直压力和平行压力方向上没有出现定向析晶.显微硬度测试结果也表明在微晶玻璃中没有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不会带来材料性能在不同方向上的差异,为形状复杂、均质同性微晶陶瓷的制备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在外部电场诱导下,半导体微晶掺杂玻璃具有与玻璃和晶体所不同的优良的光学性能.概述了几种半导体微晶掺杂玻璃的制备方法,分析了其掺杂机理,并由此讨论了采用这些方法制备的半导体微晶掺杂玻璃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在ZnO-Al2O3-SiO2系统玻璃中掺入少量晶核剂TiO2,再掺入过渡金属离子和稀土离子,在高温下熔制得到透明母体玻璃.对上述玻璃进行晶化热处理,最后得到透明微晶玻璃.测定了晶化前后玻璃的密度与硬度变化.用差热分析(DTA)确定晶化温度,用X射线粉末衍射确定微晶相,并用透射电镜观察了晶相的形貌.测定并讨论了所得微晶玻璃在紫外波段至近红外波段的吸收光谱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微晶化后的密度与硬度都增大.掺杂于微晶玻璃中的Cr离子和Co离子的吸收光谱在微晶前后发生较大差异,而其余均未明显变化,这一现象归属于掺杂离子所处的不同位置所致.  相似文献   

11.
金刚石光学窗口相关元件是一种将金刚石优异的光学性能,与其他优异的力学、热学、电学性能和化学性能相结合,通过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工艺等多种合成方法制备的具有不同几何结构、可在极端条件下使用的一类光学器件。本文将以X射线、深紫外到微波范围内不同波段对应的不同种类的光学元件应用为基础,对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金刚石光学元件的种类、制备与加工进行综述,总结了光学窗口元件的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复相功能玻璃陶瓷及其溶胶-凝胶法制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鹏  张良莹  姚熹 《功能材料》2000,31(1):15-17
阐述了复相功能玻璃陶瓷的各种类型和制备方法,通过对溶胶-凝胶工艺的深入分析,指出溶胶-胶工艺是制备复相功能玻璃陶瓷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容易获得不易团聚、呈较高且热力学稳定的功能晶相,也可实现晶体尺寸大小的控制且不易产生杂相。  相似文献   

13.
功能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功能微晶玻璃是由非晶态无机材料经受控晶化而获得的一类具有均匀致密微晶结构的新型功能材料。综述了具有良好的光学,电学,磁学和生物等功能的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探讨了功能微晶玻璃的发展趋势及值得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婷  林健 《材料导报》2011,25(21):66-70
介绍了国内外以冶金矿渣、尾矿渣及粉煤灰、城市垃圾焚烧飞灰为主要原料的废渣微晶玻璃的研究概况,分别对其组成、结构与性能、种类与制备等方面做了分析。重点综述了彩色废渣微晶玻璃的研究现状,在废渣微晶玻璃的基础上,调节玻璃组分,以硒粉、氧化铬、氧化锰等作为着色剂,通过采用一次着色或二次着色工艺,可制备出色彩丰富的废渣微晶玻璃,市场潜力巨大。最后展望了工业及生活废渣制备微晶玻璃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5.
袁帅  刘峥  马肃 《材料导报》2012,26(9):52-58
概述了国内外近几年来纳米金粒子的研究新进展,并重点介绍了纳米金粒子的物理、化学、光学等特性,化学法与绿色环境法制备纳米金粒子以及各种分子修饰纳米金技术等,同时指出了纳米金粒子的实际应用情况以及今后的研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CAS系粉煤灰微晶玻璃制备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工业废弃物粉煤灰为主要原料,详细介绍了采用烧结法制备CaO-Al2O3-SiO2系粉煤灰微晶玻璃的过程及工艺细节。运用差热分析(DTA)、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等技术对粉煤灰微晶玻璃进行了研究,并测试了粉煤灰微晶玻璃的物化力学性能。通过实验分析了粘结剂用量与压力在微晶玻璃试样成型过程中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粉煤灰微晶玻璃的主晶相为副硅灰石,副晶相为钙长石;在粘结剂掺量为20%,并在20MPa的压力下成型所制得的微晶玻璃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7.
洋葱状富勒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介绍和分析了洋葱状富勒烯(OLFS)的各种制备、纯化和改性方法,概述了其性能和应用的最新研究进展.OLFS特有的力、电、光、磁、吸附、催化等物理及化学性能,使其在工程、电子信息、能源、生物医学、化学化工、国防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此,应进一步围绕OLFS类新型纳米碳材料的制备、表面修饰、功能化、实际应用等各个环节的物理与化学问题进行探索,为该类功能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管艳梅  陈伟  孙道胜  刘开伟  李萍 《功能材料》2021,52(4):4105-4109
多孔微晶玻璃具有导热系数低、力学性能好、抗腐蚀性强等优点,是一种隔热、吸声的轻质功能材料。为拓展多孔微晶玻璃的制备原料范围,同时大宗量、高附加值利用工业废渣-磷渣和煤矸石。本文以磷渣和煤矸石为原料,采用烧结法制备多孔微晶玻璃。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阿基米德法,对制备的试样进行表征,研究发泡剂碳酸钙掺量对体系析晶、发泡和宏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碳酸钙掺量不影响体系析晶相的种类,但体系析晶度随碳酸钙掺量增加先增大后减小;碳酸钙掺量为2%~6%(质量分数)时,增大掺量,利于发泡。体系中气孔孔径增大且趋于均匀,试样孔隙率增大,体积密度降低。但随着掺量进一步增大,体系发泡效果降低。当碳酸钙掺量为4%~8%(质量分数)时,可获得体积密度为0.86~0.92 g/cm3,孔隙率为60.7%~70.3%,抗压强度为7.89~15.11 MPa,性能较优的硅灰石多孔微晶玻璃。本研究以工业废渣为原料,降低了多孔微晶玻璃的制备成本,同时为工业废渣利用提供一种途径借鉴,具有深远的资源和环保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氧氟玻璃及其微晶玻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氧氟玻璃的基本概念、性能特点和氧氟玻璃的成分、分析方法和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红外光学材料和高能激光窗口等方面的应用,系统介绍了用作激光工作介质的掺稀土氧氟微晶玻璃的研究概况,探讨了氧氟玻璃和氧氟微晶玻璃开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认为氧氟玻璃在红外光学材料和高能激光窗口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氧氟微晶玻璃是高功率的激光工作介质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20.
纳米Al_2O_3——一种前景广阔的新型化工材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新型化工材料———纳米Al2 O3的制备及其功能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