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提升原理的施工技术是在1984年由美国人菲立普等所首创的。他用作为房屋骨架的12米高的主柱作为支柱,把在地面上重叠浇制的楼板分层提升至设计标高。提升设备为千斤顶,安装在柱的顶部,由一个控制台操作。这就是第一幢升板法试验房屋。1950年以后,升板法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苏联等国相继推广采用。  相似文献   

2.
提升设备的全部工作部件均安装在最上一层预制板(如屋面板)上。液压提升器(图1)握裹着提升杆。每一个提升位置(指一根柱或一段墙体)需放置一根横担。 提升方式有两种: (1)最上一层板的提升属于第一种提升方式,此时,提升器和这块板一起顺着与  相似文献   

3.
1978年6月,我省在某印刷厂工程中,利用盆式提升原理解决了升板法施工设备提升能力不足的问题。为了使这项新工艺实用方便,中国建研院结构所于1979年3月提出了用于盆式提升法的简化计算公式。同年4月,浙江省建筑设计院、浙江省建三公司在某四层丝绸仓库工程中(约10000平方米),完全按盆式提升法进行设计与施工,并于1980年8月提升完毕,情况良好。通过对升板在盆式提升和盆式搁置状态下的内  相似文献   

4.
<正> 升板建筑技术的关键是提升。它直接影响着升板建筑的技术经济指标和质量安全。按现行的设计计算方法,要求楼板在提升过程中,相邻柱提升差异不大于10毫米。由此引起板的最不利内力较大,使板的用钢量增加,影响了升板建筑的进一步推广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关单位从施工工艺,设计计算和结构试验等方面展开了试验研究工作,研究成功了盆式升板法成套技术。盆式升板法要求在提升板的过程中始终保持中间标高低、四周标高高的盆形。一般的升板建筑,中柱提升板的提升荷载最大,边柱次之,角柱最小。这样,中柱的提升机升得最慢,边柱次之,角柱最快,自然形成盆状。因此盆式升板法对在提升楼板过程的要求恰好是符合板自然成盆的实际情  相似文献   

5.
升板法施工     
升板法施工是在地面上浇捣建筑物的楼板(或屋面板),然后用安装在柱顶上的提升设备,以柱子作为导架,通过吊杆把楼板(或屋面板)提升到设计位置。这在我国建筑工业中是一项新的施工技术,国内外的施工实践证明,它是一项值得研究和推广的行之有效的施工方法。这种施工方法可以用来建筑低层房屋和建筑物,也可以用来建筑高层房屋和建  相似文献   

6.
我公司广大革命职工遵循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进一步发动群众,群专结合,在原有的用油压千斤顶手工操作的提升方法基础上加以改进,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同步电动升板设备,并在益民食品四厂工地上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升差异能控制在10毫米内,提升时速为1.89米,只要一人操纵“控制箱”,使升板施工工艺向机械化电动化发展。但这仅是一个初步试验,尚不够成熟。在设备设计  相似文献   

7.
升板第二代     
墨西哥的一种新的升板第二代施工技术,对工厂生产和建筑工地都十分有效。钢筋混凝土承重墙和楼板是在同一块场地上叠层浇灌的。两年来,采用这种方法,已在墨西哥城和托罗卡建造了200多幢公寓,建筑面积达9万平方米(见图1)。  相似文献   

8.
升板第二代     
“升板第二代”,也称“集层升板带墙板施工工艺”。根据我国成都市建工局试点工程的资料,第二代升板工艺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提升设备用钢量较大,部件苯重,装运不便等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混凝土施工(Concrete Construction)》于1977年2月对“升板第二代”作了首次介绍,至1981年6月,在第26卷第9期中又发表文章,对第二代升板的施工原理,提升设备的改善以及模壳制作的革新等方面,再次加以报道,并用具体事例对第二代升板结构出色的抗震性能,作了详细介绍,同时也针对提升设备有关问题,在应用中建议采用适当的建筑规模,以使施工工效和设备利用率得到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广大职工在原有油压千斤顶手工操作提升方法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制造了一套同步电动升板设备。并在益民食品四厂工地上试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升差异能控制在10毫米内,提升时速为1.89米。在设备设计制造方面,还存在  相似文献   

10.
国家建委施工局委托建筑科学研究院于1977年8月15~23日在南京市主持召开了“升板建筑技术交流会”。参加会议的有19个省、市、自治区,3个部、委的设计、施工、科研,以及基建工程兵、高等院校等71个单位的代表。会议期间,全体代表满怀喜悦  相似文献   

11.
升板法是国外在居住和公共建筑施工中所采用的一种方法。基本原理是在施工现场就地重叠浇筑建筑物屋盖和楼板。立好柱子后,以柱子为导架,用千斤顶把楼板和屋盖板提升到设计高度加以固定。这个原理早在1913年由美国学者提出,由于没有很好解决带梁楼板的重叠生产方法和板柱结合方法,升板法长期得不到实用。直到1948年,美国建筑师菲利普·N·尤兹和托马斯·B·施利柯才把升板法用于实践,1950年建成了第一幢升板法建筑。  相似文献   

12.
高层建筑设计和施工经验表明,带刚性中央竖井的剪力墙框架比带有隔墙的框架来得经济。在施工过程中,刚性中央竖井(电梯间)将保证框架的稳定性。居住建筑在房屋的中心部位设计一个刚性竖井,可以避免过大的温度应力,并可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做成比较轻便的连接。建筑物的突出部分,可以由具有一个刚性核心(竖井)的独立建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毛主席关于理论问题的重要指示的热潮中,我公司广大职工学理论,学大庆,见行动,促大干,在兄弟单位的大力配合下,在上海禽蛋公司冷库工程上采用升板滑模联合施工(图1),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工程建筑面积3,048平方米,是一个5层无梁楼盖结构。柱子断面为500×500毫米,高25.95米,插进基础杯口1.55米,就地预制,一次吊装。1~4层的层高为5.0米,5层为4.4米。楼板厚为235毫米,屋面板厚为210毫米。2~4层楼板的设计使用荷载为1.5吨/平方米,5层为2.0吨/平方米。柱网尺寸为6.2×6.2米。围护墙为180毫米厚250号素混  相似文献   

14.
在住宅楼抗震加固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角钢滑道不仅工料消耗多,而且工序烦琐,常因住户配合不好影响施工,而且当小截面混凝土构造柱滑升时,由于墙面不平发生震动,使构造柱和墙面结合不  相似文献   

15.
本文根据结构优化原理对新型钢承板进行了优化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对钢承板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最优的截面尺寸,同时对优化结果进行了分析,从而证明优化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王志刚 《山西建筑》2012,38(2):43-44
进行了3根二次成型的组合梁的试验,不同的构件主要区别就是连接方式和剪力连接程度的差异,着重分析了该类构件的破坏形态、荷载—挠度曲线、荷载—应变曲线和沿截面高度方向的应变分布,通过试验研究较好的把握了这种新型组合梁的工作性能和受力特点。  相似文献   

17.
18.
升板施工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但由于它的结构型式及在提升、搁置中所产生的差异,而使升板建筑用钢量大,造价高。一般6 × 6米柱网、1吨活荷载平板用钢量往往达35公斤/米~2左右。这就严重阻碍了升板建筑的大面积推广。我们通过几年来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应用了密肋板、塑料模壳和盆式升板技术,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用钢量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使6 × 6米柱网、1吨活荷载的楼板用钢量下降到16公斤/米~2左右,混凝土楼板折算厚度为14.5厘米;6 × 9米柱网用钢量下  相似文献   

19.
一、工程概况上海医药仓库为三层钢筋混凝土无梁楼盖结构,包括二幢主库及中间通廊(现捣四层框架),相联接为工字型建筑。建筑面积为10389米~2,井字型条形基础,留有插柱杯口,柱  相似文献   

20.
H01号厂房网架工程的主厂房平面尺寸216 m,宽144 m,跨度48 m+48 m+48 m。下弦中心标高14 m,正方四角锥网架结构,焊接球下弦周边支撑,采用焊接球节点网架。施工采用现场地面拼装,分块整体吊装,这样可减少高空作业时间,也就减少了高空作业人员的安全隐患,缩短了安装周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