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对系列参数火工试验的钢板的火工性能、横向收缩量和角变形量的测量与比较 ,研究制定了0 7MnNiCrMoVNb钢板的火工矫正和水火弯板工艺。试验结果表明 ,该钢具有较好的火工工艺适应性 ,但在建造施工中应防止超温火工矫正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低碳、微合金化技术及TMCP工艺轧制的新型440 MPa船板,进行了钢的火工矫正、水火弯板工艺试验。对火工后的力学性能进行测试,并对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新型440 MPa船板对火工矫正加热温度较敏感,具有较好的水火弯板工艺适应性。  相似文献   

3.
连铸945钢中板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连铸945钢中板全面应用研究结果。应用研究与材料研究密切配合,确定了钢的化学成分及合适的热处理工艺。从满足产品的使用要求及建造工艺适应性两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功地解决了连铸945钢中板用于造舶的许多技术关键及施工难点。  相似文献   

4.
连铸10MnNiCrMoV钢中板在不同条件下进行火工工艺处理,通过分析钢板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深入研究该钢板的火工工艺适应性,结果表明,火工后产生的孪晶马氏体是影响钢板火工工艺适应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以大量的统计数据表述了连铸915钢中板的焊接接头基本性能、焊接热影响区的韧性、断裂韧性、抗爆性和抗裂性,分析了该钢的特点及其对焊接性的影响,指出按照该钢的焊接工艺基本要求施焊,该钢用于产品建造和使用是可行的,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对比了"单相区淬火+两相区淬火+高温回火"和"单相区保温+缓冷进入两相区+高温回火"和"两相区直接淬火+高温回火"3种热处理工艺对船用ZG14CrNi3MoV铸钢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G14CrNi3MoV铸钢采用"单相区淬火+两相区淬火+高温回火"工艺进行热处理后,组织为铁素体+回火索氏体混合组织,强韧性匹配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低温船舶用钢的低温磨擦磨损性能,设计并制备了4种新型不同Si含量(0.3%、0.6%、0.9%和1.2%)并采用两相区调质处理的船用低温高强钢试样。通过在不同温度下的干滑动摩擦磨损试验,配合力学性能测试以及白光干涉仪、扫描电子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等微观分析技术,研究并分析了新型船用低温钢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显示:在恒定低载荷(20 N)和恒定低滑动速率(10 mm/s)条件下,该新型船用钢板的磨痕表面硬度明显高于磨损前,摩擦机理以黏着磨损、疲劳磨损为主,部分区域发生氧化磨损,磨屑被挤压产生加工硬化层。其中,Si含量为1.2%的船用低温钢在20℃和-10℃下均表现出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平均摩擦系数分别为0.41(20℃)、0.38(-10℃);磨损量分别为1.695×10-5m3(20℃)、2.097×10-5m3(-10℃)。随着硅含量的上升,使得经过两相区调质热处理的船用低温钢金相组织不同程度细化,并且使得固溶强化不断加强,磨损量降低,钢材在低温条件下的耐磨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10 mm 5083铝合金水火弯板技术工艺,讨论了加热温度、加热区域、火焰行速、水火距离等参数对铝板晶粒度、腐蚀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最终确定了合适的水火弯板(矫正)的工艺。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10CrNi3MoV钢超塑性温度拉伸应力应变特征,分析了不同程度变形钢的微观组织和断裂行为,用塑性应变分布场数值模拟研究了高强度低合金调质钢两相区超塑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低屈服应力的奥氏体相围绕高屈服应力的铁素体相呈网状联通分布,通过自身的塑性变形起到"润滑油"作用;经过一定程度的变形后,强烈的应变硬化使奥氏体相的应力超过铁素体相的屈服应力,促进铁素体相的塑性变形;高应变区的铁素体相转变生成奥氏体相,为后续变形补充"润滑油";持续的"塑变-相变"行为维持大变形中的整体连续性,材料表现为超塑性。  相似文献   

10.
利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热膨胀仪,研究两相区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对7Ni钢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热膨胀曲线,定量地测量了7Ni钢在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工艺各阶段的逆转奥氏体生成量及转变速率,揭示逆转奥氏体的转变过程。结果表明:逆转奥氏体在QLT工艺中的转变依次经历了淬火保温、淬火冷却、回火保温、回火冷却四个过程。适当升高两相区淬火温度和延长保温时间,有利于回火过程中逆转奥氏体的转变,并促进其均匀分布,从而使7Ni钢强度降低,塑韧性增强。两相区淬火工艺为660℃保温30min时,7Ni钢综合力学性能达到最佳,并完全满足标准ASTM A553规定的9Ni钢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氧乙炔加热的方法研究了钛合金水火弯板的变形工艺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火弯板的变形量与加热速度、加热线的长度和间距都有关系,钛合金水火弯板受加热速度的影响最大。采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变形量与加热速度、加热线的长度和间距之间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陈小丽  杨雄  袁伟伟  孙晓峰 《材料导报》2018,32(Z1):439-442
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20钢(α+γ)两相区内进行热压缩试验,获得不同变形条件下的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结果表明,当变形温度相同时,流变应力随着应变速率的增大而增大;当应变速率相同时,流变应力随着变形温度升高而减小,但在850℃时略有增大现象。采用光学显微镜(OM)和场发射扫描电镜(FG-SEM)技术分析了变形温度为750~850℃、应变速率为1s-1时的20钢微观组织变化,并得出结论:20钢在两相区轧制时,在750~820℃范围内,温度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在820~850℃范围内,(α+γ)相变是影响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杨跃辉 《材料导报》2015,29(24):83-86
将淬火态9Ni钢加热至670℃保温不同时间后水冷并回火.然后采用XRD法测定了实验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含量,进而分析了两相区保温时间对最终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保温时间为5 min时,其淬火组织特征与QT工艺较为接近;保温时间在10~30 min时,获得的组织与QT淬火后的组织产生明显的差异,组织中的大角度晶界显著增加,促进了回火过程中逆转变奥氏体的形成及钢低温韧性的改善;保温超过30 min后两相区淬火的特征逐渐减弱,钢的组织和性能再次趋近于QT处理,但当两相区保温时间更长时钢的低温韧性略有增加,这可能是由于钢中Ni元素的分布更加不均匀,促进了富Ni区形成更加稳定的逆转变奥氏体.  相似文献   

14.
为改善高强船体钢高屈强比、回火区间窄的问题,研究了两相区二次淬火温度对Ni-Cr-Mo-V系高强船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通过改变二次淬火温度,研究实验钢冲击拉伸性能和显微组织的变化规律,并通过OM、TEM、XRD衍射等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淬火温度区间内,材料的性能表现出两种变化趋势。当淬火温度在640~700 ℃时,实验钢的强度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而增加,而韧性下降。在该淬火温度范围内,实验钢的机械性能由铁素体+马氏体的双相组织和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决定。随着二次淬火温度的上升,双相组织中铁素体的比例从40%降至10%,逆转变奥氏体的含量从11%下降至1%。当二次淬火温度从700 ℃增加到780 ℃时,实验钢的强度和韧性变化不明显,原因是二次淬火的温度已经超过了A3温度,实验钢组织转变为单一的马氏体组织,奥氏体晶粒尺寸变化不大(7.3~8.5 μm)。综上,在680 ℃下进行两相区二次淬火可以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匹配。  相似文献   

15.
20CrMnTi钢两相区变形力学行为及微观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20CrMnTi钢温变形机理,利用等温压缩实验对该材料在两相区变形时温度与变形抗力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用冶金学的方法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Ac1温度以下变形时,铁素体的动态回复和珠光体中Fe3C相的球化导致流变应力在较小应变时出现"峰值",而后流变应力连续下降;在Ac1温度以上变形,770℃时因形变诱导铁素体相变,使流变应力下降,800℃时两相内的铁素体动态回复、奥氏体动态再结晶,使应变达到一定值后软化和硬化处于动态平衡,流变应力趋于稳定,且诱导相变和动态再结晶使晶粒超细化.  相似文献   

16.
制冷剂汽液两相区音速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艳庭  张华 《制冷学报》2011,32(5):59-63
流体的音速是流体重要的热力学参数,从现有文献看,制冷剂两相区的音速数据缺乏.采用均相流模型,从马丁-侯状态方程出发,根据绝热音速的定义α=√(e)p/(e)pad,利用有限差分方法得到了常用的制冷剂R22、R134a、R744两相区的等熵绝热音速数据,并用文献中的两相区音速实验结果对其进行了验证,表明两者音速误差在4%以内.根据计算出的两相区音速数据,利用相关软件在lgp-h图里面绘制了等音速线,对两相区音速数据进行了分析讨论.数据显示相同压力下,随着熵值的增大,音速值逐渐变大;自三相点压力至饱和压力等熵线上的音速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现象;等焓线上的音速,R134a、R744单调递减,R22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7.
对比了淬火+回火(QT),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两种热处理工艺对ZG14Ni3CrMoV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LT工艺在保证铸钢板厚四分之一处强度满足指标要求、塑性良好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ZG14Ni3CrMoV铸钢的低温韧性,-80℃冲击吸收功提高到171J,NDT温度降低至-95℃;晶粒细化和双相组织是两相区二次淬火提高低温韧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对比了淬火+回火(QT),淬火+两相区淬火+回火(QLT)两种热处理工艺对ZG14Ni3CrMoV铸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QLT工艺在保证铸钢板厚四分之一强度满足指标要求、塑性良好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了ZG14Ni3CrMoV铸钢的低温韧性,-80℃冲击吸收功提高到171 J,NDT温度降低至-95℃;晶粒细化和双相组织是两相区二次淬火提高低温韧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采用两相厌氧工艺处理化学合成类制药废水,实验结果表明:产酸相进水COD多在14000~20000mg/L之间(平均为17883mg/L),容积负荷在30~42kgCOD/m3·d之间,pH值为4.8~5.2,COD去除率为32%~52%,挥发酸含量从4.12%提高到22.54%,为产甲烷相的进一步处理提供了有利条件。经过产酸相后,UASB进水COD浓度在10000mg/L左右,COD平均去除率为86.7%,出水COD浓度为1240~1550mg/L,平均容积负荷为4.5kgCOD/(m3·d),产甲烷相出水pH值在6.5~7.0左右。  相似文献   

20.
对690 MPa级海工钢进行“淬火+两相区退火+回火”三步热处理,研究了回火温度对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力学性能变化与组织演变和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回火后实验钢的显微组织为回火贝氏体/马氏体、临界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的混合组织。随着回火温度的提高贝氏体/马氏体和临界铁素体逐渐分解成小尺寸晶粒,而残余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加;屈服强度由787 MPa降低到716 MPa,塑性和低温韧性明显增强,断后伸长率由20.30%增至29.24%,-40℃下的冲击功由77 J提升至150 J。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的增加引起裂纹扩展功增大,是低温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贝氏体/马氏体的分解和残余奥氏体的生成,引起组织细化、晶粒内低KAM值位错的比例逐渐提高和小角度晶界峰值的频率增大,使材料的塑性和韧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