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疲劳断裂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中碳低合金钢经等温自理获得奥氏体-贝氏体复相组织,具有很高的强韧性。本文研究了其疲劳寿命及疲劳裂机理,并与AISI4340钢进行了比较;分析了残余奥氏地疲劳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复相组织中疲劳裂纹的萌生机理及扩展行为。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表面形变强化工艺对奥氏体一贝氏体可锻铸铁的表面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将经抛丸强化处理的齿轮和经滚压强化处理的轴用于东12型手扶拖拉机,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45Cr2NiMoVSi钢模拟500×500mm模块油淬时心部冷速所得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以下简称Ar)的回火转变特点、稳定性及其与钢强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Ar 随回火温度变化的转变量呈马鞍状变化;Ar 的等温转变孕育期比过冷奥氏体的长;Ar 在基体相同的情况下能改善材料的韧性;较大量的Ar 能使热作模具钢的兰脆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4.
王新瑞  崔琳 《山西机械》1997,(4):30-31,34
通过电镜观察,仔细研究某钢贝氏体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320℃等温组织是下贝氏体和马氏体及少量粒状贝氏体,回火后获得良好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BZ25Q贝氏体钢的组织和性能。试验表明:该钢空冷条件下可获得准贝氏体,板条马氏体及孪晶马氏体的复合组织,且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采用BZ25Q贝氏体钢生产截齿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GDL-1型贝氏体钢作为螺纹钎杆的材质,加工成模拟钎杆螺纹杆进行拉压疲劳行为的测试。结果表明:经过表面喷丸处理的螺纹杆的疲劳寿命明显高于未进行表面喷丸处理的螺纹杆,经空冷250℃回火疲劳极限稍低于空冷300℃回火。  相似文献   

7.
以GCr15Si1Mo贝氏体轴承钢为研究对象,在油润滑条件和无润滑条件下,对不同初始碳化物体积分数的试样进行滚动接触疲劳试验,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试验前后试样的表面形貌和碳化物分布,并通过Weibull曲线确定试样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优劣性。结果表明,在无润滑条件下,碳化物体积分数为1.9%的试样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优于碳化物体积分数为5.1%的试样。在油润滑条件下,贝氏体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的优劣性依次为:无初始碳化物试样、碳化物体积分数为5.1%试样、碳化物体积分数为1.9%试样。碳化物作为基体的硬质相,很容易成为疲劳源,无初始碳化物的贝氏体轴承钢的滚动接触疲劳性能优于有碳化物的贝氏体轴承钢;碳化物脱落后的凹坑增大了润滑油和试样表面的粘着力,有利于增加油膜厚度,从而提高滚动接触疲劳寿命。  相似文献   

8.
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贝氏体等温淬火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高强度钢40CrNi2Si2MoVA进行贝氏体区短时间等温淬火,得到马氏体加下贝氏体和少量残余奥氏体的复合组织,考察了等温时间的变化对材料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得出了此条件下该钢的最佳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当等温时间在100~150 s时,得到以马氏体为主,含20%左右下贝氏体和少量稳定残余奥氏体的组织.  相似文献   

9.
超级贝氏体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TRIP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超级贝氏体组织中残余奥氏体的应力诱发相变及对钢的力学性能影响,设计试验钢60Mn2SiCr,经900 ℃完全奥氏体化保温30 min,在260 ℃盐浴炉中等温处理12 h后,将试样在疲劳试验机上进行加载试验;利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meter, XRD)和拉伸试验机等仪器设备对加载前后的样品,分别进行显微组织形貌观察和相组成的定性定量检测分析以及力学性能测试;结果显示,等温处理后样品的显微组织为超级贝氏体(贝氏体铁素体BF+残余奥氏体AR),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为9.4%,其含碳量为1.296%;经加载后试样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下降至6.1%,含碳量达1.439%;钢的强塑积提高近20%。这说明等温处理获得超级贝氏体组织的钢,经施加载荷给予应力作用,显微组织中残余奥氏体发生转变,即超级贝氏体组织中的残余奥氏体能够通过相变诱发塑性(Transformation induced plasticity, TRIP)效应的产生,提高钢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刘俊洲 《机械强度》1990,12(4):49-51,64
采用应力集中元件,在空气介质中测试了GC-19中温超高强度钢从室温到350℃、应力比R为0.1的轴向拉伸疲劳特性。探讨了不同应力集中、不同热处理规范、不同试验温度对元件轴向拉伸疲劳性能的影响。其中讨论了R.E.Peterson与(?)的理论应力集中系数计算经验公式。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等温淬火温度与时间对低碳贝氏体球铁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将其与类似材料的性能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三种高强度或超高强度高韧性空冷贝氏体钢在油润滑条件下的接触疲劳行为。发现引起麻点剥落的疲劳裂纹不仅可在接触表面 ,也可以在距表面一定深度下的亚表面萌生 ,亚表面萌生裂纹的深度比理论计算最大剪切应力所在深度小近一个数量级 ,裂纹萌生由塑性变形和剪应力共同作用产生 ,一端向接触表面扩展 ,到达表面后润滑油被挤压进入裂纹中产生支点效果 ,另一端向最大剪应力深度扩展 ,最后在外力和润滑油支点共同作用下 ,由裂纹包围的金属屑被折断 ,形成疲劳剥落坑。钢的初始硬度或强度在低接触应力下对接触疲劳寿命影响不明显 ,在高接触应力下影响显著 ,初始硬度越高 ,接触疲劳寿命越长。  相似文献   

13.
用光学显微镜及透射电镜分析了GCr15钢B下-M复相组织中下贝氏体的转变过程及下贝氏体的特征,结果表明:随等温时间的延长,下贝氏体量不断增加,剩余奥氏体的含碳量也不断提高,所析出的碳化物也逐渐长大变粗。  相似文献   

14.
15.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显微组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两阶段控轧控冷的超低碳贝氏体钢显微组织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结果表明:扫描电镜更能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特点,纵向显微组织细小,奥氏体晶粒沿轧向被轧成扁平状,方向性明显,晶界清晰可见,奥氏体晶粒宽度在6~13 μm之间;而横向显微组织、心部显微组织、表面显微组织以粒状贝氏体为主,没有明显的方向性,组织粗大,分布弥散、均匀;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差异,而处于中间过渡温度时很难截然分开.  相似文献   

16.
超高强度钢十亿周疲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12  
王清远 《机械强度》2002,24(1):81-83
利用20kHz压电超声疲劳试验技术,对六种抗拉强度高于1500MPa的低合金钢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这些材料并不存在传统规范中所谓的“疲劳极限”,它们在超过10^7,甚至10^9应力循环后仍然继续发生破坏,而且其S-N曲线表现出“阶梯”型特征。研究还发现,这些材料都存在一个分界应力幅值区间(或应力循环数区间,大约在10^6到10^7的平台内),裂纹萌生由试件表面向其内部转换。实验证明了十亿周级超高周疲劳裂纹由试件内部萌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7.
莫立华 《压力容器》2000,17(1):16-21
本文研究了六升超高强度钢瓶疲劳裂纹扩展特征。气瓶疲劳失效方式不仅与材料的性能K1c 和σ0-2 有关,而且与主要疲劳裂纹源半长度C0 和两相邻疲劳裂纹源中心距L0 有关。气瓶撕裂的主要原因是多疲劳裂纹源扩展汇合成一个新的大疲劳裂纹源所致。  相似文献   

18.
42CrMo钢混合组织与回火索氏体组织接触疲劳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准贝氏体钢和20钢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BZ-11准贝氏体钢在20~450℃的抗拉强度变化不大,超过450℃随着拉伸温度的升高变形抗力减少;在900℃拉伸时,准贝氏体钢变形抗力与20钢变形抗力相当,说明准贝氏体钢具有良好的高温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核电站压力壳筒体用材的断裂疲劳性能是安全性评定中不可缺少的数据。由于国外对核容器用钢A533B研究较多,而对A508—Ⅲ钢的断裂疲劳数据却很少报导。国产A508—Ⅲ钢不久前才通过鉴定,所以国内尚未对A5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