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跃进二号东高点油田是一个长井段、高丰度的复杂断块油田,是一个被断层复杂化、以构造控制为主、受岩性影响的岩性构造圈闭油藏。目前油藏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剩余资源分布复杂,油田开发及稳产过程中发现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2.
山东省高青油田天然能量不足,油藏类型复杂(有岩性油藏、地层构造油藏、构造断块油藏、地层断块油藏),具有含油层系多、油藏饱和度低、胶结疏松和原油性质差等特点。由35条断层把高青油田分为30个块段。主要开发层位为东营组、孔店组。1990年1月进入注水开发阶段,通过逐步完善注采井网,保持地层能量稳定。本文对该油田的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黄骅坳陷王官屯油田是复杂断块油田,油藏类型多样,主要有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及构造-岩性油气藏等。在总结油藏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油藏的主控因素,平面分布主要受控于膏岩的分布,有膏岩发育的区域,油气聚集于膏岩之下孔店组,无膏岩区域油气分布在沙河街组;构造作用控制了圈闭的形成和油气的运移;储层的变化也决定了油藏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4.
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为松辽盆地中浅层重要的增储潜力区之一,受构造样式多、断层分割强和沉积相变快等因素影响,油藏类型多样及油水分布复杂.本文利用测井、录井和生产动态等资料,对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进行单一圈闭划分及油藏动静一体化精细解剖.研究结果表明:葡南油田葡萄花油层主要发育岩性、断层-岩性和构造3种类型油气藏.受背斜构造北西高南东低、东西向断层分割和储层砂体连通性顺源变差等因素影响,岩性油藏发育在砂地比值低的背斜构造边缘区;断层-岩性油藏发育在断层发育和砂地比值中等的背斜构造斜坡区;构造油气藏发育在砂地比值高的背斜构造主体区.岩性油气藏储层表现为"非干即油"的特征,油主要发育在孔隙度大于18%的高物性水下分流河道和主体席状砂中;断层-岩性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反向断层下盘,受断层侧向封挡和水下分流河道优势输导共同控制垂向上主要聚集在低水位期的葡Ⅰ4-葡Ⅰ9小层;构造油藏主要分布于背斜构造高点,整体上表现为上油下水特征,油气分布不受微相类型和储层物性控制.  相似文献   

5.
新立油田属于低孔低渗透率构造岩性油藏,目前采收率较低,剩余油分布较为复杂而且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关键技术是以精细油藏描述成果为依托,以完善注采井网和井网调整为手段,优化井位部署,挖掘油田潜力,实现了油田产量和采收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纯化油田属于典型的高压、低渗、低饱和、岩性复杂的层状构造油藏,经过近30年的开发,纯化油田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平面剩余潜力大,剩余可采储量高。通过精细的油藏描述,深入研究剩余油分布规律,探讨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方向和具体措施,达到为油田后期稳产提供战略决策和战术准备目的。  相似文献   

7.
牛心坨油田是牛心坨断裂背斜构造带南部的一个断块,岩性复杂、非均质性严重、分选状况差,随着油田注水开发,水井注水压力高,达不到配注要求,纵向无稳定的隔夹层,注水矛盾日趋突出。坨30-34井组是该油藏中西部的一个注水井组,通过实施调补层压裂,动态调配注、调剖等,提高水驱储量动用程度,深挖剩余油潜力,极大程度上改善水驱效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构造岩性油藏天然能量评价过程中砂体大小、边界和物性等参数难以界定的问题,本文采用复势叠加原理,将整个油藏转换为单点进行研究,通过观测点单位压降下的水侵量分析天然水体大小。本研究基于南海东部油田L构造岩性油藏,选择最靠近油水界面处势能最高的生产井为参考点,将L油藏简化为一口井进行分析,根据弹性不稳定渗流理论,判断供给边界类型,最后计算水体倍数。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的物质平衡法相比,基于复势叠加原理,将无限大地层中油藏转化为单点分析,可避免岩性构造油藏内部非均质性影响,计算的水体大小为156倍,最大水侵速度3500立方米/天,计算结果更加准确。该研究成果可实现开发初期定量判断天然能量大小和油藏内部连通性,指导新油田注水时机,并为老油田滚动开发及油藏精细注水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油田探测工作的深入发展,我国的油田探测技术和采油方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我国当前油田开采遇到的主要问题是怎样选择油田开采的最佳方式,在油田开采场地进行指导生产促进油田的开发。尚店油田滨79块油藏类型为岩性-构造油藏,沉积相主要为砂坝和泥坪,储层以粉砂岩为主,泥质粉砂岩次之,其次为粉细砂岩及细砂岩,储层岩性为长石质石英砂岩。目前,该类型油藏主要采取有杆泵举升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秦皇岛32—6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油田构造为大型披覆构造,储层为复杂河流相沉积,油藏埋深浅,油质稠。北区油藏受构造、断层,边(底)水、岩性综合控制,油水关系复杂,基本没有无水采油期。基于动静态资料(测井、地层压力测试和生产动态数据等),结合能量分析、多层动态剖面分析以及劈产方法等综合劈产,得到不同时期单井的产油剖面、产液剖面、分层产能等;运用油藏工程方法,从动用程度、驱动能量和采收率等指标对秦皇岛32—6北区油藏开发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本区主力砂体动用程度较高,能量补给充足,整体开发效果较好,但由于油藏自身条件的特殊性和海上作业的不灵活性,目前采收率较低,存在后期挖潜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庆祖集油田是一个极复杂断块油田,通过不断深化认识,挖掘油藏潜力,取得了良好的开发效果。本文总结了庆祖集油田不断深化油藏认识,通过精细构造研究、注采关系调整和精细制定注水方式等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潜油藏剩余油,提高开发水平,确保了庆祖集油田的持续稳产。  相似文献   

12.
沈24块地理位置处于大民屯油田东南,构造位置位于大民屯凹陷前进断裂背斜构造中断。油藏类型为多套油水组合的岩性层状构造油藏,油藏埋深2200—2600米。受多条断层的切割作用和岩性的影响,各断层内油气水关系复杂,无统一油水界面,注水矛盾突出,调配水难度大。通过用调剖来改变水井吸水剖面,改变水驱方向,降低高吸水层的注水量,增加低渗层的注水量,提高低渗层的水驱动用程度,减缓老井自然递减,增加区块产量,提高区块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3.
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构造带发育布达特群潜山型裂缝油藏和上覆的兴安岭群两套油藏,由于主力油层地质条件复杂,钻井施工中存在着固井质量差的难题,严重地影响了油田的有效开发。近三年在深入研究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地质构造的基础上,针对不同油层储层的岩性,研究制定了有针对性的固井方法,初步探索了一套适合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复杂区块的固井技术,提高了油层固井质昂。  相似文献   

14.
李渔刚 《云南化工》2018,(4):144-145
为了解决大洼油田洼77块沙三段地层构造复杂、油藏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应用多井资料结合地震解释,从地层接触关系论证、构造精细解释及油砂体预测等三个方面对洼77成藏有利圈闭展开研究。结果表明:洼77块沙三段为地层-构造-岩性复合型圈闭,其北西受地层剥蚀控制,东南受断层遮挡,北东及南西方向受岩性尖灭控制。  相似文献   

15.
复杂断块油田构造破碎、油层层数多、油气埋藏深、含油面积小、储量丰富、渗透率低,以及高温、高压、高盐的油藏特点,使得如何在复杂断块区内寻找出新的接替储量,实现油田开发储量、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协调发展成为了当下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复杂断块油藏开发面临技术突破。水平井由于泄油面积大、生产压差小、产油量高,水平井开发近来被广泛应用于海上油田开采。本文通过研究丛式水平井组在复杂断块油藏开发中的应用,探讨复杂断层油藏开发新路径,对复杂断块油田的高效持续增储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探区长2+3油藏差异类型较大。通过构造、沉积和油气藏对比剖面研究,结果表明:1)志丹探区长2+3油藏主要类型有岩性圈闭油藏、构造—岩性圈闭油藏、岩性—构造圈闭油藏;2)志丹探区典型岩性油藏分布在长23、长33层位,产量较低;构造—岩性油藏主要分布在长21、长23层位,产量较低;岩性—构造油藏主要分布在长21,主要受构造控制,产量较高;3)受构造、岩性圈闭控制因素影响,构造控制油藏产能相对大于岩性控制油。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沉积、成岩、构造等条件,结合该区砂体分布和油气分布规律、各层段油藏控制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陇东地区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条件和成藏原因。陇东地区主要发育复合圈闭油藏和岩性油藏,其中,复合圈闭油藏主要是构造-岩性油藏,岩性油藏主要有三类:岩性上倾方向尖灭油藏、上倾方向遮挡油藏、致密砂岩圈闭油藏。岩性油气藏主要与成岩作用、砂体分布及岩相变化等地质因素有关;构造-岩性油气藏主要受构造、岩性两个因素控制。  相似文献   

18.
靖边油田大阳湾区位于陕西省靖边县东坑乡境内,距靖边县城约30km,由北部的大阳湾区和南部的嶆崾涧区组成,延安组延91、延92油藏为本油田的主力油藏。靖边油田大阳湾区为低孔、低渗、低丰度、微含硫轻质常规油中型油田,为边、底水综合驱动的构造-岩性油藏,储层岩性、物性、含油性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对该区块储层岩性、物性、沉积相和储层分布特征的研究,为有利储层的预测和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耿懿  崔跃  吴永超 《辽宁化工》2014,(7):917-919
以前的研究一直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部延长组油藏仅受到沉积相的控制,其圈闭类型为岩性圈闭。但笔者经过研究发现,陕北斜坡中川区长6油层组油藏并不仅仅受到沉积相带的控制,而是受沉积相、构造、盖层以及油源条件等综合因素的控制。作者分别从沉积相、构造、盖层、油源条件四个方面分析了对于油藏分布的影响,认为中川区长6油层组油藏是一个以构造-岩性油藏为主,岩性油藏次之的复合油藏。  相似文献   

20.
《辽宁化工》2021,50(5)
胡尖山地区长2、延8-延10石油资源丰富,但原油分布的差异性较强。为了查明原油分布的控制因素,通过油藏剖面的详细解剖,明确了研究区内的油藏类型及特征。通过对不同类型油藏的原油分布特征与构造、沉积环境、成岩作用、遮挡条件等之间的关系研究,搞清了不同油藏类型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胡尖山地区长2、延8-延10油层组油藏类型主要为岩性油藏和构造-岩性油藏。其中,岩性油藏包括岩性上倾尖灭油藏和砂岩透镜体油藏;构造-岩性油藏主要为背斜-岩性油藏。岩性油藏的主控因素主要为沉积环境和成岩作用,其中优势沉积相带能够为原油富集提供物质基础,而成岩作用是原油富集的关键要素;构造-岩性油藏的主控因素包括鼻隆构造的存在与否,泥质沉积与致密砂岩的遮挡以及砂体与鼻隆构造之间的配置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