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转相点是原油乳状液输送时一个重要的参数,在转相点后输送时阻力较小,而在转相点前输送时阻力较大。为了节能降耗,降低输送成本,减小集输过程中的流动阻力,在室内开展了向含水原油中加入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后的流动实验,研究加剂后转相点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含水原油中添加DODE系列流动改进剂可以使含水原油的转相点由原来的50%~70%提前到了30%~50%,形成具有适度稳定性的水包油型原油乳状液,降低了原油乳状液的表观粘度。  相似文献   

2.
当含破乳剂的回注污水重新将原油从地层中驱替出来并运输时,必定会对含水原油的流变性产生一定影响。为了研究亲水性破乳剂对油水乳状液流变性的影响规律,在实验室进行了向含水原油中加入大庆油田以使用的亲水性S1型破乳剂后的原油流动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亲水性S1型破乳剂可以使乳状液转相点从50%-60%提前到40%-50%之间,有效降低了不同含水率下的乳状液粘度,并且含水率越高、温度越高其作用效果越明显。此实验为原油伴热集输工艺提供更加系统的理论支持,同时建议油田应避免输送加入S1型破乳剂后含水率为40%-50%的原油。  相似文献   

3.
考虑含蜡原油管输过程蜡的沉积机制不但与油水两相体系的乳化特征有关,也相关于两相体系的流变行为,分析了油水体系的乳化转相特征及流变特性,结果表明,除了原油自身组成,温度和含水率是影响油水两相体系流变行为的主要因素,实验油水两相体系的转相点含水率值约为55%,通过确定温度及含水率影响下油水两相体系的流变指数n与稠度系数K,明确了基于幂律斱程描述集输工况环境下油水两相体系流变特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液膜分离技术以液膜为分离介质、以浓度差为推动力,具有快速、高效、专一和节能等优点。在液膜分离过程中,液膜稳定性是一个主要的难题。本文以酚酞作为指示剂,用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准溶液滴定法测定外相中的NaOH浓度,从而分析评价乳状液膜的稳定性。考察了实验时间、内相NaOH浓度、表面活性剂Span80的用量、膜相添加剂液体石蜡对乳状液膜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时间的延长,乳状液膜的稳定性下降;当内相NaOH浓度的增大时,液膜破损率提高,即液膜稳定性降低;当Span80用量为5%时,液膜破损率最小,液膜稳定性最好;液体石蜡用量为3%~9%时,随着液体石蜡的加入,液膜的破损率增大,当膜相添加剂液体石蜡的用量控制在3%以下时,液膜稳定性较强。  相似文献   

5.
因稠油乳状液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带来的各种经济损失,所以其被称为石油行业内最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采用RV2旋转流变仪对不同含水率下欢喜岭稠油表观粘度和流变特性进行测定。研究发现,影响稠油乳状液流变特性的因素为:温度、剪切速率和含水率;50℃为稠油乳状液的牛顿流体转化温度点;含水40%时乳状液发生转相,由油包水型乳状液转变为水包油型乳状液。稠油流变性的研究和牛顿流体转化温度点、转相点的测定对稠油管道输送、设计和改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无机盐对乳状液稳定性和转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进行化学驱油尤其是表面活性剂驱油的过程中,油藏地层水中含有的无机盐离子会对表面活性剂的乳化等性能产生影响。使用0.4%(质量分数)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作为乳化剂与原油制备了水包油型乳状液,通过向SDBS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共13种无机盐,考察了这些无机盐对水包油型乳状液稳定性和转相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钠盐和钾盐均存在最佳盐质量浓度,在此质量浓度下乳状液稳定性增强,没有引发乳状液转相;二价和三价无机盐不利于乳状液的稳定,其引发乳状液发生转相的能力依次为氧化铝>氯化铁>氯化钡>氯化锶>氯化钙>氯化镁;处于最佳盐质量浓度时,弱碱性钠盐可与SDBS产生协同效应,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了近年来乳状液破乳技术在破乳方法、破乳效果影响因素、破乳剂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分析总结了破乳技术研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破乳技术研究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8.
原油乳状液稳定性影响着原油采收率.本文综述了油-水界面膜、界面张力、界面电荷,以及原油中天然乳化剂、化学添加剂、分散相粒径、油水两相体积比、温度对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辽宁化工》2021,50(2)
高黏原油脱水受温度、破乳剂类型和浓度的影响,合理选择破乳剂类型、乳状液的温度和破乳剂的浓度决定了破乳的效果。通过对高黏原油的黏度测定来确定转相点,以转相点(含水率)为分界点加入不同类型的破乳剂。在转相点之前加入油溶性破乳剂,转相点之后加入水溶性破乳剂。选择某油田常用的两种破乳剂(SP169、AR36)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水溶性破乳剂SP169加入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50μg·g~(-1),由于水溶性破乳剂的加入,原油的转相点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前移,破乳效果先抑后扬,并且受温度影响较大;(2)油溶性破乳剂AR36加入的最佳质量分数为100μg·g~(-1),由于油溶性破乳剂的加入,原油的转相点随着浓度的增加逐渐后移,破乳效果先扬后抑,并且受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针对影响乳状液稳定的膜形成、界面流变性、界面张力以及界面电荷等因素进行分析,对形成乳状液的进行控制,探讨化学剂在采油过程中的作用机理。通过研究化学添加剂对乳状液的影响,判断化学添加剂对乳状液的稳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The effects of some hydrophilic additives on the cloud point and, emulsion inversion point have been studied. Hydrophilic additives cause an increase in the effective HLB of the surfactants as was indicated by raise of the cloud point and decrease of the emulsion inversion point value,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additive, its concentration and polyoxyethylene chain length. In conclusion it may be stated and emphasized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e HLB value correction in order to select an emulsifier blend for a given system.  相似文献   

12.
王秉杰 《过滤与分离》2010,20(4):29-31,42
本文对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做了全面分析,确定了引起油水分离效率数据不准确的因素,为保障试验数据准确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电脱水是目前联合站常用的脱水手段,在油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关注。通过室内模拟乳状液的制备以及相应的脱水实验,考察了电场类型以及含水率对火驱采出液脱水效果的影响规律,明确了电压大小对乳状液脱水率的影响情况,给出了适宜且经济的脱水电压值。并在了解含水率对乳状液脱水影响规律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常用的二段式脱水流程,给出了进入二段电脱水装置乳状液的合理含水率范围。  相似文献   

14.
孙振民  杜峰 《山东化工》2010,39(11):28-31
利用纳米S iO2稳定油水乳液体系,通过对影响乳液性质的各种因素如乳化剂、温度、含盐量、纳米二氧化硅添加量等进行的优化制备出满足油田选择性堵水所需的乳液。研究确认了纳米S iO2对乳液性能的影响:常温下增加油相中的纳米S iO2含量可以提高乳液的黏度;油相中纳米S iO2含量低于0.2%时,乳液黏度随温度升高不但不降,反而略为升高,添加少量纳米S iO2可以改变乳液的黏温特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筛选15%高效氟吡甲禾灵水乳剂的乳化剂,研究乳化剂用量以及有机溶剂添加量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水乳剂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测定水乳剂液滴的平均粒径和热贮试验进行试验。[结果]数据表明:不同乳化剂所形成的水乳剂稳定性不同,以OP-10P作为乳化剂,用量在6%时高效氟吡甲禾灵水乳剂稳定性最好;甲苯添加量为12%时可获得稳定性较好的水乳剂。[结论]乳化剂种类、乳化剂用量以及溶剂对高效氟吡甲禾灵水乳剂的稳定性均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正交试验法在物理敏化的乳化炸药中对敏化过程中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时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相反转法制备水性环氧乳液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9  
采用环氧树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反应,合成反应型水性环氧乳化剂,将具有表面活性的分子链段引入环氧树脂分子链中,并借助于相反转技术制备了水性环氧乳液。讨论了乳化剂结构、表面活性剂分子量、环氧树脂分子量、乳化剂用量和反应时间对乳液的稳定性及其粘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采用宾斯基-马丁闭口杯法探讨了在常温常压下动力学因素对0~#车用柴油闭口闪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动力学条件的改变对车用柴油闪点的测定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9.
梁亮  史博 《广州化工》2012,40(8):100-101
采用非离子型乳化剂对重油和水共乳化,获得了能在50℃下稳定存放15天以上的乳化重油。研究表明,0.2%用量的乳化剂即可使重油和水有效乳化,90℃下,16%的掺水量,获得的乳化油的热值提高了10.6%。并且,一定比例的调和抽出油可有效的降低乳化油粘度并提高热值,进一步的实验研究尚待开展。  相似文献   

20.
有机凹凸棒土处理乳化油废水实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进 《安徽化工》2011,37(4):24-25
对凹凸棒土进行了改性,针对有机改性后的凹凸棒土对模拟废水中油的吸附行为,研究了有机凹凸棒土用量、搅拌时间、反应温度等工艺条件对除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凹凸棒土是一种优良的除油剂,对油浓度为400mg/L的乳化油废水,除油率可达97%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