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小妹 《小城镇建设》2015,(3):53-60,73
作为城镇化发展到高级阶段的空间组织形式,城镇密集地区普遍面临着更为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建立城镇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机制就成为城镇密集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掌握绿色开放空间的演变方式及内在机制,是构建合理绿色开放空间体系的根本前提。本文以东莞城镇密集地区为例,借助GIS、RS技术,通过近四十年的遥感影像分析,研究东莞城镇空间与绿色开放空间演变方式的互动关系,针对不同城镇发展阶段对绿色开放空间演变方式的差异性特征进行详细解读,并深入探究东莞绿色开放空间演变的内在机制,最后简要总结了本文研究成果在规划决策中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2.
李梦一欣  黄琦   《风景园林》2022,29(12):12-19
在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城市空间发展需求下,风景园林师亟须全面、系统地探索城市绿色开放空间体系,以及各空间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促进人们对蓝绿空间特征的感知与识别,进而提升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德国持续展开“绿色开放空间结构”质性研究,强调通过“绿色结构分析法”对城市开放空间进行整体性把握和类型化分析。通过文献综述和质性分析方法,厘清德国绿色结构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从特征和属性角度进一步剖析绿色结构的复杂性、多元性和地方性。采用分类法和归纳法,从制图和空间类型2个层面阐释绿色结构分析法的实施路径,为后续实证研究奠定基础。借鉴德国经验,以北京市为例,对位于中心城区和石景山-永定河片区的绿色开放空间结构与类型展开质性分析。最终,从认识论、方法论和信息可视化3个层面,总结德国绿色结构分析法及其质性研究对中国城市开放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可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是营造城市意象与梳理城市结构的关键元素,其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同.然而绿地生态系统的有机性与城市自身的复杂性决定了绿色开放空间的营建不仅需要综合性规划设计,更需要一套完整的基于地方背景的长期建设与维护方案,才能保证绿色空间与城市的共同生长.德国法兰克福虽作为欧洲金融中心而闻名,但其高质量的城市生态环境才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追溯法兰克福城市核心绿色空间即城市绿带的发展建设史,从规划设计、管理结构、法律法规和实施保障等多个角度,展示其基于长期大量小型项目等"慢营建"策略对城市生态空间意象与居民绿色认知的塑造,分析这种实施策略的适用背景与优势劣势,指出其对我国城市绿色空间建设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取戈壁绿洲城市张掖为研究 对象,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文 化和敏感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使城市绿地的 研究别具意义。通过分析张掖城市绿色空间 在四个不同时间段的发展演变特征,得出自 然环境是绿色空间发展的基础,社会经济是 绿色空间发展的根本驱动力,政府行为、规 划思想是绿色空间发展演变的主要驱动力, 并探讨了未来张掖生态安全屏障的构筑和人 居环境的提升问题  相似文献   

5.
城市扩展和无序蔓延的不断加剧,使得人们愈加关注城市内外部的生态环境,近年来,国外对开放空间的相关研究也呈现出不断增加的态势.通过梳理国外开放空间近10年以来的研究进展,归纳其自然与社会功能价值、对城市空间的影响、保护规划与评价、设计、格局演变与机制等主要研究方向的动态;总结国外开放空间近今的研究视角、侧重、技术手段、前景等方面的趋向及特点,分析其研究不足,并对未来我国开放空间的研究、发展进行了思考,以期为我国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为了城市的发展和城市空间建设的新常态,需要从分析和规划设计的手段对其进行技术革新,城乡规划的编制对数据分析和定量分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基于NetLogo仿真平台,建立多主体环境模型框架,对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交通行为进行仿真模拟,从微观角度求证城市绿色开放空间的交通可达性和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布局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7.
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是为应对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危机提出的城市综合发展方案,而绿色开放空间能有效改善城市环境,调节小气候,提高城市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成为城市发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以温哥华、悉尼、纽约、香港四个典型国际大都市作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其中长期绿色开放空间规程策略和共同趋势.并通过对比分析,提出中国绿地永续发展的建议和策略,指引绿地空间规划的政策制定和规划方案实施.  相似文献   

8.
公共性是影响城市公共开放空间品质与活力的重要指标。随着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公共开放空间的价值内涵从注重物质功能向普惠公共群体转变。以公共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探究概念的理论内涵。参考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基于历史维度分析中西方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的历史演变进程,总结公共开放空间公共性演变的特征,透过比较视角得出中西方规划实践中公共开放空间所体现的公共性呈现“殊途同归”的趋势。既丰富了对公共开放空间理论层面的研究,同时对有效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坤 《城市规划》2013,37(6):76-80
在绿道、生态廊道、生态网络等多个可持续的规划理念中,河流和开放空间作为遏制城市蔓延的重要生态资源被广泛研究和应用。本文以德国鲁尔区埃姆舍地区公园和英国东伦敦绿色网格规划为例,首先从空间结构、规划策略两个层面探讨了城市区域河流和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的形成,其次对比两个案例,分析了河流与开放空间的耦合关系对城市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河流是城市开放空间组织的重要的中枢系统,开放空间在河流的组织下和其他城市结构相结合使得城市向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大城市的快速蔓延,很多位于城郊的水系逐步纳入建成区,成为城市重要的绿色开放空间.然而,已有滨水空间研究主要聚焦城市中心区的河流,而对城市边缘区河流的研究又多局限于河道治理.本文借鉴城市边缘区的分析视角,以北京清河海淀段为例,通过梳理水系、建设用地、基础设施、人口等人居环境关键要素的演变,总结大城市边缘区...  相似文献   

11.
以"大事件"——建设为例,分析上海世博会园区绿地规划控制阶段和生态技术集成应用如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为其他大城市综合博览会绿地建设以及城市生态景观建设提供经验借鉴,并为城市绿地建设生态转型的思想意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潘仪  刘泉 《城市规划》2020,(4):83-89
从历史角度看,城市规划领域的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概念同源,二者的关系界定也曾引起城市规划专业内的争论,但在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发展过程中,随着绿地系统规划专业化发展,绿地概念的内涵逐渐缩窄,而开放空间概念较为泛化,绿地与开放空间用地的关系逐渐分离。2012年颁布的新版《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 50137-2011)》中绿地与广场用地合并形成“开放空间用地”的新举措是对二者关系的再界定。在这一背景下,绿地系统规划应该在以绿化要素为主要对象的基础上,进一步关注开放空间系统的整体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3.
研究提出通过附属绿地开放来提升山地城市平坦开放性公共绿地数量与需求不均衡的困境。为提供一个科学的山地城市附属绿地开放适宜性评价方法,建立了由景观功能性、开放需求性和边界特性3个控制层及14个指标共同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指标的权重。以承德市鹰手营子矿区中心城区居住用地、文化设施用地、教育科研用地和行政办公用地4类附属绿地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根据分值计算发现,青少年宫、三合建筑公司等附属绿地为适宜开放的附属绿地,祥泰小区、左岸兰阁花园等附属绿地为较适宜开放的附属绿地,档案馆和区政府等附属绿地为不适宜开放的附属绿地。  相似文献   

14.
王科  张晋石 《风景园林》2019,26(7):84-89
绿带作为管理城市空间发展的有效手段,在多个国家得以成功实践。首先对绿带的发展进行了基础研究,在此基础上,以法兰克福绿带体系规划历程为研究内容,紧密结合绿带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探索法兰克福不同城市发展阶段所采取的绿带规划方法。介绍以绿带促进城市转型、保护历史遗产的成功经验和以绿带控制城市扩张、构建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提供多功能城市服务的规划策略。通过分析法兰克福绿带的发展过程与成功经验,认识到中国绿带建设的不足,为中国已有绿带更新和新的绿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刘珊珊  黄晓 《风景园林》2020,27(2):20-25
私有空间向公共空间转型的动因是中国近代园林研究的重要论题。对无锡近代园林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这一转变背后复杂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与许多城市通过建立公园来满足公共绿地的需求不同,无锡的民族资本家兴建了大批向公众开放的私家园林,承担了城市公众休闲空间的功能。结果表明:无锡民族资本家通过将私有休闲游憩空间转变为向公众开放的公共空间,实现了其塑造阶级身份,确立社会地位,进而改良社会的3个目的;揭示了近代时期私有空间向公众空间的转化背后深刻的社会思想与文化动因,以及其对园林空间、园林风格和园林功能产生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资源衰退型城市的转型过程中,大批工矿企业停产与外迁产生了大量棕地,这些场地面临被改造为城市其他功能用地的挑战。以绿色空间为改造目标的棕地再生,是风景园林学科重要的前沿研究与实践领域;以绿地为用途的棕地改造,也是城市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空间格局优化的压力下,有必要从区域视角认知城市棕地的空间特征及其与城市空间要素和城市绿色空间的关系。在棕地识别的基础上,总结黄石市不同类型的棕地的空间个体特征和空间区位特征,归纳黄石市"城-棕"空间格局的耦合性特征与演化过程。从棕地与重要生态斑块、生态廊道和规划绿地3个方面的空间关系分析"棕-绿"空间格局,发现有相当比例的棕地占据城市的多个关键生态节点。因此,若将棕地作为重要潜在空间纳入绿色空间系统规划,将有利于城市绿色空间网络的构建与优化。  相似文献   

17.
深入认知城市功能空间对绿地格局的作用效应, 是促进绿地与城市空间高效协同发展的基础。基于15min 生活圈尺度单元,利用规划与国土部门土地利用数据,揭示 2004、2012、2017年南京绿地格局特征,重点对城市功能 空间的作用效应进行地理探测分析。结果表明:1)城市绿地 呈现出极化、扩散、均衡的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2)交通与 居住功能深刻影响了绿地发展格局,呈强作用、弱带动特点, 水域空间协同可激发绿地增长;3)城市生活服务化转型协同 强化了功能空间与绿地的互作效应,生产功能退化为绿地增长 腾挪了空间。相关规律可望深化绿地与城市功能空间的耦合理 论,为城市空间绿色生态转型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论上海世博会绿地功能转换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博会绿地后续利用是世博会场地后续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博会场地的后续利用能否取得成功意义重大。从世博会园区绿地系统规划、具体绿地规划与绿地详细设计三个层面综述实现上海世博会绿地会间和会后功能转换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城市开敞空间是指城市边界内的非建筑用地空间,主体是绿地系统。简述城市开敞空间规划的基本生态原理,并通过江门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例,探讨了该生态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臧亭  李晓策  张浪 《园林》2021,(2):25-30
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是当代生态文明思想在城市规划建设领域最重要的演进。伴随着当代中国生态文明思想的探索、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演进,上海生态空间建设立足当下,克服土地资源极缺等主要困难,艰难起步、跨越发展、转型升级,从城市绿地系统到城市生态系统,探索出一种高效集约、统筹兼顾的韧性城市生态系统发展模式。展望中国两个百年目标及上海2035卓越全球城市目标,上海生态空间建设将以建设韧性生态之城为目标,努力营造更加"人民"、更加"生态"、更加"上海"的城市环境,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