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唐丽丽 《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6):80-81
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对和谐社会建设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于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理论作了一些分析,并且对我国应该如何建立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提出了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2.
麻爱琴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分析比较了国家责任说、社会福利说和社会保险说等三种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学说。指出确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直接影响到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内容设计。提出以国家责任说作为我国建立国家补偿制度的理论依据,探讨了我国国家补偿制度设计中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3.
潘丽平 《兰州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2):102-107
近年来针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一次次挑战着人们的道德底线,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人们关注对此类案件犯罪人的判决结果,探究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原因,并思考如何预防类似案件的再次发生。探讨的视角涉及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社会学等方面。从刑法学视角入手,通过分析热点案例,探讨我国现行刑法针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犯罪相关罪名设置的全面性及量刑情节规定的合理性,以期能使刑法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有更全面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管仁亮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52-54
对不能从加害人那里获得足额赔偿的刑事被害人给予经济援助是国家的责任。阐述了建立针对刑事被害人的国家救助制度的意义,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各地方对刑事被害人进行救助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就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5.
邵师齐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19(1):50-53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被害人合法权益的一种司法保护措施,它体现了国家抚慰被害人的人性化治国理念。本文在分析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法、日二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介绍,提出构建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6.
洪巧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54-56,64
从维护被害人的诉权出发,结合最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认为司法实践应打破"先刑后民"传统模式,在刑事诉讼法中直接进行精神损害赔偿立法,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与国家补偿制度,将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良性衔接,从而实现我国刑事被害人司法救济途径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王道春 《湖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4):99-102
目前,我国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状况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在执法实践中公安司法机关对被害人权利的保护仍存有许多缺陷,包括立案、侦查直至审判、执行等诉讼环节都还有系列需改进之处。针对执法之现状,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8.
寇桂君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8):53-54
我国现行法律对刑事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权利保障的重视程度已经大为提升,而对被害方的权利保障日显不足。当因遭受犯罪侵害又无法依法获得赔偿时,国家基于一种责任,给予被害人及其家属一定的经济补偿,使被害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得以维护,这样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9.
桑爱英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49-51
确立被害人救助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保障人权的重要举措。分析了我国各地开展刑事被害人救助试点工作的情况及其实践中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传统犯罪学侧重于犯罪人的人权保障。随着被害人学的兴起,刑事被害人的权利保护被广泛重视。我国现行法律将被害人规定为当事人并享有多项诉讼权利。但是,无论是在立法还是在司法实践中,对被害人的保护都显现出不足。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我国与国外相关立法,指出了我国现行法律的缺漏。重新构建了我国刑事被害人保护的理论根基,探求犯罪人人权保障与刑事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平衡,并从立法、社会和个体三个层面,阐述了完善被害人保护的制度设置。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权保护思想的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备受各方关注。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平等的诉讼地位,也应当享有相应的诉讼权利。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对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却缺乏足够的保障。因此,应从立法上完善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建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机制,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刑事审判模式的改革,加强了对被告人权利的保护,同时体现了法官公正的地位,并且强化了诉讼民主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谢朝阳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0)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被告人享有最后陈述权,但未规定被害人享有最后陈述权.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虽有诉讼主体地位,但其在庭审中的陈述更像是证人证言,缺乏独立性和主动性,不符合当前被害人权利保护的司法趋势.构建符合恢复性司法本质要求的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是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应有之义.针对被害人最后陈述在刑事司法中被忽视的现状,阐述了被害人最后陈述制度的正当性及法律价值,提出在借鉴美国被害人影响陈述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制度设计,以期促进我国诉讼法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李婧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41-46
本文在阐述被害人身份的定义与我国刑法中包含的有关被害人身份因素的规定以及这些规定设立的法理基础的基础上,说明了被害人身份因素对刑事立法具有重要的积极价值,指出了目前的刑事立法在对待被害人身份方面的不足及今后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被害人权益的保护是一种趋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高到了当事人的地位,其诉讼权利也相应地增加了,对于扩大的诉讼权利需要公,检,法等机关的切实保障才能得以有效实现,检察机在通过行使监督职权,履行告知,通知义务,履行保障被害人及其亲属的安全,保密义务,以及为被害人行使诉讼权利提供便利等方式来保障被害人的权益。本对检察机关在刑事诉讼中保障被害人权益进行了实践考察并相应地进行了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涉电刑事案件中,作为利益被侵害者的供电企业不能合法有效地实现自身权益,尤其在盗窃电能案件中,这一问题更为突出。除实体法的缺失外,供电企业诉讼地位不高、诉讼职能行使不畅、诉讼权利发挥受限等一系列不利程序因素、窃电案件取证困难和侦控司法体制不能适应窃电案件侦控要求是造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除修改实体法外,以刑事诉讼价值、职能、诉权相关理论为工具对以上问题做出解读,从诉讼程序、证据规则和侦控体制的完善上提出对策,也不失为加强供电企业权益保护的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作为刑事案件的一种结案方式,对于帮助加害人悔过、保护被害人利益、修复被破坏的社会关系、提高诉讼效益、建设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目前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的探索和实践取得相当成果,但也存在若干不容忽视的问题。为检察机关准确适用刑事和解,完善刑事和解制度,促进刑事司法的发展,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对策,如设定明确的、有弹性的经济赔偿标准、刑事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刑事和解可实行方式多元化、确立监督制约机制等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论述当前法院在刑事审判中存在忽视被告人合法诉讼权利的情况,揭示并分析其背后存在的制度缺陷,进而试图找出一套强化刑事审判中被告人权利的保护机制,以维护司法的公平正义原则。 相似文献
19.
徐兴俊 《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6(3):59-62
由于恢复性司法模式和以“教育、感化、挽救”为目标的少年刑事审判制度改革相吻合,因此,前者应该成为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改革的发展方向,从而使刑事司法力量对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干预达到最优的效果.文章从我国少年刑事审判制度的弊端入手,探讨了如何进行改革以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彭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8(6):52-54
结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首次确立的资产返还机制和具体原则,分析了我国《刑事诉讼法》的缺失,提出借鉴国外有关的立法经验,从国情出发,建立我国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阐述了建立缺席审判制度的现实合理性和具体的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