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庆杏南油田注水井压裂酸化效果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力压裂与酸化技术是油气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对于低渗透油田,通过压裂、酸化技术提高注水井增注强度,不仅可以提高单层的注入量,而且可以调整层间矛盾,因此,对保持地层压力,提高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注水井压裂、酸化前后注水量递减规律的分析,在对大庆杏南油田189口注水井注入量的变化进行统计基础上,建立了注水井注水量与各种主要影响因素的函数关系,通过拟合计算证明该模型适应杏南油田注水井压裂、酸化效果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保持地层能量开采是保证低渗透油藏稳产高产的关键,低渗油田往往采用注水措施来提高油田的采出程度和采油速度。为了提高注水量和更好地保持地层压力,需要对注水井进行压裂,但是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压裂会导致油藏非均质性增强或油井水淹,因此模拟压裂与未压裂时注水井的动态,研究低渗透油藏中注水井可否进行压裂是必须的。流线模型具有计算精度高、计算速度快和收敛性好等方面的优势,采用流线模型模拟低渗透油藏注水井的动态,以胜利油田某区块为例对注水井裂缝参数进行优选,取得了良好的优选结果。  相似文献   

3.
低渗油藏注水井压裂增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油田的高速开发中,注水井为地层能量的补充、稳产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针对鄯善油田低渗油藏,从注水井地层现状评估、影响注水井注水量的原因、以及注水井增注的针对性措施这三个方面,论证注水井的压裂增注方法.  相似文献   

4.
清水压裂技术增注机理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油气藏在注水过程中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注水压力也会相应上升。清水压裂技术为解除近井地带污染、降低注水压力、提高注水量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总结了清水压裂技术的机理和选井原则,并根据油田实际生产情况,对4口注水井实施清水压裂措施,成功率达到100%。截至2006年12月累积增加注水量6500m^3,增注效果明显,显著提高了注水开发效果,为油田下一步注水开发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应用油藏模拟、水力裂缝模拟,研究青海尕斯库勒油田E3^1油藏注水井的压裂问题,对注水井在压裂后的注水量及面积波及系数进行了预测,并用于注水井的压裂设计,施工后,取得了好的增注效果,计整了吸水剖面,使油藏得到更有效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随着胡尖山油田注水开发的深入,部分注水井注入压力升高,在常规压力范围内完不成配注量的要求。为进一步挖掘剩余潜力,提高区块注水效果,分析了注水井注入压力上升原因,进行了注水井增注治理措施。在地面增注工艺方面,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了系统提压增注、注水管网局部提压增注等治理措施,开展了微弱酸在线酸化降压增注实验,提出了各地面增注工艺措施的适用性,介绍了微弱酸在线酸化降压增注实验进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疏松砂岩油藏注水井出砂日益增多的现象,研制开发了一种注水井防砂挡砂装置。这种装置采取上、下挡砂器和金属毡防砂管相结合的方式将地层出砂阻挡在油层部位,防止地层出砂砂埋注水管柱,同时将地层出砂限制在油层部位,形成自充填挡砂层,提高了防砂效果。SDS23-8注水井下入带有防砂挡砂装置的空心分层注水管实施分2层注水,各层配注量均为20m3/d,管柱一次下井成功。目前该井吸水正常,注水压力5.5MPa,上、下层注水量分别为23.16m3/d和19.91m3/d,能顺利实现分层注水,各层注水量稳定,达到了分层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超深井压裂提高增注效果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新疆塔里木盆地超深井砂岩储层加砂压裂增注技术的研究与现场实施。新疆塔里木DH油田C储层井深近6000m,注水井经大型酸化后注水效果差。为改善区块注水效果。稳定油井产量,对目标区块地质情况、改造层段问题进行全面分析,在压裂施工设计、材料选择、管柱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技术措施并投入现场应用,施工后注水效果明显改善,初步解决了超深井增注问题。对类似的油气区块加砂压裂以改善注水油藏注水效果,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增压注水技术就是在原设计注水系统中,再安装增压泵,用以提高注水井井口压力,从而提高注水量。华北油田采油三厂对8口注水井进行了增压注水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增压注水效果好、有效期长、经济效益高,尤其适用于油层条件较差、酸化增注无效的注水井。  相似文献   

10.
目前海上油田防砂完井注水管柱不具有洗井功能,注水井长期注水会有污垢、有机沉积、腐蚀物质以及杂质等注入地层,使得注水压力上升、注水量降低,严重影响注水效果;长时间不洗井会出现管柱上提困难,造成大修作业,增加注水井作业成本。鉴于此,将注水管柱配套反洗插入密封工具、防返吐工作筒和配水器工具,可实现注水井不动管柱注水、反洗工艺技术切换,加强海上油田防砂完井井筒维护与管理,提高注水质量,降低注水井反洗成本,缩短施工周期,增强注水效果。现场应用情况表明,经过反洗的注水井注水压力降低,地层吸水指数提高,注水井分层配注量明显增加;井筒及近井地带得到了清洗,井筒内污垢、腐蚀物和杂质均被清除,解决了钢丝作业遇阻问题,改善了注入水质,增强了水驱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盆地超低渗透油藏储层致密、物性差、孔喉细微,是典型的低压、低渗、低丰度油藏,超前注水和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可提高其开发效果.文中以最具代表性的华庆油田长6超低渗透油藏为研究对象,结合注采井网根据水平并段与注水井的相对位置,将常规压裂和体积压裂进行组合设计,在距离水线较近的井段实施小规模压裂,距离水线较远的井段实施大规模体积压裂.该方案的实施,在减小早期水淹风险的同时进一步扩大了储层改造体积,提高了人工裂缝和井网、注水的适配性.同时,开展了8口水平井新型压裂设计的矿场试验,与采用常规压裂设计的邻近水平井相比,试油产量提高20 m3/d左右,投产初期3个月累计产油量提高184t,含水率较低且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杨凯  王新亮  陈旭  樊虹  王冬  任强 《海洋石油》2022,42(4):48-51, 56
随着渤海油田的开发,注入水与储层水质不配伍,引起井下管柱腐蚀、结垢,造成储层污染、堵塞和注水压力升高等问题。常规酸化手段存在二次沉淀、有效期短等问题,通常需多轮次解堵,导致解堵费用较高。为达到注水井降压增注的目的,借鉴油井压裂增产的原理,提出通过清水微压裂解堵且不加砂的方法在储层附近形成微裂缝,再复合螯合酸化技术,提高酸液波及系数和指进,阻止成垢离子二次沉淀。该技术在渤海某油田注水井现场应用结果显示,该井作业后注水压力显著下降,日注水量及视吸水指数均大幅度提高,生产7个月后日注水量依旧保持平稳,无明显波动,表明微压裂酸化复合解堵技术具有改善储层渗透率、降低注入压力、增加注水量,且作用周期长的特点,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彭水区块水平井清水连续加砂压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常温低压页岩气藏的开采效益,开展了彭水区块水平井清水连续加砂压裂技术应用研究。根据前期邻井同层的压裂数据,进行了彭页4HF井的压力预测和拟合,论证了清水加砂压裂的可行性。计算表明,彭水地区清水加砂时地面施工压力随射孔段深度增加而升高,射孔段深度不超过4 340 m时,施工压力不会超过限压91.0 MPa。彭页4HF井压裂施工过程中,根据压力变化情况实时调整优化压裂方案,逐步降低降阻剂浓度,直至完全停用降阻剂。彭页4HF井后4段全程清水连续加砂压裂,射孔段最深为2 434.0 m,施工压力最高69.2 MPa,压裂加砂符合率105.9%,单井压裂液费用降低约400万元。研究结果表明,清水连续加砂压裂地面施工压力与射孔段深度呈正相关关系,清水连续加砂压裂技术可大幅降低压裂成本。   相似文献   

14.
深层煤层气井压裂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对比研究了柿庄北深煤层区块已成功施工的11口活性水压裂井、5口水力波及压裂井及2口水力喷砂分段压裂水平井,总结分析了这些井的工艺参数及施工效果。活性水加砂压裂井和水力波及压裂井施工风险低,成功率高;水平井水力喷砂分段压裂施工压力高,风险大,需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保障施工安全。该分析结果可为该区块后续煤层气压裂增产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单井控制可采储量是评价滩坝砂油藏开发是否经济可行的重要指标。由于未动用特低渗透滩坝砂油藏存在压敏效应、启动压力梯度、不同压裂方式等特征,难以应用常规的单井控制可采储量预测方法进行预测。基于典型区块静、动态数据,建立直井分层压裂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历史拟合确定启动压力梯度及压敏效应表征公式中的系数,并分析压敏效应和启动压力梯度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油藏参数和开发参数对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影响,确定单井控制可采储量的主控因素依次为:压力系数、渗透率、含油饱和度、有效厚度、孔隙度、压裂缝长、集中度和黏度;通过多元回归方式建立直井分层压裂弹性开发下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主控因素之间的计算公式,经与实际生产井数据对比,相对误差为4.58%,说明公式具有较高的精度,能够满足矿场要求。进一步建立直井体积压裂、水平井多段压裂和水平井体积压裂弹性开发单井控制可采储量与油藏参数之间的预测公式,研究结果为评价滩坝砂油藏动用潜力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长7致密油储层致密、油藏低压。储层天然微裂缝发育程度和岩石脆性评价表明,盆地致密油储层物性对水平井分段体积压裂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以提高水平井多段压裂井网形式和布缝的匹配性为目的,优化了与注采井网相适配的施工参数,结果表明,实现体积压裂的排量为4~8 m3/min,单段砂量40~80 m3,入地液量300~700 m3,并形成了"低黏液体造缝、高黏液体携砂、组合粒径支撑剂、不同排量注入"的混合压裂设计模式。矿场井下微地震监测对比了体积压裂与常规压裂对裂缝扩展形态的影响,结果显示致密储层采用体积压裂的改造体积和复杂指数是常规压裂的2倍左右,且与井网适配性良好。通过开展致密油开发矿场先导性试验,水平井单井初期产量达到8~10 t/d,第1年累计产油量达2 000 t左右,且无裂缝性见水井,证明对于鄂尔多斯盆地的致密油开发,采用水平井五点井网+混合水体积压裂可以获得较高的单井产量和良好的开发效益。该项技术对其他油田的非常规储层开发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技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琰  伍友佳 《钻采工艺》1999,22(2):20-24
特低渗透油藏的开发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但开发特低渗透油藏对稳定国内石油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外以及国内特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实践和部分理论研究成果,探讨该类油藏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开发该类油藏的新技术,主要有:(1)油层改造技术,该技术主要包括:①多缝加砂支撑压裂;②低压油井的泡沫压裂技术;③高砂比压裂;④水力化学压裂技术。(2)油层保护技术;(3)注水注气技术;(4)三次采油技术,该技术包括:①非常规物理振动技术和压裂技术相结合;②化学生热驱油技术;③微生物采油技术;④化学驱采油技术;(5)机械采油技术;(6)水平井技术。  相似文献   

18.
川西深层气藏属于深—超深、致密—超致密砂岩气藏,储层具有破裂压力高和延伸压力高的特点,经过分析,降低施工摩阻是降低施工压力的有效手段。通过施工管柱合理配置、注入方式优化、纤维加砂、延迟交联压裂液、支撑剂段塞等方式,形成了深层气藏压裂改造降低施工摩阻工艺技术体系,并在LS1井进行现场应用。采用多级段塞、小粒径陶粒、低砂比、低伤害压裂液、纤维加砂等降低施工摩阻集成技术,近井摩阻降低了9.47 MPa,弯曲摩阻降低了7.61MPa,同时延程摩阻降低了4~5 MPa,成功完成了80 m3加砂压裂改造。压后日产气1.098 0×104m3/d,日产水为10.7 m3/d。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页岩油具有压力系数低、脆性指数低、纵向夹层多以及非均质性强等特点,采用水平井体积压裂技术可以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但低油价下难以实现经济有效开发。以该盆地矿场实践大数据为基础,建立了体积压裂效果定量评价方法,提出了体积压裂改造策略和下步工程攻关方向。在建立水平井地质工程综合品质分段分级评价新标准和储层类型精细分类的基础之上,基于9口水平井112段产液剖面测试结果得出:I类和II类储层改造段数占比为85.2%,产出占比高达96.4%,为主要产能贡献段;III类储层改造段数占比为14.8%,产出占比仅占3.6%,贡献程度最低;应优先改造I类和II类储层,III类储层选择性改造。影响产能的主控因素依次为:油层长度、进液强度、布缝密度、脆性指数、加砂强度、渗透率、施工排量、孔隙度、水平应力差及含油饱和度。储层物质基础是获得高产能的首要条件,提高缝网波及体积是实现非常规油气产能最大化的重要途径。研究成果可为盆地页岩油水平井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有力助推页岩油规模效益开发。  相似文献   

20.
针对克拉玛依油田克拉玛依组油藏地质特征,优选了全程纤维混注加砂压裂工艺作为下一步增产措施。对XJ—碳纤维进行了室内实验,评价了纤维横向固砂能力、纵向悬砂能力及混纤维支撑剂的裂缝长期导流能力,优选的纤维浓度(0.9%~1.2%)可完全满足施工携砂需要且对裂缝长期导流能力影响甚微。施工时选用国内专用纤维泵及其连接模块,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精度,增加了效率。对现场25井层的应用结果表明,进行纤维压裂措施后比措施前平均日产液量增加了3.2倍,日产油量增加了4.4倍,平均单井累计增产325 t,合计累计增产8 130 t,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