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朱小雷 《华中建筑》2011,(10):78-81
广州西关作为旧城区的空间核心及城市文化代表,其更新改造问题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谊文以经过一定程度整治后的广州西关社区的典型公共街角空间为研究对象,基于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视角,综合利用问卷调查、观察和访谈的方法对目标空间环境进行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POE),深入分析影响当地居民环境取向和主观评价的内在因素,剖析环境更新与居民生活空间需求之间的关系,总结环境更新的正反经验。以期为进一步的城市公共环境的整治积累第一手的反馈数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广州举办六运会、九运会前后,其选址、规划和建设策略对于广州城市结构发展产生的重要影响,提出城市新区进行重大节事建设所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并以2010年亚运会为例,对广州亚运城的建设思路进行了剖析,通过分析其战略高度与恰当角色之间的矛盾,对比广州新城建设的理想与现实状况的差异,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反思在重大节事建设过程中所应当保持的理性务实的策略态度,并对亚运城的发展提出策略建议及展望。  相似文献   

3.
广州作为千年商都,其城市商贸空间跟随城市的发展,一直处于更新演变之中,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有其鲜明的特点。但在近些年,广州的老城区呈现出更新动力不足的趋势,老城设施陈旧、人口流失、房屋失修、房屋空置率提高等问题,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找寻突破口,该文借助康泽恩城市形态学分析法,回溯城市物质形态的历史过程,结合城市空间结构演变机制理论,以状元坊这一著名商业街为例,分析广州历史城区商贸空间在不同时期其演变的特点及动因,并从政府力、市场力、社会力三大影响因素,指出广州城市更新动力来源及特点,分析导致衰败的原因,发掘未来能够推动历史城区更新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广州白鹅潭地区的发展历史、现实状况、城市设计与规划实施等层面,分析探讨了该地区的空间形态特征以及结合城市设计开展保护与更新所需要注意的规划措施、设计方法、历史建筑的修复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2011年,广东省在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强的理想城市”的目标。理想城市一直以来就是人类不断追求的梦想,本文在系统总结前人关于理想城市的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针对理想城市这一多解命题,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尺度探讨了理想城市模式;基于理想模式,深入剖析了当前中国城市发展中的“旧观念”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约翰·弗里德曼教授对于中国城市发展建设“六个转变”的思路,从“精细规划”的角度,探讨我国理想城市建设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西双版纳傣族村落旅游与村落保护受到多方面的重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村民生活的改善,许多村落的发展实践显得不尽如人意,但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勐罕镇的傣族园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开发模式后,在旅游和保护之间都取得良好成效。通过对傣族园及其他村落的对比研究,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与保护历程和措施进行分析,总结其相关经验,并指出适合自身特点且政府、公司、村民及游客四方“共赢”的保护开发模式,为其他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科技产业园发展历程的角度分析了创新型城市发展背景,根据创新型城市的社区特征,提出3R社区概念,并以广州国际创新城启动区的规划为例,探索了采用3R社区塑造创新型城市空间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结合广州西关地区的改造复兴,探讨如何建立区位背景、历史建筑、传统街巷、人文民俗和环境风貌间的相互适应性,使得天独厚的人文要素、空间形态和自然环境相得益彰,从而营造旧影新韵并存、岭南风情再现的城区空间。  相似文献   

9.
10.
广州南海神庙与台湾妈祖庙从历史起源、发展模式与信仰族群上都有许多相类似或可相互参照的特征,将这两种信仰就其建筑之装饰文化上进行比较,则更容易体察两者与地区之间的文化异同。本文选取台湾四座较具代表性的妈祖庙与广州南海神庙进行装饰之参照,分别从庙宇屋顶、屋身与台基三个部分,剖析两者之间装饰文化与审美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当前农村住宅的功能特点,通过探讨当前农村住宅中居住和生产空间的关联模式并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中规划和住宅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丁圆 《建筑创作》2007,91(1):132-139
城市的街道既有便捷交通功能,同时又体现了城市的形象,是人们认知城市的首要的,也是最直观的体验场所。本文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社区为例,试从街道空间的利用现状出发,把握街道空间形态的景观个性和特征,找出其问题点。同时,考察街道空间的利用状况,调查分析和整理利用者的社会属性、行为、利用理由以及和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重新审视街道空间的使用价值,探索解决街道景观规划设计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的居住社区分化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带来的后果正在不断显化。如何优化居住空间成为一个现实的挑战。文章提出了居住空间优化的目标,优化的现实障碍以及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公共空间的层次与变迁——村落公共空间形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志敏  郑孝正  彭昕 《华中建筑》2008,26(8):141-144
以河南原阳东圈村公共空间的考察为基础,对由各种社会组织形态的变迁引发的村落公共空间层次及变迁逐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刘博  卿粼波  韩龙玫  龙瀛 《风景园林》2022,29(1):95-101
人及其活动是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核心,聚焦人及其活动的公共空间活力测度一直是人本尺度城市研究的难点.针对公共空间活力表征问题,提出了基于人群轨迹聚类的空间活力表征新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视频的多目标跟踪技术提取人群运动轨迹,并对轨迹聚类分组处理;根据轨迹类别的多样性和结构的差异性,提出了新的"空间轨迹熵"来反映公共空间人群...  相似文献   

16.
常健  肖平 《华中建筑》2014,(1):10-13
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今天,人们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休闲在人们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对社会公益性休闲建筑也有了新的要求。该文针对公益性休闲建筑的中庭空间中的行为进行分析研究,论述了该空间中人群的构成、使用者的心理需求、行为模式的特性,分析了该空间中使用者的活动规律,得出行为模式对社会公益性休闲建筑中庭空间形态的要求。从而服务于设计实践的需要,使得这种公益性的休闲建筑空间能更好地为市民的生活服务,使人们在休闲生活中拥有更多的交流交往。  相似文献   

17.
浦欣成  贺勇  裘知 《新建筑》2013,(4):119-122
9 m×9 m×9 m的立方体生活空间是一个准建筑设计课题,在建筑学基础训练中属于承上启下的环节。该课题一方面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体验,尝试通过对生活事件的感悟提炼设计概念,并结合对生活情境的预设发展建筑设计;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的生成规则,引导学生采用简洁、理性的方式塑造形体与空间;最后提出在设计教学环节中,可以视具体情况采取适度宽容的态度,以鼓励创新。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对中国传统居住空间的分析,探讨了居住空间的构成形式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分析了传统居住空间中所蕴合的文化观念和伦理观,以及传统文化思想、环境空间与居住空间的相互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孙皓 《中外建筑》2013,(8):56-57
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质是解决人类居住环境问题、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探讨文化符号、生态设计、回应场地、可持续设计几个主流方向,以及国内外居住空间设计创新的实际案例,指出多元方向是居住空间创新设计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侯晓蕾 《风景园林》2019,26(6):8-12
随着城市建设进入由增量转向存量的阶段,渐进式的微更新成为城市更新和改造的主要模式。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力、提升建成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新方式。主要以北京、上海为例,对城市微更新的发展背景加以分析,对微更新背景下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多重含义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总提出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微更新途径,分别是边缘空间的整合和触媒方式的选择、场地历史文脉原真性的挖掘和社区居民社会生活方式的保护、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和责任规划师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