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医用质子加速器及其吸收剂量的测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单介绍了质子治疗装置的组成及其特性,并介绍了国外质子治疗中心的临床和装置的有关规范,质子束流的检定、校准体系和吸收剂量的测量方法。  相似文献   

2.
崔春涛  浦鸿汀 《材料导报》2004,18(4):60-62,68
质子的扩散系数、电导率等质子在质子交换膜中的输送参数可以用实验的方法来表征,这些实验技术大多仍停留在用宏观的参数来反映其微观的性能上.运用计算机模拟技术可直接在分子规模描述其输送过程.主要综述了几种质子在质子交换膜中输送过程的模拟方法,讨论了这几种模型在模拟质子输送过程中的一些假设及求解质子输送情况时的大概思路.  相似文献   

3.
崔春涛  浦鸿汀 《功能材料》2004,35(6):785-787
模拟了质子在质子交换膜(PEMs)中的输送过程。根据Nafion等磺化类PEMs的可能结构。借助无规行走模型研究了PEMs中不同组分间质子跃迁距离等参数对质子输送扩散系数的影响。并把从两维体系得到的结果和三维体系的结果进行比较。通过改变不同组分间的跃迁距离分析PEMs体系的变化。结果表明两者模拟结果无大的差别。已有文献表明质子在PEMs中输送是链段运动输送和质子跃迁输送双重作用的结果。二者的贡献大小取决于具体质子导电体系的种类。利用格子重排和无规行走模型研究了这两种机理对质子导电性能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国内空间质子探测现状及其向着宽量程、高精度的发展趋势,并对比分析了国内外空间粒子探测仪器地面质子束源。依据空间质子能谱范围,从技术指标和业务运行角度,给出了空间质子探测仪器定标束流的加速器类型、离子源类型及束流输运和总体布局等方面需求。  相似文献   

5.
聚醚醚酮磺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氯磺酸(Cl-SO3H)为磺化剂,浓硫酸为溶剂,通过聚醚醚酮(PEEK)的磺化反应,制备了不同磺化度(DS)的磺化聚醚醚酮(SPEEK)。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热重分析(TGA)、原子力显微镜(AFM)、X-射线粉末衍射(XRD)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测试分析了磺化度对SPEEK的结构、热稳定性、成膜性、结晶行为及质子传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磺化度为58%的SPEEK成膜性能优异,且在25℃时100%的相对湿度下,其质子传导率为0.05S/cm,与Nafion117膜接近。  相似文献   

6.
模拟了质子在质子交换膜中的输送过程.通过构造新模型,研究了质子数等因素对质子在质子交换膜中输送过程的影响.有实验资料表明质子在膜中的大多数输送是链段运动和质子跃迁双重作用的结果,利用模拟参数本文将输送的质子数表征为链段运动和质子跃迁两项和的形式.随着质子浓度的增加,质子输送数随之增加,达一定值后又随之下降.同时质子输送数随着链段长度、链数、总链段浓度等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链段运动恢复时间的相对增加,质子的跃迁数略有下降.此外,随链容纳质子数的增加,可运动质子数随之增加,达一定值后渐达平衡值.这些结论与文献报道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7.
质子交换膜是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的核心元件之一,以Nafion为代表的全氟磺酸膜的电导率强烈依赖于水含量,而以磺化聚醚醚酮(SPEEK)为代表的磺化芳香族聚合物膜电导率依然有需要改善的空间,这些限制了PEMFC进一步的发展.离子液体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优异的热稳定性、电化学稳定性,且不挥发,因此可以替代水在高温下作为质子传递介质,应用于传统质子交换膜性能提升的改性,提高膜的质子电导率和使用温度.文章对近年来离子液体在SPEEK、PS、PBI、PI、PVDF、Nafion等树脂中的应用及质子传递机理进行了综述,阐述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简要介绍了燃料电池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介绍了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中质子传输机理,按质子交换膜材料的不同,分类回顾了近年来全氟磺酸质子交换膜、部分含氟质子交换膜等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9.
模拟了质子在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的输送过程.借助无规行走模型研究了质子交换膜中含水量、酸掺杂量等因素对质子输送扩散系数的影响,本研究所建立的模型利用改变格子上组分的分布来考虑质子交换膜体系的实际变化.已有资料表明质子在膜中输送是链段运动输送和质子跃迁双重作用的结果,二者的贡献大小取决于具体质子导电体系的种类,本模型用格子重组和无规行走描述了这两种贡献.通过定性和半定量的分析比较,模拟结果较好地符合实验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溶胶-凝胶法成功制备了SnP2O3粉体,并对粉体结构及形。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Sn(OH).溶胶在低温(120℃)干燥制得的氧化锡易与磷酸反应,磷酸锡在120~150℃焙烧3.0~6.0h得到的粉体颗粒尺寸细小、均一。n(Sn)/n(P)≤0.625,焙烧温度介于600~650℃之间,焙烧时间为2.5h制备的SnP2O3颗粒粒径最小,在100n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