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八届全国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在上海召开第八届全国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于1994年11月3日至6日在上海举行。本届学术交流会由上海钢铁研究所、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和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共同主办。本届会议执行委员会成员单位为上海钢铁研究所、上海有色金属研究所、...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9届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于1998年11目16日至19日在广州召开.来自全国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工矿企业的代表共90多人出席了本届会议。本届会议收到论文88篇,会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第9届全国难馆金属学术交流会文集—一难馆金属科学与工程.整个会议交流十分活跃,学术气氛浓厚。发表综合评述文章7篇,钨及其合金专题论文对篇,锡及其合金专题论文ZI篇,钽铌及其合金专题论文12篇,错及钻合金专题论文8篇,其它专题论文5篇.这些论文反映了我国难熔金属工业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难熔金属专家股为宏教授,在会上做…  相似文献   

3.
1985年10月21日~25日,在沈阳召开了第五届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本届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是由沈阳有色金属加工厂、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和宝鸡稀有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专业组、中国金属学会和稀有金属情报网的活动计划,第四届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于1982年6月15至19日在上海松江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冶金工业部、中国科学院、核工业部、航空工业部、电子工业部、兵器工业部、船舶总公司、航天工业部、轻工业部和教育部等十一个部、委、总公司的54  相似文献   

5.
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部科技司、上海市金属学会和河北省金属学会联合举办的第六届全国板带学术交流会,于1992年11月7日到11月10日在上海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来自各省市钢铁企业的厂矿单位、研究院所和有关大专院校共189人,提供论文共76篇,其中中厚板18篇、热连轧20篇、冷连轧13篇、窄带钢9篇以及综合报告16篇,大会还组织了有关专家就当前国内外关于宽窄板带和冷、热连轧等方面的生产状况作了详尽的综合分析,并提出了发展前景的意见,与会代表受到很大启发。大会后按综合、中厚板、热连轧、冷连轧及窄带钢五个专业组分别开会,宣读论文进行交流,并就八五期间的生产技术、品种发展规划以及技术改革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还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真所谓群策  相似文献   

6.
《无损检测》2002,24(12):549-549
20 0 2年 11月 11~ 12日在上海核工业无损检测中心召开了第六届全国电磁涡流学术交流会 ,参加会议的有全国无损检测学会副理事长蒋危平、秘书长徐永昌、学会涡流专业委员会正副主任及委员、全国各省市及香港、俄罗斯的电磁涡流专家学者 30多人。电磁涡流论文集共收论文 2 4篇。会上专家学者就电磁涡流的国际动向和国内前景以及磁记忆、远场涡流、漏磁应用等电磁涡流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了讨论 ,交流气氛活跃 ,香港和俄罗斯专家也分别介绍了他们在电磁涡流方面应用的新技术。会议期间还组织参观了正在上海国际展览中心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质…  相似文献   

7.
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轻工协会、中国电子学会、中国钨业协会联合召开的第五届钨钼学术交流会,于1989年12月9~12日在中南工业大学举行。参加会议的有科研院所、生产厂矿、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中青年科技人员共112人,提交大会的论文67篇。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二届难熔金属及钛合金化学分析学术交流会于1982年10月16日至20日在杭州召开。参加会议的有51个单位、87名代表,会议共收到论文报告61篇,包括化学分析、光谱、X萤光光谱、电化学分析、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气体分析等,还特邀南开大学石慧  相似文献   

9.
10.
第 12届全国残余应力学术交流会议于 2 0 0 2年12月 9~ 12日在武汉市召开 ,来自全国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工厂等有关单位的学者、专家及工程技术人员共 77人出席了会议。考虑到目前很多青年科技工作者加入到测定与研究残余应力的行列 ,会议邀请了一些著名学者和专家介绍有关残余应力的定义、分类与产生、测试原理与方法、测量数据处理、X射线应力仪、残余应力与材料性能等基础知识 ,使与会代表深刻地认识到残余应力测试与研究的重要意义。郑文龙教授、王仁智研究员、李家宝研究员、姜传海教授、庄同信高工和吕克茂高工等分别作了“残余应…  相似文献   

11.
第2届全国涡流检测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9月12~14日在上海召开,与会代表共40余人。 会议收到论文22篇,宣读与交流12篇。其中,有关计算机模拟计算、智能仪器和自动化技术的论文约占36%。例如用神经元网络识别涡流检测信号、用高次谐波法检测机械零件硬度和锅炉钢管的智能化涡流探伤等论文充分反映了近年来国内涡流检测在机理研究、仪器研制和实际应用等方面都有较大的进展,并跟踪了世界先进国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第七届全国钛冶炼学术交流会,于1993年11月4~6日在贵阳召开.这次学术交流会是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稀冶学委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稀有金属信息网和钛科技协作组联合召开的.这次会议的主办单位为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和贵阳铝镁设计研究院.会议收到的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我国海绵钛冶炼的科研和生产水  相似文献   

13.
第十届全国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将于 2 0 0 2年 1 0月 2 2~ 2 5日在湖北宜昌市召开。此次会议系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中国金属学会、中国科协、中国钨协、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共同组织。召开第十届全国难熔金属学术交流会的目的是为研讨当今难熔金属材料及技术研发、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探讨我国“十五”期间及加入 WTO后难熔金属行业发展战略 ,促进其合作与交流 ,积极推动我国难熔材料产业的跨跃式发展。此次会议将就有关 W、Mo、Ta、Nb、Zr、V、Hf、Cr等难熔金属、合金及化合物 (含陶瓷、金属陶瓷、硬质合金等 )的组织、性能、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4.
第13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于2008年9月15日~18日,在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举行。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是我国最高水平的钛行业科技大会,每3年举办1次,目前已经成功举办了13届。此次会议由中国有色金属学会主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25所承办。来自全国76家大专院校、科研及生产机构的钛行业专家学者共计368名代表参加了此次盛会。  相似文献   

15.
全国第三届NDT新技术学术年会于1996年10月25~28日在苏州市召开,到会代表48人,其中包括德国ASCON公司和Fraunhofer研究院等四家参展厂商.会议共收论文40多篇,编入论文集38篇,大会交流25篇,包括微波NDT工作站、红外智能化扫描仪、脉冲加热红外热成象、康普顿背散射技术、复合材料超声三维成象、激光数字错位散斑干涉计量术和动态超声图象处理系统等新方法、新技术、新样机及新思想.会上介绍了台湾地区无损检测现状.这次会议的三个特点是:①新的力量迅猛发展,有大量  相似文献   

16.
《稀有金属快报》2010,(11):20-20
2010年11月19日上午,由宝钢股份和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共同举办的第十四届全国钛及钛合金学术交流会在宝钢宝山宾馆召开。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春晓,中国工程院院士周廉,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会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理事长康义,宝钢股份副总经理、特钢事业部总经理庞远林,  相似文献   

17.
第13届全国钛及合金学术交流会于2008年月15日~18日,在素有九朝古都之称的洛阳举行.  相似文献   

18.
<正> 冶金部轧钢情报网第六届全国无缝钢管生产技术经验交流会于1988年11月17日至25日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全国无缝钢管生产、科研、设计、制造和院所64个单位107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宜昌市徐副市长和和市经委、市科委、市冶金工业公司及会议东道主——宜昌市钢管厂的领导莅临大会并讲了话。冶金部钢加工公司的特邀代表王玉瑾工程师在大会上作了重点发言。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二届旋压技术交流会于一九八一年十月二十六日至十月三十日在湖南湘潭召开,这次会议是由第五机械工业部生产技术局负责组织领导,由各部属企业、院校、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