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针对截齿齿体的结构特点,提出了采用3种温挤压精密成形工艺成形截齿齿体。分别为镦挤工艺成形普通轴对称类截齿、浮动组合模具镦挤工艺成形局部大尺寸类截齿和镦挤联合采用径向挤压工艺成形旋翼类截齿。根据不同工艺和模具特点,设计了截齿齿体温挤压精密成形快换模具系统总体结构,实现了不同上、下凹模成形不同截齿,并且上、下凹模可以根据截齿的具体型号和尺寸进行更换,无需其他模具零件。并进行了温挤压精密成形实验研究,分析了成形后截齿的微观组织。结果表明:温挤压精密成形快换模具系统适合于成形各类截齿,且成形齿体表面质量高、模具成本低、模具更换时间短,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2.
一、基本原理及意义在自由锻锤上(或摩擦压力机上),利用单一型槽进行无毛边模锻,是我们在解决典型件生产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项新工艺。这项新工艺又与采用简易翻印法制造模具相结合,就更显示出它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这项新工艺适用于直轴类和带枝芽直轴类锻件。在模锻锤上模锻这类锻件时,模具上需具备两类型  相似文献   

3.
模具的更换是压力机工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道工序。模具更换时间的长短是影响压力机生产率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提高压力机的生产效率,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在大重型压力机上一般使用移动工作台来缩短模具的更换时间,目前已被世界主要生产厂家所采用。但过去在小吨位开式压力机中,用的较少。随着工业技术的进步,开式压力机的生产情况已经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模具更换日益频繁。为满足顾客的要求,我们设计了一种安装在小吨位压力机上的简易移动工作台。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如何在成型机床上快速切换不同顶杆的结构,实现了不卸模具更换多种嵌件的塑件生产要求。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节省了卸模、拆模、更换顶杆、安装模具、成型准备的时间,满足了客户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介绍销轴类零件毛坯生产由焊改锻的优越性及锻造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6.
针对飞机蒙皮拉形生产中模具更换耗时久、自动化程度低以及拉形设备频繁停机等待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双工位"思想的模具快速更换系统。该模具快速更换系统将模具更换工作移至准备区内进行,在模具更换期间可以同步进行其他批次蒙皮零件的拉形工作。该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模具更换快捷、自动化程度高等优点,显著提高了蒙皮拉形生产的工作效率。针对移动工作台顶升过程中存在的偏载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PWM控制的液压同步顶升系统。利用AMESim软件建立了液压同步顶升系统的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该液压同步顶升系统的同步控制精度高于预期设计目标,满足了移动工作台顶升过程中的位移同步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7.
郭毅坚 《锻压机械》2000,35(6):26-27
介绍销轴类零件毛坯生产由焊改锻的优越性及锻造模具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模具工业》2016,(12):39-41
针对实际生产中成形多种局部存在差异的制件,更换模具零件效率低,浪费大量资源的问题,设计拉杆快换凸模结构,实现了带孔和不带孔制件成形时模具零件的快速更换,操作简单快捷,缩短加工2种不同制件中更换模具零件的时间,提高了制件的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9.
王强 《模具制造》2015,15(3):22-24
介绍了在1副模具上更换凸、凹模镶块,来实现快速换模,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10.
鼠笼转子压铸模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压铸鼠笼转子的实用模具结构和压铸工艺,论述了模具的设计要点。型腔易损部采用镶块结构,模具更新成本低,有利于气体排出;通过更换镶板,可在一套模具上生产多种转子铸件,提高了模具利用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2种在普通压力机上进行轴杆类卧式镦锻的浮动模结构 ,卧式镦锻模适用于长径比较大的轴杆类零件的成形。论述了2种实用卧式镦锻模的结构形式和工作过程 ,其特点是采用轴向对分浮动凹模结构 ,锻件无飞边。  相似文献   

12.
以重钢齿轮轴为例,介绍在无中心孔情况下,设计工装堵板,合理利用轧辊磨和普通机床修复高精度零件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AutoCAD的轴类零件参数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轴类零件的特点是形式多样,难以用一个简单的结构概括。本文采用了图形拼接法实现了轴类零件的参数化设计。该方法以AutoCAD为平台,用Visual LISP语言编写了轴类零件的参数化设计程序,用对话框控制语言(DCL)编制了轴类零件参数输入对话框。使用该方法可以方便、快捷地设计轴类零件。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机器人在任意的抓取位姿皆能够完成3种形状轴孔零件的装配任务,提出了一种利用力传感器实现主从双臂协调运动的轴孔装配策略。详细描述了该策略在3个不同阶段的控制方法,在理论上保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搭建了实验平台,针对3种不同形状的零件,分别采用4组不同的抓取位姿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由于零件形状的不同使得双臂在Z轴方向的调整角度不同,导致了装配任务耗时的差异性;对任意形状的零件以任意的位姿抓取,系统均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搜索出准确的装配位姿,以完成各种复杂形状轴孔零件的装配任务,验证了所提出的主从双臂协调下的轴孔装配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采用单铀纵切自动车床对小型回转体零件进行自动车削的专用CAPP集成系统。提出了零件特征造型的基本形体并将这些基本形体抽象为统一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VisualBasic编程语言为主要软件开发工具,系统可进行自动车削工艺设计,输出工艺表和工步图;设计对应的控制凸轮;形成并输出各控制凸轮的数控加工程序,大大提高小型回转体零件自动车削工艺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6.
在泵控马达调速系统中,泵和马达在工作时不断的吸油和排油以及油液有可压缩性等原因,使得系统流量产生脉动、压力不稳定,所以马达输出轴转速产生较大的波动,从而影响回转工件的加工质量。通过在马达轴安装惯量盘,预在系统工作时使惯量盘吸收流量脉动,系统流量波动减小、压力稳定性提高,马达轴转速波动降低。经过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说明在马达输出轴上加装惯量盘能够减小系统流量的脉动,使马达轴转速更加稳定。研究结论为在实际工况中解决流量脉动对马达转速的影响提供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某汽轮机给水泵机组双联泵的失效原因,对双联泵进行解体检查,发现其轴断裂,轴承及轴上连接部件等也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对双联泵主要受损部件进行宏观检查,对断轴的化学成分、金相组织、力学性能、断口形貌进行系统的分析,并对轴、键、轴承等部件进行了失效分析及计算。结果表明:双联泵轴承轴向预紧力过大,降低了轴承工作寿命,导致接触疲劳失效,引起轴倾斜,使得轴上转子卡住,最后轴因负载过大被扭断。研究结果为分析类似轴断裂原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鲁怀敏  李小兵 《轧钢》2014,31(5):25-28
中厚板圆盘剪剪切能力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钢铁企业的中厚板精整的能力和质量。通过对剪切主轴进行受力分析,发现主轴和剪刃的刚度不足是制约剪切能力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建立了主轴系变形的简支梁计算模型,提出了把主轴剪切端的双列调心滚子轴承改为双列圆锥滚子轴承、减少剪刃的悬伸量,并在不改变主轴箱体尺寸的前提下适当增加轴径的解决方案。采用有限元计算模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实例分析显示,在剪切Q235厚30mm钢板时,优化后的主轴系剪刃间隙和重合度变化量只有优化前的约1/5和1/2,轴承的承载能力也完全满足需要。此方法在某钢厂中厚板圆盘剪改进中得到应用并取得很好效果,为同类圆盘剪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A nano probe system which can measure precise micro parts or optical parts in nanometer range resolution and scratch contact force in mN scale was demonstrated. The nano probe was originally designed for on-machine measuring applications and one kind of contact type measuring probes was designed for miniaturized or microfactory system. It ideally should be of small size and able to measure surface topography in nanometer scale. A commercial capacitive displacement sensor was proposed. It was a new concept in nano probe systems which can measure the displacement of shaft driven by the variation of surface topography. The nano probe mainly consisted of three parts: a capacitive displacement sensor, a porous type air slide and a contact probe part with various tip radiuses. The porous type air slide assured the shaft slided smoothly with controllable normal force in mN scale and had high positioning accuracy. The probe part which was directly in contact with target surface, can be applied to micro/nanoscale scratching as well as the measurement of sample topography by a simple tip change.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主轴松拉刀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发现拉刀座底板塑性变形是主轴无法松刀主要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方案,采用直面锁紧装置替代原拉刀座底板实现力矩传递功能,并通过机械部件强度分析和验算证明直面锁紧装置科学有效。通过现场一年实际运用,该装置不仅解决了拉刀座变形问题,还增加了自锁功能,提高了主轴松拉刀机构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