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换流站交流场3/2接线方式下联络断路器自动重合闸功能异常现象进行分析,指出选相合闸装置和自动重合闸装置配合不当是造成异常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对自动重合闸装置二次回路进行改造.  相似文献   

2.
特高压变电站采用选相分合闸装置分合断路器,可有效抑制无功补偿设备投切产生的合闸涌流、操作过电压,延长开关设备的服役时间。从控制原理和控制过程两个方面详细介绍选相分合闸装置的控制策略,针对选相分合闸装置在应用、维护过程出现控制电压波动、功能开关切换错误、反馈回路误接线等典型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给出处理建议,为特高压变电站的精益运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楚雄换流站PSD装置自投入使用至今,已多次出现断路器不能按PSD装置功能进行分相分合闸操作。就此,分析了合闸角控制装置与交流断路器的操作配合中出现的问题,并建议拆除操作继电器箱内的沟通三跳接点的接线,达到合闸角控制装置与断路器操作的优化配置。拆除了相关交流开关的沟通三跳接点后,楚雄换流站换流变压器进线开关可正常实现各相电流过零点分闸的功能,有效地减少了过电压对换流变压器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3/2接线特殊运行方式下线变串自动重合闸配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曹钟 《陕西电力》2009,37(8):59-62
3/2接线方式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断路器继电保护及自动装置的配合上。介绍了3/2接线特殊运行方式下线变串开关自动重合闸与保护配合的情况。并以“N—1”厚则为指导,分析了特殊运行方式事故情况下,继电保护和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动作过程及其对主设备和系统的影响.提出了重合闸方式应根据系统结构和现场运行条件转换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结合换流站二分之三接线方式下,进行直流系统顺序控制操作时,出现中断路器直流顺序控制终止,选相合闸装置闭锁中断路器同期操作问题。就此,分析断路器控制回路并提出选相合闸装置回路优化方案,适应断路器顺序控制要求,以利于倒闸操作及事故处理。  相似文献   

6.
带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断路器失灵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3/2接线完整串中断路器发生断路器拒动和死区故障时保护的动作情况,指出现有断路器失灵保护无法正确切除死区故障。提出一种带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断路器失灵保护,由原失灵回路、电压判别装置控制回路、自动重合闸回路、电压判别回路组成,通过残压-感应电压半周波判别装置对主设备特定时间段的电压进行检测,判断主设备相邻断路器是否发生死区故障,进而决定是否在失灵保护动作跳闸后重合相关断路器使主设备恢复供电。该断路器失灵保护可以在发生死区故障时缩小停电范围。最后以3/2接线完整串中断路器为例,讨论了带有自动重合闸功能的断路器失灵保护的动作过程。  相似文献   

7.
黎剑波  周宇聪 《电工技术》2022,(20):125-127
换流站交流滤波器一般配置选相分合闸装置,而选相分合闸装置出现故障,会造成滤波器投入失败或引起直流输电系统换相失败.提出一种交流滤波器选相分合闸状态监视的方法,对滤波器投入时刻的断路器合闸顺序和流过滤波器组的电流进行监视,提前预判选相分合闸装置的不正常运行状态.该监视方法基于故障录波文件,可靠性高,实现方便.  相似文献   

8.
500 kV超高压电力系统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大部分采用3/2接线方式,突出问题是断路器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合。根据3/2接线方式较为灵活的特点,利用3/2接线断路器保护自身原理及重合闸装置重合原则,找出其共同点,并结合500 kV变电站的运行和工作实际,分析论证线路重合闸有关问题,给出了3/2接线断路器重合闸的保护配合方法,对优化运行操作、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500 kV超高压电力系统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大部分采用3/2接线方式,突出问题是断路器保护与自动重合闸装置的配合.根据3/2接线方式较为灵活的特点,利用3/2接线断路器保护自身原理及重合闸装置重合原则,找出其共同点,并结合500 kV变电站的运行和工作实际,分析论证线路重合闸有关问题,给出了3/2接线断路器重合闸的保护配合方法,对优化运行操作、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现有配电网低压断路器失压后会自动脱扣,但不具备自动重合闸功能,容易造成延迟送电。为解决该问题,研发了一种低压断路器失压自投装置。该装置基于时间继电器实现,变压器低压出线作为继电器工作电源,利用时间继电器的延时滑动触点,在电源侧来电后经一定延时接通合闸回路,实现低压断路器的自动合闸。介绍了失压自投装置的接线原理和控制策略实现过程。现场测试结果验证了该装置的正确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3/2接线方式下重合闸功能的实现方式和二次回路接线。以两起断路器保护重合闸未正常动作的事故为例,分析了保护动作情况和异常原因,阐述了在运行维护中变电运行人员应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根据某变电站500 kV断路器保护定检过程中发现的一断路器单跳单重试验后就地操作机构箱内防跳继电器偶尔不复归以及另一断路器操作箱内合闸保持继电器烧毁的现象,结合接线方式、设备参数及试验,分析了采用分相合闸方式的断路器操作箱和采用三相同时合闸的就地操作机构之间的配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合闸回路中各设备的参数、采用断路器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及采用分相合闸操作的方式等改进建议,探讨了这些改进方案的优劣。分析和结论对断路器合闸回路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断路器操作箱和就地操作机构内合闸回路的配合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某变电站500 kV断路器保护定检过程中发现的一断路器单跳单重试验后就地操作机构箱内防跳继电器偶尔不复归以及另一断路器操作箱内合闸保持继电器烧毁的现象,结合接线方式、设备参数及试验,分析了采用分相合闸方式的断路器操作箱和采用三相同时合闸的就地操作机构之间的配合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调整合闸回路中各设备的参数、采用断路器操作箱内的防跳回路及采用分相合闸操作的方式等改进建议,探讨了这些改进方案的优劣.分析和结论对断路器合闸回路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两起CSI121A重合闸装置拒动原因的分析,说明了在一个半主接线的特殊情况下,330 kV线路保护配用CSI121A数字式断路器控制装置重合闸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并提出了检查重合闸装置故障的简便方法;对WXB-11A型微机保护启动外部重合闸回路提出了改造方法,使其能够适应新型的CSI121A数字式断路器控制装置重合闸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采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软件,建立了计及铁心饱和与磁滞特性的1 000 kV变压器励磁涌流仿真模型,研究了多种合闸工况下1 000 kV变压器励磁涌流及断路器选相分合闸装置对励磁涌流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当考虑断路器动作时间误差时,选相分合闸装置对变压器励磁涌流的抑制效果降低,提出了联合断路器选相分合闸与并联合闸电阻方案,加强励磁涌流抑制效果,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运维工作中发现的保护装置异常,对侨乡换流站远方分合闸信号经选相合闸装置后对断路器保护重合闸的影响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发现经选相合闸装置后的闭锁重合闸回路存在设计性缺陷,研究提出了整改实施方案,保证了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了线一变串中开关保护的重合闸问题。虽然一台半接线方式具有较高的供电可靠性和调度的灵活性,但是一台半接线方式造成使用的保护设备多,二次回路和继电保护配置复杂,给继电保护维护及自动装置的投退带来了诸多不便。尤其是线一变串中开关保护重合闸的问题,此时中开关同时肩负对线路、变压器送电的任务,而在变压器故障时,不允许中开关对变压器重合。如果中开关保护的重合闸退出,那么在线路单相故障时可能导致中开关非全相运行,对变压器和电网稳定运行有影响。本文针对此问题以某500kV变电站一线一变串为例进行分析,找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一起换流站交流滤波器断路器C相合闸时间异常现象,分别开展断路器本体试验和二次控制回路检查,通过分析该断路器机械特性、气体成分、传动试验结果及合闸回路电压监测结果,最终确定异常原因为该断路器合闸回路过长导致合闸线圈两端电压降低,长期低压运行令断路器C相机构合闸线圈与衔铁动作配合性能下降,产生100 ms动作延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有断路器控制回路进行优化改造,并对改造后回路持续监测,断路器三相可靠合闸动作均无延时。合闸线圈端电压提升至正常电压。  相似文献   

19.
针对一起3/2接线的500 kV输电线路继电保护误动作事故,初步判断为变电站侧先合断路器重合闸不成功所致,进一步检查发现为该先合断路器合闸联锁回路设计理念不合理所致。指出断路器控制回路应执行成熟的电气五防设计原则,即断路器操作不应受任何隔离刀闸位置联锁。探讨了目前该合闸控制回路、IWJ继电器监视回路和合闸联锁回路设计原理及其优缺点,最后针对该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断路器选相分合闸技术原理,总结了采用此原理的PSD装置在扎鲁特换流站实践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型号交流滤波器的三相合位产生时间的离散性,推论出不同型号的小组交流滤波器对选相合闸装置过零点的影响,最后通过录波图验证这种推论的正确性,为其他工程采用该装置提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