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阐述了配套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工艺的苯乙炔加氢技术。通过对进料方式、反应器结构和气体分布器的合理设计,对加氢催化剂本体的改良,采用低温、低压、低氢耗等温和的反应条件,对苯乙炔加氢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工业应用性能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采用并流式绝热鼓泡固定床反应器,催化剂分两段装填,采用下进式进料,通过16个月的连续运行,加氢后的苯乙炔含量降至15μg/g,苯乙烯基本不损失,胶体生成量低,催化剂活性稳定。确保了苯乙炔选择性加氢技术满足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工艺的要求,说明该技术配套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工艺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配套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工艺技术。对苯乙炔选择性加氢工艺、苯乙烯抽提工艺,溶剂回收工艺及脱色工艺进行了详细的工艺评价,并对抽提工艺进行了工艺模拟验证了该工艺与计算结果吻合度很好。通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的对比来证明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说明该技术配套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工艺成熟可靠,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加氢裂解汽油抽余油中环烷组分占70wt%以上,是良好的重整原料,针对当前芳烃市场价格走俏的状况,分析乙烯加氢裂解汽油环丁砜抽提的加工工艺,开发出加工裂解汽油抽余油的汇兑加工工艺方案增产苯产品,实践表明通过混兑该物料,达到了提高装置整体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1 前言裂解汽油是乙烯工业的副产品,其中富含苯、甲苯、二甲苯,总芳烃量达72%~78%,故为石油芳烃的主要来源。从裂解汽油中生产芳烃,国内外均采用两段选择性加氢加抽提的方法。就选择性加氢工艺而言,60年代初,一段和二段加氢多采用 Co-Mo-Al_2O_3催化剂,但因一段加氢采用 Co-Mo-Al_2O_3催化剂,反应入口温度高(≤200℃),床层结炭严重,催化剂再生周期频繁(约2~3月一次),因而给工业化带来了困难。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一段催化剂开始  相似文献   

5.
消息报道     
消息报道未加氢裂解汽油中提取纯苯获得成功化工部锦西化工研究院工程技术人员经过精心研究,开发出从未加氢裂解汽油中提取纯苯的新技术。未加氢裂解汽油,俗称混苯1号,是轻油裂解生产乙烯的副产物,其中含苯高达30%左右。由于未加氢裂解汽油含大量的烯烃,提取纯苯...  相似文献   

6.
C8抽提苯乙烯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正平 《化工进展》2004,23(Z1):32-34
裂解汽油经过预分离得到C8组分,将C8组分中的其他芳烃通过溶剂抽提分离出苯乙烯.为了使苯乙烯达到工业应用要求的颜色,进行脱色处理得到无色的苯乙烯.部分溶剂经过再生处理后循环使用,同时副产混合二甲苯.  相似文献   

7.
裂解汽油中噻吩加氢脱硫反应宏观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等温积分反应器,以组分苯、苯乙烯、噻吩与溶剂正己烷的混合物作为模型化合物,在消除催化剂外扩散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幂函数型的噻吩加氢脱硫反应宏观动力学模型并研究裂解汽油二段加氢过程中噻吩在Co-M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反应动力学.通过对比研究噻吩在单一体系和模型化合物中的加氢脱硫反应,探讨了裂解汽油中不饱和烃对噻吩加氢脱硫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裂解汽油中的不饱和烃会影响噻吩加氢脱硫反应速率,但并不改变其反应机理.噻吩转化率的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动力学模型适合描述裂解汽油二段加氢过程中噻吩的加氢脱硫反应.  相似文献   

8.
信息与动态     
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新型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经过两年的技术攻关,由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研发的新型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LY-9801D工业应用取得了成功。近年来,我国乙烯工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带动乙烯重要副产品———裂解汽油产量大幅增加。以裂解汽油加氢催化剂为核心的加氢技术是加氢领域一个重要分支,在蒸汽裂解制乙烯技术后处理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兰州石化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自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裂解汽油一二段选择性加氢催化剂的研制,先后有LY-7051、7701、7901、8601等多个牌号催化剂投入工业应用,取得了一…  相似文献   

9.
裂解汽油,乙烯副产物 C_5~C_(10)馏分的总称。该馏分富含约60~85%的苯、甲苯、二甲苯芳烃(BTX)和约25~30%的不饱和烃。这部分不饱和烃性能极不稳定,不能直接使用,故工业上切取其 C_6~C_8馏分,采用两步选择性加氢加溶剂抽提工艺生产 BTX 芳烃。  相似文献   

10.
对苯乙烯的生产现状进行了说明,并对从裂解汽油中获得苯乙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分析;重点对国内外的最新苯乙炔加氢催化剂的前沿研究进行了报道,从贵金属催化剂、非贵金属催化剂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一些具有新颖性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并对催化剂的使用条件、性能及对苯乙烯的选择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