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压器抽头和无功补偿对系统无功电压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杜治 《湖北电力》2001,25(5):7-8,57
通过对两卷变压器的数学模型进行分析,讨论了两卷变压器抽头调整后,变电站各侧电压及无功功率的变化;无功补偿对变电站各侧电压及无功功率的影响;实际电网生产运行中,无功补偿与变压器抽头的配合调整。并以湖北电网为例给出了算例进行验证,以供电网调度与变电站运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蔡百川 《上海电力》2005,18(3):241-245
电力系统的电压是通过发电机、变压器分接头和无功补偿装置等设备控制无功功率来调节的,如何在满足电压要求的条件下,使得配置的无功补偿容量较为经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针对不同的负荷功率因数情况,以辐射网络为例,研究了在220kV变电站选择无激磁调压变压器时,站内为满足电压要求,需要配置的较为经济的无功补偿容量。此外,对电缆进线的220kV变电站的无功补偿配置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旭 《黑龙江电力》2014,(1):25-29,34
分析了地区放射电网无功补偿容量对网损的影响机理,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无功补偿电容投资成本和网损,建立了无功补偿电容的优化配置方法.在满足母线电压约束条件下,依据网损造成的经济损失,设计了地区电网无功补偿容量,提高电网运行经济性.同时,通过算例验证了所设计的无功补偿电容优化配置方法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电网负荷的日益加重,许多变电站都需要加装无功补偿装置。经济合理地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对提高输送能力和降低电网损耗具有重要意义。在深入研究变压器和线路无功损耗产生机理的基础上,结合变压器和线路的实际运行情况,提出220 kV变电站无功补偿容量的实用计算方法。并利用该计算方法计算了山东电网某220 kV变电站需要的无功补偿容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及电力工业发展,线路走廊日益紧张,电力电缆在高压电网的建设与改造中得到更多的应用。针对济南地区电网无功电压的现状,通过新改线路和现有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和运行经验,计算高压电缆产生的充电功率,以设计、运行和维护简便为出发点,提出一种城市电网110kV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容量的工程算法。使用算法增加的无功补偿装置能对补偿后的结果进行计算和分析,有效减少电网无功充电功率流动,提高上级变电站主变高压侧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地调自动化主站系统电网区域电压无功控制中出现的无功过补偿、电容和主变压器抽头操作过于频繁的问题,对电网区域电压无功控制技术与变电站的无功动态补偿系统的联动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在一座110 kV变电站安装了一组无级调节电抗器及其控制装置,使其与主站系统的区域电压无功控制相互配合对站内的无功装置和主变压器抽头进行控制。结果表明联动控制效果较好,在对电网电压和无功电压进一步优化的同时,消除了电网无功过补偿、电容和主变压器抽头操作过于频繁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针对城市110kV变电站进出线线路电缆较多,导致负荷低谷期间无功倒送、网损增大、电压越限等问题,提出了一种适应线路电缆化的110kV变电站无功装置配置方法。建立高峰/低谷负荷功率因数模型,根据无功补偿容量模型分析不同负荷条件下的无功补偿容量值,通过建立无功补偿功率因数模型验证无功补偿容量值的合理性并进一步迭代计算,得到了精度较高的无功配置容量方案。  相似文献   

8.
所谓无功优化是在各级电压主变二次母线有功和无功负荷一定的条件下,合理地调整变压器分接头,调节电源(包括补偿电容器)无功出力,在满足系统电压水平要求下,达到使电网网损最小。通过对沧州电网5座220kV变电站和22座110kV变电站的计算,获得可观的降损...  相似文献   

9.
10kV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变电站集中补偿和配电变压器低压侧分散补偿存在的不足,提出在10kV配电网中采用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达到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线损、改善电压质量的目的。从工程实际出发,确定了总体设计方案和元器件选取原则,设计了专用控制器,研制出10kV柱上无功自动补偿装置。该装置将一次和二次元件集成于户外箱体内.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成本低廉、安装维护方便。采用电压无功综合控制策略,以电压无功平面内的七区图作为投切判据,避免了投切振荡现象。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永州南电网发展现状,该地急需动态无功补偿装置进行无功和电压平衡。本文通过对多种无功补偿装置的比较,在永州南500 kV变电站选用TCR+FC型SVC,并对SVC各支路配置进行分析计算,得出配置参数。该套SVC将作为湖南电网仅有的一套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对于湘南电网的电压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配置应整体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避免经长距离线路或多级变压器传送无功功率。无功平衡优化降损是指通过合理规划电网变电站层、配电线路层、配电台区层、用户补偿层各级无功补偿点位置、优化补偿容量、提升现有无功补偿装置利用效率等无功平衡优化手段,使传输线上流动的无功功率减少,是实现电网降损的重要途径。提出一种多层级协同补偿的配电网无功平衡优化降损方法,该方法采用自下而上、分层分区、就地平衡的原则,各级无功补偿优先考虑本层级的无功就地平衡,兼顾变电站层、配电线路层、配电台区层、用户补偿层四个配电网层级间的协同配合,在配电网各电压等级间形成四级联动,最大程度实现无功就地平衡优化,使传输线上流动的无功功率减少,有效实现配电网降损。  相似文献   

12.
在对广西电网500kV系统和220kV系统进行分析计算的基础上,阐述了电网无功电压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电网无功补偿方案、变压器抽头调整方案和发电机进相运行方案;指出了电网中需要采取安装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和低电压切负荷措施的地点及数量;详细分析了这些方案和措施对于降低网损,提高系统电压水平,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以及联络线输送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阮映琴 《上海电力》2009,(3):238-241
上海电网是典型的受端电网,近年来区外来电的注入、大容量机组的增加以及高阻抗变压器的应用等,对变电站无功补偿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在分析上海电网无功配置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500 kV电网、区内电源、220 kV输电线路、主变等电网主要设备对无功补偿的影响和要求,提出了上海220 kV电网无功补偿配置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电网中无功分量在电网中产生的网损与无功平衡的关系后,提出了无功补偿度K的概念,并将其作为无功电压优化控制策略的重要判据。无功补偿度能描述变电站电容器在投入前后系统无功功率补偿的平衡程度,即欠补偿、全补偿、过补偿和电网损耗情况,并在无功补偿设备(电容器)投入与切除和主变压器有载调压开关调档之间做出选择,最小化无功潮流在电网中的传输量,有效地降低电网中的有功损耗,改善电压质量。  相似文献   

15.
系统分析了福建省三明地区电网的发展现状。针对三明地区电网存在的电压水平、网损等具体问题 ,建立了基于灵敏度分析的无功优化配置算法的数学模型。在现有无功配置的情况下 ,考虑多种负荷和丰水、枯水季节及检修运行方式的情况 ,通过对电网进行分析计算 ,形成无功补偿优化配置的方案。从而降低无功补偿设备的投资费用 ,提高三明地区电网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其计算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根据揭阳10kV配电网的实际现状,提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前推回代法计算网络潮流,利用无功矩法确定补偿点和补偿容量。通过安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及其容量的优化,能够在最大投资收益前提下,提高揭阳10kV配网的电压合格率和降低运行网损。  相似文献   

17.
根据揭阳10kV配电网的实际现状,提出了配电网无功优化的数学模型,采用前推回代法计算网络潮流,利用无功矩法确定补偿点和补偿容量。通过安装低压无功补偿装置及其容量的优化,能够在最大投资收益前提下,提高揭阳10kV配网的电压合格率和降低运行网损。  相似文献   

18.
赵前扶 《电测与仪表》2018,55(11):41-44,57
针对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问题,建立了以最小网损为目标函数的无功补偿优化模型,运用改进内点法对优化模型进行求解.并对在配变低压侧根部一点配置补偿装置无法解决的低压配电网网损等现象,提出了在配变低压侧三相线路上多点分布配置无功补偿装置的优化方式,先以所有负荷节点做为待补偿点用改进内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得到理想配置方案后,考虑到补偿的经济性及检修方便等因素,选定几个最终补偿点进行无功补偿装置配置.对实际的低压配电网进行了分析计算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9.
电力系统无功供给不足或无功分布不合理是影响电压质量的主要原因,保证无功补偿和无功平衡是提高电压质量的基本前提,而实现无功的分层、分区就地平衡也是降低网损的主要原则和重要手段.目前,多数农网系统的无功补偿配置都存在着问题,因此本文通过对唐山玉田农网35 kV变电站无功补偿情况的调研和分析,指出在农网变电站无功补偿装置设计...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电网中常用的无功补偿方式,通过实例对农村排灌变压器增加无功补偿后的节能降损效果进行了分析,认为在农村排灌变压器上加装无功补偿装置,可有效提高功率因数,对节能降耗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