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9 毫秒
1.
以河南省某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点监测数据为基础,分析了2019年1—12月河南省城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浓度监测结果及同期气象资料.结果表明,河南某市城市空气中臭氧污染主要是由臭氧日平均浓度最高8h造成,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频率为14.4%.臭氧污染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导致全年污染...  相似文献   

2.
利用国控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和空气自动监测超级站在线数据探究某沿海旅游城市2018~2021年臭氧污染特征,分析夏季VOCs对臭氧成潜势的影响,并进行臭氧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臭氧浓度夏季高、冬季低;夏季臭氧小时均值日际变化曲线峰值19:00~20:00出现,VOCs臭氧生成潜势为1054.74μg·m-3,其中烯/炔烃>烷烃>芳香烃;6~8月VOCs/NOx比值范围在[5.5,134.7],表明臭氧生成对NOx敏感,该地区属于NOx控制区。臭氧管控重点为道路移动源和溶剂挥发。  相似文献   

3.
4.
孙涛  刘传秋 《山东化工》2023,(2):227-229+234
为研究东营市环境空气臭氧前体物污染特征,参照《环境空气臭氧前体有机物手工监测技术要求》(试行)和《环境空气VOCs手工监测质量控制与监督检查要点》(试行)要求,对东营市2021年4~10月份环境空气进行分析,并且对环境空气VOCs组成、月浓度变化、平均浓度前10物质、臭氧生成潜势前10物质和VOCs的来源进行讨论。结果表明,2021年东营市环境空气57种臭氧前体物(PAMS)月平均浓度范围为52.02~167.88μg/L,平均浓度为98.78μg/L。其中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分别占57种PAMS总浓度的63.62%,27.97%,2.47%,5.94%。平均浓度前10物质为乙烯、正丁烯、乙烷、丙烷、2-甲基戊烷、正丁烷、丙烯、异丁烷、异戊烷、正戊烷,占比74.38%,臭氧生成潜势前10物质为1-丁烯、乙烯、丙烯、顺式二戊烯、1-己烯、间/对二甲苯、2-甲基戊烷、1-戊烯、异戊二烯、邻二甲苯,占比80.5%。污染物主要来源为汽车尾气、汽油蒸汽和液态石油的挥发,芳香烃浓度主要来源于机动车尾气。  相似文献   

5.
基于O_3浓度高值期6月份的VOCs监测数据,分析了长治市主城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组成及相应的O_3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在O_3污染较重的6月,非甲烷烃类浓度较高的化合物包括异戊烷、乙烷、乙炔、苯、丙烷、乙烯等,主要来源是汽油挥发、机动车尾气排放、LPG/NG的使用;含氧VOCs中浓度较高的化合物包括甲醛、乙醛、丙酮、丙醛、2-丁酮等,与工业废气、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光化学反应二次生成相关;异戊烷、甲醛等10种物质对OFP贡献达到85.25%,烷烃类和含氧VOCs类物质是对总OFP贡献最大的VOCs化合物类别。  相似文献   

6.
刘慧婷 《江西化工》2021,37(4):48-51
整理分析2015-2020年宜春市中心城区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得出宜春市中心城区臭氧污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2015-2020年宜春市中心城区臭氧污染呈现出逐渐加重趋势,臭氧污染主要出现在春末和夏秋季的5-10月,在冬季不是主要污染物.并分析了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关系,大致都呈相反规律.  相似文献   

7.
2022年4月4—8日中山市发生连续臭氧(O3)污染过程,其中6日为中度污染。污染期间,O3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NO2均明显上升,“光化学燃料”充足,太阳辐射强度亦高于非污染日,加剧光化学反应,O3以本地生成为主。污染期间和清洁时段的O3、NO2和VOCs的日变化呈现相似的趋势,污染日的O3、NO2和VOC均高于非污染日,O3呈现午后高峰、VOCs和NO2则为双峰分布。进行活性物种分析,O3生成潜势排名靠前的物种为要为甲苯类和正丁烷,主要来源于工业溶剂和机动车尾气。中山市此次污染的主要为前体物升高及气象条件不利所致,主要活性物种来自于溶剂源,因此在气象不利的条件下,须提前预警,做好VOCs管控。  相似文献   

8.
孙丽娟 《山西化工》2022,(1):209-211
在对2020年7月~9月某市环境空气主要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水平及其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评价了某市的环境空气质量,初步研究了该市臭氧污染特征。结果显示,2020年7月~9月期间,该市环境空气中首要污染物以臭氧为主;7月~8月为臭氧污染相对较严重的月份,尤其是7月达到臭氧重度污染,因此7月是某市臭氧污染防治关键时期。国控点位的LDJ、DLL、TYJ是发生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点位,为该市需要重点关注的监测点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也正是因为这样,对环境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自然环境状态也日益恶化。在这越来越凸显的环境问题中,人们发现了大气臭氧的污染问题。大气臭氧层是地球气候环境稳定的重要前提和保障,也是我们生存的重要基础。可是,随着人类对自然的不断探索和资源的不断开采,大气臭氧也逐渐被污染和破坏。为了缓解我们大气臭氧的不断污染和破坏,维持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的稳定,人类对大气臭氧污染的防治措施进行了探索。简要介绍了大气臭氧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晏萍  罗建中 《广东化工》2011,38(6):130-131
珠江三角洲面源污染依然严重,掌握其污染的特征是实施有效控制的前提。珠江三角洲面源污染分为城市和农业面源污染两大类,文章分析了两大类面源污染的排放特征。珠江三角洲地区不仅要加大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研究力度,还应着重加强对城市面源污染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以省政府重点整治河涌—西南涌水质情况做调查,布设3个监测断面。监测分析COD、DO、氨氮、氟化物等10个污染指标,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污染倍数法评价西南涌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西南涌主要污染物TP、TN和CODMn浓度均值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属于劣V类水体。支涌工、农业和生活污染物的排入,是造成西南涌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因此,要解决西南涌的污染问题,首要解决的是支涌污染物排入西南涌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化工设计通讯》2017,(7):220-221
通过对江门市臭氧监测数据分析,了解臭氧的变化特征和臭氧已成为影响空气质量达标率的最主要因子,对能合理、科学地制定相关防治臭氧污染措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何兵  罗建中  郭雪娥 《广东化工》2014,(14):153-154
当前珠三角地区内河涌治理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了解内河涌的水质污染状况对更好地推进河涌治理工作至关重要。文章对珠三角地区某典型镇街的内河涌水质进行了调研,对内河涌水质进行了单因子评价,重点分析了氨氮、化学需氧量、总磷和溶解氧四个水质指标;根据调研结果得出内河涌的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和溶解氧。该文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河涌整治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我国珠三角地区关于大气环境污染的现状情况以及相关研究进展,发现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得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输送变得非常复杂,污染形势严峻,珠三角地区大气污染的变化规律、成因、防范措施都要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以解决目前越来越严重的大气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城市河涌污染特点,提出生态护岸技术在珠三角城市河涌整治中的意义,并综述了几种常用的河涌生态护岸技术,对珠三角城市河涌的生态护岸建设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大量的污染物排放于河涌,导致河涌受到严重的污染。为了研究河涌水体污染状况,分别对内河涌进行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河涌水采样以及监测,利用水质评价方法中的水质污染指数和水质评价表对水体污染进行简要分析。最后作出了简单的结论以及一些建议,为城市重污染河涌综合整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卢俊烨 《广东化工》2011,38(9):131-131,116
珠江广州河段是广州市的主要水体,其日趋严重的水污染所导致的水质性缺水,已成为制约广州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文章通过分析珠江广州河段的水污染,指出了珠江广州河段水环境的污染成因。  相似文献   

18.
珠三角河涌整治新模式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彩莲 《广东化工》2009,36(4):141-143
珠三角的河涌污染严重,主要是人类活动过烈造成的。虽然政府花巨款大力整治,但旧的治理模式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针对旧模式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探讨珠三角河涌整治的新模式。拟推荐使用生物修复技术、流域整治、再配合原来的截污、雨污分流以及关闭重污染企业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李伟铿  张宝春  陈慧明 《广东化工》2012,39(10):121-123,120
以2005~2010年粤港珠三角空气质量等级网格化数据为基础,基于回归分析和标准差加权修正的方法,探索性地建立珠三角空气质量评价方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年度空气质量变化和年度间变化趋势。利用该方法对珠三角12月份空气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2月份评价高值中心位于佛山、中山、广州南部及东莞等地交界处,空气质量较差;惠州、深圳、香港及广州的从化、花都等地,空气质量评价等级为优良水平。分别用回归值、平均值跟评价值作对比以检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所划分的评价分区与RAQI值实际情况相匹配,能基本客观地反映珠江三角洲的空气质量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