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利用网络、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虚拟仿真以及OpenGL等技术,结合水利工程及大坝安全监控专业知识,以水库大坝枢纽工程为对象,开发了水库大坝安全信息三维可视化系统。通过与水库大坝实时安全监控综合数据库连接,将水库场景、枢纽结构和大坝安全信息及分析成果等以图像、文字、表格等多种方式实时、动态、直观地展现,实现枢纽结构及大坝安全信息的数字化和可视化。  相似文献   

2.
以420 t/h锅炉为建模对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制作锅炉本体及汽水系统主要热力设备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展示本体中各设备的空间位置关系,寻求一个实现低成本桌面式虚拟现实系统的方法。用户以个人计算机显示器作为观察窗口,无需昂贵的专用设备,仅借助鼠标和键盘控制自己的视点和视角,对虚拟场景进行全方位的浏览和交互,实现场景的动态漫游。此系统的主要优点是前期投入较少,功能基本上能满足普通用户的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能源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智能电厂运维三维可视化是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文章简述了三维可视化与智能电厂运维之间的关系,介绍了国内现有电厂运维的三维可视化应用情况。介绍了三维可视化平台架构和功能应用,描述了三维可视化与数字孪生等智能电厂的业务结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朴在林  郭丹 《电气时代》2007,(12):68-70
VRGIS是地理信息系统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目前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热点和前沿方向之一.配电网的可视化研究也逐步由原来的二维过渡到三维,因此将VRGIS技术应用到配电网的管理和设计中是"数字电力"发展的必然方向.  相似文献   

5.
程鹏 《电气自动化》2021,43(5):1-3,47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产生了许多电力数据,这些电力数据有着非常显著的空间数据场特征.将空间数据场及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结合起来,有助于电力工作人员的人机交互,能够快速识别和判定电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寻找到其中的异常并精确定位.提出了基于LOD思想及BP数据挖掘技术的融合数据可视化技术.通过仿真分析可以看出,提出的并行融合算法具有高效、快速和精度高等特点,能够提升电力生产效率,有效解决大量电力数据难以理解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张弛  张自强  赵博  柴彦 《电气时代》2016,(4):107-109
在目前的电力行业中,存在数据不全的、不及时的并且其数据流向是单向的,不能通过有效的手段将分析结果反馈到各专业部门。基于这个问题,三维可视化技术的应用价值在于将监测和分析成果推广到各专业,从而产生实效,更好地实现科学分析上的数据广度的价值,保证系统兼容性、稳定性又尽可能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可视化相关项目需要完好地继承前期的建设成果。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和发展,单一系统已经无法对智能电网的状态进行完整地描述、监控和分析,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设智能电网综合可视化平台,分析可视化平台的总体建设目标和系统架构,介绍系统在技术上和功能上的实现方法,认为该平台可直观和详细的展示智能电网信息。  相似文献   

8.
电网企业信息可视化建设的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可视化技术的含义及其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情况,结合我国电网企业的现状,分析了信息可视化在电网企业管理中的价值.从管理决策的角度出发,基于对信息可视化展现方面探索性的内容设计和技术架构,提出了公司信息可视化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核电站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建设成本高、周期长、拓展性低等问题,提出一种面向核电站电气设备的三维可视化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核电站电气设备的三维模型、逻辑功能及IEC 61850通信模块的仿真实现,与可视化组件的底层通信模块进行连接,以实现对整个核电站电气设备的三维可视化调试与仿真.最后通过试验证明,该技术能提升核电站三维仿真系统的开发效率,并节省了成本.  相似文献   

10.
结合三维可视化技术、管道在线监测和状态计算,描述了电厂四大管道和支吊架监测系统的结构组成、数据处理、模型建立以及系统模块的整合开发过程;同时介绍了应用于上海吴泾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电厂四大管道和支吊架监测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可为同类型发电机组投运期间的技术监督工作提供借鉴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发展迅速,应用范围广阔,成为众多领域的研究热点。VR是图像技术、人机交互技术等多维整合形成的沉浸式展示方式,其基础是光环境的可视化和视觉交互,对于光环境可视化的模拟精度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VR技术的应用边界及深度。因此,探索VR对光环境进行精确可视化对推动其在更广阔的领域进行更深层次的应用具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及学术价值。本文系统梳理了VR技术在光环境可视化领域研究的发展进程及前沿热点;介绍了当下沉浸式虚拟光环境(immersive virtual lighting environment,IVLE)的构建原理、常用方法、软件及设备;剖析了国内外应用IVLE替代真实空间光环境探索人因光环境研究的优势、评价方法及评价因子;最后,对既有研究进行了分类分析,梳理出VR技术在光环境可视化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及科研、应用价值。本文可以为VR技术用于光环境领域的工程及科研工作提供较系统的认识,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及经验支持。  相似文献   

12.
面向公共电网GIS平台的电网地理图形应用架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级公共电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独立部署的技术发展趋势突破了传统的直接基于GIS平台开发应用系统的技术框架。提出一种新的以公共电网GIS平台为中心的电网地理图形应用架构,以适应技术发展需要。通过深入分析电网企业GIs图形应用需求,提出公共电网GIS平台应成为一个位置感知与电网感知相结合的应用透明的平台设计思想。将架构涉及的应用系统归纳为4种主要类型,并结合典型应用场景给出了4类系统与公共电网GIS平台数据共享与功能互动的具体集成方案,实现了各类应用系统与平台之间数据分布和功能协同的优化。该架构方案在国家电网公司“SGl86”工程中得以实际应用,可充分发挥公共电网GIS平台的中心枢纽和基础支撑作用,并保障整个电网地理信息、设备信息和拓扑信息等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电力调度信息纵向交换的难题,提出并开发了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的纵向数据交换平台建设思路,通过统一的数据交互服务规范及数据标准,以及接口服务与数据处理平台的松耦合集成,实现数据处理业务和交换功能的分离,提高可重用数据交互服务的粒度。该平台的实现为南方电网的一体化调度提供了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并为一体化电网运行智能系统建设作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电网企业内部信息与通信各自相对独立的业务范围、技术架构以及管理模式,已经与信息通信技术发展和智能电网、信息化企业建设的新需求不相适应。如何高效高质构建信息通信业务新模式,实现两大专业的融合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结合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通信融合的深度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融合框架,具体阐述了信息通信在管理、建设、运行、客户服务、人才队伍等方面融合的主要做法以及融合推进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电网飞速发展、智能电网的建设及海南国际旅游岛战略地位的提升对电网全景展现提出了迫切要求文章阐述了目前电网全号展现的研究进展,讨论了海南电网全景展现系统的构架及功能组成,对系统建设涉及到的可视化模型定义、综合可视化展示、智能信息集成、流媒体级联及智能告警等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并对系统在海南电网公司应用的情况进行简要说明。最后阐述了该系统在未来电力系统应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网格技术的电力信息资源整合方案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信息网格的特点和利用网格技术实现信息资源整合的思路,设计的电力信息网格平台框架由网格系统管理节点、网格公共服务节点、本地资源服务器及用户网格应用服务4个部分组成.前2部分提供网格基础服务,后2部分提供网格应用服务.给出了实现电力信息网格内信息资源共享的方案.  相似文献   

17.
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针对建设坚强智能电网的需求设计了全新的系统构架。文章阐述了电网GIS空间信息服务平台的关键技术和典型应用,并描述了其在坚强智能电网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李向楠 《电力信息化》2012,10(10):87-91
数字湖南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是"数字湖南"规划的权威空间信息支撑平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全省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应用展现。电网GIS平台是国家电网公司建设的重点以地理信息为背景,实现电网资源的结构化管理和图形化展现的一体化平台。依托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提供的图形服务,采用前置机的方式实现电网GIS平台与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地理空间信息的安全交换。在共建共享的政策法规和技术框架内,以多种形式实现数据共享和服务共享,做到集约化建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国内电力调度信息披露系统普遍存在数据不完整、披露方式不规范、分析展示技术手段滞后等问题,提出南方电网调度信息披露平台的设计方案。该方案实现了"1+X"数据汇总机制、分对象的信息发布模式,具备多维分析的指标报表展示方式,符合所有关于电网调度信息披露法规要求,并能全面满足不同披露对象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