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摘要:精确标定晶体取向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制备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金相观察结合定向切割的金相分析法标定铸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晶体学方向的原理及标定误差。结果表明,采用3次金相观察结合定向切割可以精确标定任意形状的铸态镍基单晶高温合金试样的晶体学方向。EBSD测定和显微组织分析验证了金相分析法标定单晶取向偏差在2°以内,并分析了引起标定误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李世琳  朱绍武 《稀有金属》1990,14(2):141-143
(一)Pt-Zr_(0.1)合金内氧化处理 用纯度为99.99%Pt和99.9%Zr在真空感应炉中熔炼成Pt-Zr_(0.1)(wt%)合金,并轧成厚为0.2mm的合金薄片。 将薄片试样放在洁净的氧化铝坩埚里,置于高温箱形电阻炉内,选用4个不同温度:500、700、800、1100℃,分别在5、10、15 h进行保温,在大气中进行氧化处理。  相似文献   

3.
应用剪板机、立式铣床、卧式铣床、双端面铣床、金相砂轮切割机5种机械加工设备对7种不同厚度规格的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铣削,并对加工后的试样分别做了金相、硬度试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金相砂轮切割机对不锈钢组织性能影响最小,剪板机切割的试样组织发生了转变,切削时加工硬化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以铌硅基高温合金定向凝固铸造过程为对象,通过实验测试和反求法确定了铌硅基高温合金和型壳的热物性参数,以及凝固过程各界面换热系数等边界条件;利用ProCAST软件对不同抽拉速率下铌硅基高温合金凝固过程温度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抽拉速率由5 mm·min?1增加到10 mm·min?1,固/液界面离液态金属锡表面的距离由12.1 mm下降到8.2 mm;平均糊状区宽度逐渐变窄,由11.5 mm减小到10.4 mm。针对抽拉速率为5 mm·min?1的实验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际定向凝固实验获得的一次枝晶间距差异在6%以内,从一个方面验证了温度场模拟结果的正确性,相关结果可为铌硅基高温合金叶片定向凝固铸造参数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炼钢》1993,(2)
德国蒂森钢铁公司最近安装了一台Loxjet——高速火焰切割机,用于切割连铸板坯,其切割速度,对于200~250mm厚的板坯来说,可由原来的0.3~0.5m/min提高到1.6m/min以上。这种切割机与传统的切割机的最主要的差异是用高压的液态氧助燃,由于液态氧的密度高,切割流有极大的动量,可快速清除反应渣,同时提高切割速度。虽然这种切割机要配备与使用液态氧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6.
乙烯设备用HPM裂化管近年来,社会对乙烯树脂的需要量日益增加。为了提高乙烯生产的效率,需要在高温下进行反应,所以要采用具有高强度和高耐渗碳性能的HPM钢管(0.15C,1.8Si,25%Cr,38%Ni,Mo,Ti,B,Zr)。开始用离心铸造方法生产内径为762~101.6mm较大口径的合金钢管。内径28.1~50.8mm小口径管则用热挤方法生产。HPM钢管生产是用10tAOD法炼钢铸成钢锭并轧制坯料,由热挤机挤压生产出要求尺寸的钢管,经热处理后生产出成品。对生产出的HPM合金钢管,进行常温性能、高温抗拉性能、高温蠕变和焊接性能等试  相似文献   

7.
以氧化锆作为添加剂,采用粉末冶金法分别在二氧化钼和钼粉中固-固掺杂制备出了氧化锆弥散强化钼合金。分析对比了合金金相组织及微观结构的差异,并测试了不同掺杂工艺制备出的钼锆合金的抗拉强度、硬度以及再结晶温度。试验表明:采用不同的固-固掺杂工艺制备出的钼锆合金在力学性能、加工性能以及再结晶温度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在二氧化钼中掺杂氧化锆制备的钼锆合金经过一定程度塑性加工之后硬度、抗拉强度更高,加工硬化现象更明显,加工至?0.68 mm丝材的再结晶温度约为1 400℃,比相同条件下在钼粉中添加氧化锆制备的钼锆合金再结晶温度提高约200℃左右,具备更好的高温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王慧芳 《中国钼业》1995,19(3):16-21
叙述了用作真空烧结炉发热体的高温钼(HTM)合金板从制粉到轧制成0.5mm板材的工艺过程;对乳制成的0.5mm厚的板材在不同温度退火后的试样进行了室温拉伸、塑-脆转变温度(DBTT)及反复弯曲性能的测定,同时检验了1200~1400℃的高温拉伸性能,并用金相法观察了温度对高温钼合金板的显微组织的影响,还用扫描电镜对高温钼粉末形貌、烧结坯断口、室温拉伸及高温拉伸断口进行了观察。最后简介了这种钼合金板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铜银合金接触线(CTHA)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利用φ19mm铜银合金杆经冷拉成型为CTHA120(横截面为120mm2电气化铁路用接触线)合金接触线,并进行了室温及高温性能测试,同时对19mm铜银合金杆及CTHA120的样品纵、横截面进行金相组织及力学性能分析,发现经过冷拉成型的接触线,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可以满足接触线性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以高温固溶时效和中温退火处理过的Ti-50.7at%Ni合金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合金在试验温度为20℃,加载速率分别为3mm/min、15mm/min、30mm/min、50mm/min作用下的轴向压缩应力-应变行为。结果表明:2种热处理方式处理过的Ti-50.7at%Ni合金具有约4.5%~5.0%的非线性超弹性,高温固溶时效处理的合金由于析出相强化提高了合金母相强度,因而相变超弹性能比中温退火的合金要好,在相同试验条件下,高温固溶时效处理合金的加载-卸载曲线包围面积比中温退火的大,但随着加载速率的增加而减小;在较高加载速率下,中温退火的合金表现出近乎线性超弹性。  相似文献   

11.
探讨了12Cr_2Mo_1R焊缝金属制备方法、分析功率和助熔剂对氧、氮和氢测定的影响,建立了采用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对12Cr_2Mo_1R焊缝金属中氧、氮和氢同时测定的方法。实验表明:采用火花源线切割与加冷却液车削的联合加工样品方法,设定分析功率为4 500 W,不加助熔剂,可直接对氧、氮和氢进行测定。氧、氮和氢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082 2%、0.000 648%和0.000 047 7%,测定下限分别0.000 274%、0.002 16%和0.000 159%。采用实验方法对兰石重装公司内部生产的12Cr_2Mo_1R焊缝金属实际样品进行测定,氧、氮和氢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分别为0.9%~4.8%、0.9%~5.4%和4.0%~6.2%;对实际样品加入钢铁标准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分别在99%~105%、98%~102%和91%~94%之间。  相似文献   

12.
测定锆合金中氧和氮的方法多为单独测定,操作繁琐,故实验提出了锆合金中氧和氮同时测定的方法。称取0.06g锆合金样品,放入镍篮,投入脱气后的石墨套坩埚中,控制分析功率为5.0kW,氧和氮积分时间分别为40s和60s,以锆合金标样AR640建立校准曲线,实现了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对锆合金中氧和氮含量的同时测定。氧和氮的方法测定下限分别为0.000 7%和0.000 2%。采用实验方法对2个锆合金实际样品中氧和氮进行测定,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1.5%~4.4%和7.6%~8.6%。按照实验方法测定锆合金标样BCR-276中氧和氮,测定结果与认定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3.
非晶锆基合金的发展结合了金属和玻璃等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准确测定其中的氧和氮含量,可有效开展产品研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称取0.07~0.08 g样品,采用镍篮做助熔剂,设定分析功率为6.0 kW,采用锆合金标准样品校准仪器,使用石墨套坩埚进行测定,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热导法测定非晶锆基合金中氧和氮的测定方法。选择与非晶锆基合金中氧和氮含量较匹配的锆合金标准物质,采用单标准点校准程序进行系数校正,用锆合金标准物质以及钛合金标准物质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氧和氮的测定结果基本在认定值的扩展不确定度(k=2)区间内。结果表明:在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方法的检出限分别为氧0.000 048%,氮0.000 066%,方法的定量限分别为氧0.000 16%,氮0.000 22%。对两组非晶锆基合金样品进行精密度试验,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9)均小于5%;按实验方法对非晶锆基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氧的回收率为98%~103%,氮的回收率为95%~102%。  相似文献   

14.
陈芳  吴林飞  雷黎 《冶金分析》2022,42(1):71-77
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中氧和氮对镍基高温合金综合性能有重要影响.采用氧氮氢联用分析仪对镍基高温合金粉末中氧、氮含量同时测定的方法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功率、助熔剂、石墨坩埚、镍箔质量与称样量组合对测试结果的影响,推荐合适的测试条件.结果 表明:分析功率为5.5 kW时,样品完全熔融,释放曲线峰形对称且无拖尾;0.2g镍箔作为助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药芯焊丝药粉中高含量氧的可行性,确立了氧氮氢分析仪的最佳工作条件。结果表明:在分析功率为5.5 kW,称样量为20~60 mg,加入0.3~0.5 g纯铁做助熔剂的条件下,以重铬酸钾校准仪器,选用手动投样-间歇加热模式,可以得到满意的分析结果。方法应用于药芯焊丝药粉实际样品中氧的测定,结果与差减法测得值基本一致,相对标准偏差(n=5~7)小于5.5%,加标回收率为90%~103%。  相似文献   

16.
应用4台仪器考察坩埚对高温合金中氧、氮及氢分析的影响,首先从空白实验开始,进口和国产石墨坩埚氧空白稳定在0.0Xμg/g,氮空白稳定在0.Xμg/g,可以满足高温合金中氧和氮的分析需求。国产石墨坩埚达到国际同类坩埚水平,可以满足实验针对坩埚应用研究的基本要求。实验表明:石墨套坩埚氧空白值最低,石墨套坩埚与单坩埚氮空白值相同,石英坩埚氢空白值最低。借助于钢中氧氮氢联测标样(502-863),比较石墨套坩埚和单坩埚在3台仪器上氧氮分析的差异,结果显示:用同一条内置标线进行计算,套坩埚对氧和氮分析结果比单坩埚低;按套坩埚和单坩埚自行建立的两条对应标线进行计算,两种坩埚对氧和氮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而对氢的分析检测,石墨单坩埚数据严重偏离而被禁用,套坩埚可以应用于较高含量氢(不小于0.6μg/g),钢标样中超低氢分析仅石英坩埚数据最佳。应用现有标钢已建立的标线和方法,3种坩埚、4台仪器实测高温合金样品中氧氮及氢含量,每组45点以上数据显示:高温合金实际样品中氧含量数据最分散,氮的测定值相对集中,不同坩埚之间氢的分析结果差别非常大。自带的高温合金内控样分析数据显示:石墨单坩埚氧氮测定值略高于套坩埚氧氮测定值,而3仪器间的差别很小。对高温合金中氢进行测定时,石墨坩埚与样品相互作用产生干扰,比石英坩埚数值虚高,特别是石墨单坩埚产生的干扰比石墨套坩埚更大,不建议使用。石英坩埚成为高温合金中超低氢分析的最佳选择。由于坩埚损坏和鼓泡导致的异常数据可以通过观察用后坩埚及时发现和剔除,不失为降低坩埚不良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助熔剂、称样量、分析功率和积分时间的研究,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钽钨合金中氢含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称取0.15 g钽钨合金样品,放入镍囊,投入脱气后的石墨套坩埚中,设置分析功率为4 000 W,积分时间为60 s,可实现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对钽钨合金中氢含量的测定。方法检出限为0.000 03%,定量限为0.000 1%。将实验方法应用于钽钨合金样品中氢含量的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为16.5%。按照实验方法对另一钽钨合金样品中氢含量进行测定,并加入适量钛标样GBW(E)020187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得加标回收率为94%~101%。  相似文献   

18.
王宽  梁清华  周恺  王辉  郑伟 《冶金分析》2015,35(3):61-63
对惰气熔融-红外吸收法测定钛钼合金中氧含量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确定了最佳分析条件为:称取0.06 g样品于0.85 g镍篮中,投入石墨坩埚中进行测定,控制分析功率为5.0 kW,分析时间为40 s。使用钛标样501-657建立校准曲线,得到回归方程为y=1.336 88 x。利用3倍空白标准偏差计算得到氧的检出限为0.000 22%。采用方法测定了2个钛钼合金样品中氧的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2.0%和3.3%。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5%~103%之间。  相似文献   

19.
通过锉刀锉去样品表面污物、丙酮清洗、自然风干方式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在高纯镍篮中加入样品,建立了惰气熔融红外/热导法测定钽钨合金中氧和氮含量的检测方法。探讨了助熔剂、分析功率、称样量等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实验选择在助熔剂为镍篮,分析功率为5.0 kW,称样量约为0.10 g的条件下进行。使用钛合金标样GBW(E)020188进行校准,以另一锆合金标样AR640进行验证,标样中氧和氮的测定结果分别在标准值范围之内。在优化的条件下进行测定,氧和氮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13%和0.000 04%,定量限分别为0.000 44%和0.000 13%。按照实验方法对钽钨合金进行分析,氧和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分别为6.6%和11.2%,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102%和95%~103%。  相似文献   

20.
在脉冲加热-红外吸收热导法测定钢铁材料中氧氮系列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仪器分析气路的快速转换,实现了单台仪器快速测定氧氮和氢3种气体元素。实验主要对测氢的脉冲加热条件、助熔剂和坩埚的影响等进行考察,确定分析功率为2 300 W、加1片锡片助熔、使用套坩埚为氢测定的最佳分析条件。通过对氧、氮和氢标准样品的测定,建立了方法的校准曲线。利用对空白的标准偏差计算得氧氮和氢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 027%、0.000 021%和0.000 015%,氧氮分析范围为0.000 09%~0.2%和0.000 07%~0.2%,氢的分析范围为0.000 05%~0.05%。对氧、氮和氢含量较低的钢标准样品进行精密度考察,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11)均小于5%;用于钢铁实际样品的测定结果与其他仪器所得结果一致,完全满足钢铁材料中气体元素的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