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全球化和新国际劳动分工背景下,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其分工细化和空间分离促使生产要素在地方空间上流动和聚集,进而成为推动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演进的重要动力。研究通过构建基于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联系的城市网络,从整体网络结构到联系的"行业细分""空间类型"着手,试图解析上海都市圈的产业空间组织演进。结果表明:从2001年到2018年,上海都市圈服务能级显著提升,生产性服务业更加集聚;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整体趋于多中心化、均衡化发展;金融、商务、科技、信息、交通5类细分行业联系在都市圈空间上趋于极化;都市圈产业空间组织网络特征与圈层特征并存,中心城集聚了大量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总部,上海远郊区形成一些新的服务集聚点,周边的部分城市成为了专业化服务节点。最后结合研究结论对上海都市圈的发展规划提出思考。  相似文献   

2.
服务业集聚区不仅对带动服务业本身的发展,而且对培育新的城市空间增长极、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受到学界和政府的关注,但由于学科视角的差异,对于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界定标准以及服务业集聚区的规划,尚未形成共识。本文采用理论分析与实地调研、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从产业组织与地理空间的双重视角界定服务业集聚区的内涵与标准,探索服务业集聚区规划的流程与内容,并以江苏省常州市为例,探讨如何理性地选择与规划服务业集聚区,旨在完善服务业集聚区的理论研究,推进服务业集聚区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巴黎多层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视角下,梳理巴黎有轨电车环线的特点和作用.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认为巴黎有轨电车环线的线网形态、修建时机、线网规模能很好地适应巴黎城市发展的阶段和要求,具有轨道网络优化和城市空间重组的双重效应,起到完善巴黎轨道交通网络,疏解城市中心人口,培育环形切向客流,重组多极城市空间的作用.文章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业集聚区面临着空间转型的强烈诉求.产业融合给城市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动力,逐渐成为提升城市产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是产业融合的重要内容,两者的融合发展对城市工业集聚区的产业和空间转型起着重要作用.现从产业融合视角对城市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机制进行研究,对应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三种融合形式,分别选取了上海市的三个案例来具体分析工业集聚区的空间转型过程.由此认为影响城市工业集聚区内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而带来相应空间转型的因素主要有:技术创新、功能提升、区位作用和政府政策.进而认为空间转型的内在机制是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对工业集聚区的直接作用过程,置换融合、渗透融合、延伸融合三种形式会带来工业集聚区不同的空间转型过程.上述所得结论对政府的政策应对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内空间组织是以构成小城镇地域空间主体的基本单元农村为研究主体,从农村出发 分析小城镇人口、土地、产业等生产要素在空间上的重组以加速集聚对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质量和城镇综合效益等产生的积极意义。 一、镇域概况 江山市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处,贺村镇则位于江山市中部,区位条件优越,交通运输比较发达历来是浙闽赣三省五县边界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中心,商贸活跃。全镇1998年总人口为28752人,地域总面积为46.49平方公里,是江山市的主要产粮区。根据  相似文献   

6.
房硕 《建筑与环境》2007,1(5):140-143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并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本文针对近年来步行商业街发展,结合河南省郑州市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了影响步行商业街氛围的相关要素。  相似文献   

7.
8.
研究首先基于生产性服务业的功能性分类框架,分析了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构成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位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构成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关联性;不同类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城市内部出现一定程度的空间分化。其次,结合这些规律和趋势,研究提出了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布局的规划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9.
秉承集约化理念,开发校园地下空间能有效提高校园用地的资源利用率,缓解用地不足的困境。本文以深圳市中小学地下空间为研究对象,尝试从功能利用和空间组织两方面对其中小学地下空间进行分析探讨,总结集约型中小学地下空间的功能利用和空间组织策略,以期为我国城市中小学地下空间的开发与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0.
既有的城镇化研究偏重对普适性基本问题的分析和阐释,缺乏对草原牧区等典型地区城镇化模式的探索。以锡林郭勒盟为例,分析了草原牧区城镇化与传统城镇化的理论与实践差异,基于城乡统筹视角,结合草原牧区城镇化本底条件,提出了符合牧区城镇化空间组织模式:中心城镇带动型统筹发展模式、牧业型统筹发展模式、半农半牧型统筹发展模式、生态型统筹发展模式和边境型统筹发展模式,最后提出草原牧区城镇化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1.
首先对我国建筑业组织结构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对其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同时对中外建筑业组织结构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我国建筑业组织结构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上海城市空间发展的核心问题在于城市功能与城市人口在空间布局上的错位.因此,以功能布局优化带动空间布局优化的关键在于:明确空间错位发生的产业维度,对可能被疏解的城市功能和空间优化的主要载体进行界定.通过空间坐标精确落点、空间栅格化等技术,可以对上海市各类产业的企业空间分布和就业密度衰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空间错位主要发生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维度上,科创产业最有可能成为功能优化的核心产业,而中心城周边地区最适宜成为上海市未来空间优化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13.
西方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及其启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遵循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框架,从形式研究、过程研究和机制研究三方面系统回顾西方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梳理了西方生产者服务业空间结构研究的主要理论观点,阐明了对我国相关研究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苏畅  李姝颖  戴菲 《风景园林》2023,30(6):96-104
【目的】都市圈已成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建设的主体形态,以市民农园为代表的都市农业是其中重要的体验型绿色人居互动空间。明确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发展特征,能够为未来中国都市圈发展背景下的都市农业空间形态及布局提供理论支持。【方法】以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分析、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揭示日本首都圈内市民农园的空间分布特征,并针对市民农园数量、平均面积大小等5项指标进行可视化分析。针对交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组成、政策4个层面要素,利用相关性分析与空间叠合展开关于市民农园分布的内因机制的讨论。【结果】分析结果表明日本首都圈内的市民农园在空间上具有片状结合点状、向心性、圈层性的分布特征,轨道交通、年人均收入、人口密度、人口老龄化程度以及政策制度对市民农园分布均有一定影响。【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比中国都市圈水平下城市发展现状及治理问题,分析市民农园发展前景与趋势,提出适合中国都市圈建设背景的体验型绿色开放空间的布局选址建议。  相似文献   

15.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空间聚类分析法,以商务办公楼宇为空间对象,以其地理位置为空间数据、建筑面积为属性数据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对杭州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划分和判定.以这些集聚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空间发展表现出向心集聚的特征,并且向集聚区集中的态势不断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构成、功能特征与空间分布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或邻近的地域所承担的城市功能等级越高,集聚区的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功能不同,空间区位分布也会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劳动力市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发展与城市空间开发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分散的布局,建议在空间开发模式、区位选址以及开发容量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16.
首先从社会、经济、技术和体制四个方面对转型时期影响社区空间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随后通过实证研究,在整体层面分析社区空间单元、空间单元分异和社区空间类型,在分地区层面定义核心地区、混合地区和城郊地区三个典型地域,并从住宅设施空间、居民属性、服务设施、环境景观、邻里意识六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和揭示三个地区各自的空间特点和现状问题。最后分整体和地区两个层面,讨论转型时期城市社区发展的若干重要议题和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article assesses the equity and efficiency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asic public health service facilitie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 of Nanjing.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public health service facilities is generally in disequilibrium within the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In particular, it demonstrates a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spatial distribution across districts. District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parts have a relatively higher level of equity and efficiency and show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s amongst themselves. However, equity and efficiency differ in urban fringes and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组织是城市中各种人类活动和功能组织在地域空间上的投影,是城市发展程度、阶段与过程的空间反映,因而成为城市科学各分支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着重回顾了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城市空间组织的研究历程及其理论成果,并根据当前社会经济和城市发展的新特点,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基于武汉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企业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与圈层分析方法,探讨了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武汉都市区商务服务业呈现由中心城区向外围扩散的多中心圈层格局,不同类型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具有差异性;交通通达性、土地价格、商业集聚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和文化创新环境是商务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类型的商务服务业,影响其空间格局的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