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估体系的建立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针对高性能混凝土(HPC)质量体系的特点,结合模糊数学思想,通过试验研究,提供一种建立HPC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估体系的方法,并根据利用此方法建立的评估体系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估,从而为采取进一步的HPC质量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高性能混凝土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覃维祖 《建筑技术》2004,35(1):12-16
高性能混凝土(HPC)不是一种特定的混凝土,它的性能是因工程条件、环境条件、施工工艺等要求而异的。品质稳定的原材料是生产HPC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HPC要具备所要求的性能,必须根据条件的变化,及时变化生产中的参数。应用大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和大掺量矿渣混凝土是发展HPC最可行的途径,不仅能提高混凝土的品质,还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3.
进行了普通混凝土(OPC)和高性能混凝土(HPC)试件在质量分数为3.5%,12.5%,25%的醋酸钙镁(CMA)溶液中的浸泡试验,测定了腐蚀过程中混凝土试件的质量变化和相对动弹性模量,跟踪了试件表面的剥落特征,比较了硅酸盐水泥HPC和抗硫酸盐水泥HPC的抗CMA腐蚀性.结果表明:CMA对水泥混凝土的腐蚀破坏以表面剥落及其引起的质量损失为特征,反映内在质量的相对动弹性模量并没有显著降低;混凝土的CMA腐蚀剥落程度与CMA溶液浓度和腐蚀时间有关,当浸泡腐蚀时间超过450 d以后,其腐蚀剥落现象开始加剧,而且浓度越大,腐蚀剥落越明显;25%质量分数CMA溶液对OPC具有非常严重的腐蚀破坏,对P·Ⅱ52.5水泥HPC的腐蚀破坏最小,对P·HSR42.5水泥HPC的腐蚀破坏介于两者之间;CMA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属于表面腐蚀剥落,并不会在混凝土内部产生腐蚀微裂缝,这为今后研究CMA对混凝土的腐蚀破坏机理提供了可靠的试验基础;采用P·Ⅱ52.5水泥HPC可以解决机场道面水泥混凝土的CMA机场道面除冰液的腐蚀破坏问题,为中国北方地区机场道面HPC的研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烟塔合一"排烟冷却塔混凝土内壁上的冷凝溶液含有大量的SO_4~(2-),NO_3~-,H~+,会对混凝土产生侵蚀作用.采用室内试验,对比研究了实际运行温度下普通混凝土(NC30)、高性能混凝土(HPC30,HPC50)及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在冷凝溶液浸泡作用下的耐久性.结果表明:在冷凝溶液中浸泡95d时,NC30的质量损失率最大达到7.6%,UHPC的质量损失率仅为1.3%,而HPC30,HPC50的质量损失率分别为4.4%,4.0%.经过冷凝溶液浸泡后,NC30,HPC30和HPC50的抗压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浸泡95d时分别减小了40.3%,31.9%和19.8%,而UHPC经过冷凝溶液浸泡后的抗压强度呈持续下降趋势,但是其损失率仅为9.4%.  相似文献   

5.
高性能混凝土(HPC)是具有较为全面优良性能的新型混凝土,它采用常规材料和生产工艺保证混凝土结构所需要各项力学性能并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相似文献   

6.
在矿物掺合料总掺量35%~60%和水胶比0.42~0.29的情况下,采用粉煤灰、矿粉复掺,设计了系列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HPC)配合比,试验研究了矿物掺合料掺量、水胶比对HPC坍落度、抗压强度、抗碳化性能、抗氯离子渗透性能、早期收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矿物掺合料可显著改善HPC的性能,且随着水胶比的降低,矿物掺合料对HPC性能的改善效果更显著;所制备的大掺量矿物掺合料HPC具有良好的技术可行性,满足相关核电工程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玄武岩石粉的粒径和替代率0、10%、20%、30%(等质量替代水泥)对高性能混凝土(HPC)工作性和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并结合压汞分析技术从微观角度探讨了玄武岩石粉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随着玄武岩石粉粒径和替代率的增加,HPC的流动度和初凝时间均呈增大趋势;随着玄武岩石粉替代率的增加,HPC的电通量先减小后增大;随着玄武岩石粉粒径的增加,HPC的电通量呈增大趋势;玄武岩石粉的粒径对HP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与其替代率紧密相关,当替代率较低时,粒径越小,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越好,而当替代率较高时,减小粒径对HPC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改善效果不大;玄武岩石粉的填充效应和潜在活性可以提高基体的密实度,从而提高HPC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  相似文献   

8.
高强混凝土试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大量的配合比试验,分析各种因素对高强混凝土(HPC)性质的影响,对HPC的试配理论进行研究,根据工程现场施工条件,进行优化设计,确定最优配合比。对HPC的施工质量进行监控跟踪,做了HPC温度及耐久性试验,加快HPC的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梯度结构混凝土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界面劈裂抗拉、显微硬度、SEM等测试手段综合评价了梯度结构混凝土(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复合材料(MIF)-高性能混凝土(HPC),低渗透混凝土(LPC)-HPC)的界面力学性能与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梯度结构混凝土进行两次浇注成型时,采用压印工艺可产生界面强化效应,提高界面黏结强度10%~35%,从而有效解决界面黏结强度降低的问题;整体上MIF-HPC净浆界面的显微硬度高于LPC-HPC,即MIF-HPC净浆界面的黏结状况好于LPC-HPC,这是因MIF-HPC净浆界面的水化产物结构比LPC-HPC的更为致密所致.  相似文献   

10.
高性能混凝土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津作为沿海城市,受恶劣地质条件影响,普通混凝土结构损坏快、寿命短已成为突出问题。现代混凝土技术工艺,能够通过科学选择混凝土组成材料与设计配合比、良好施工质量控制,获得高耐久性、高工作性或高强度混凝土,即高性能混凝土(HPC)。针对结构所处环境条件,设计应用HPC建设结构,能够大幅度延长结构使用寿命和减少养护维修费用。因此,HPC将成为新时期天津市政等大型工程建设的优选材料。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估体系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体系的特点及模糊论方法学的基本思想,对将模糊综合评估方法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控制的适用性及优越性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通过试验研究建立高性能混凝土质量多级模糊综合评估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混凝土的早期抗拉性能是评价和预测混凝土结构早期开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数,但并未受到国内研究同行的重视。高性能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更易于发生早期开裂,故对其抗拉性能加以研究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自行设计的实验装置对高性能混凝土早龄期极限拉应变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发现,高性能混凝土硬化期间极限拉应变极高,并随龄期迅速递减,达到最小值后又缓慢回升并渐趋稳定。基于试验结果和CEB-FIP MC 90对高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极限拉应变进行了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13.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流变性能测试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亢景付 《混凝土》2002,(10):8-9,37
本文对开展伴合物流变性能研究在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总结研究了国内外现有测试技术和现有试验仪器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结构紧凑,整体性好,体积也不大的新型混凝土流变仪,该仪器既可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流变性能研究,又可用于工地试验室的质量控制,还可用于研究拌合物流变性能的经时性变化。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的混凝土及其面临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 的混凝土,是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5.
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由电收尘气流分选工艺收集的超细粉煤灰对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影响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不同龄期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超细粉煤灰的掺入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并使混凝土的长期抗压强度稳定增长.与同强度等级的普通混凝土相比,超细粉煤灰高性能混凝土的钢筋握裹力有所提高,干缩和徐变降低,而抗剪强度则与之接近,应力—应变曲线与之类似.  相似文献   

16.
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威 《混凝土》2005,(1):7-12
本文通过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应用回顾,提出了普通混凝土高性能化是今后我国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也是解决当前泵送混凝土普遍存在的早期开裂趋势明显的主要技术途径。对制约高性能混凝土产业化发展的水泥品质、现行规范和施工养护工艺等因素作了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混凝土和外加剂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性能混凝土(HPC)并不是一种特定性能的混凝土,也不存在生产HPC专用的"高性能"原材料。HPC的发展和外加剂的发展有密切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它首先取决人们观念和认识上的更新;需要组分的进展,还需要混凝土生产和施工全过程的进展。  相似文献   

18.
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 (HPC) is defined in terms of both strength and durability performance under anticipated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HPC can be manufactured involving up to 10 different ingredients whilst having to consider durability properties in addition to strength. The number of ingredients and the number of properties of HPC, which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its design, are more than those for ordinary concrete. Therefore, it is difficult to predict the mix proportions and other properties of this type of concrete using statistical empirical relationship.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is to use an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ly obtained results, ANN has been used to establish its applicability to the predic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mix proportioning for HPC. It was demonstrated that mix proportioning for HPC can be predicted using ANN. However, some trial mixes are necessary for better performance and elimination of material variability factors from place to place. ANN procedure provides guidelines to select appropriate material proportions for required strength and rheology of concrete mixes and will reduce the number of trial mixes.  相似文献   

19.
我国混凝土工程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由于对土木工程结构构耐入性的要求,近年出现高性能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是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而非片面追求高强度。为提高混凝土质量还应注意提高砂石料质量,要求石子粒径小、粒形好,砂子粗、级配恰当。研究现代混凝土技术还需树立大系统的观念,需要各学样的相互协作、相互我叉和相互渗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