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云芳 《印染助剂》2012,29(10):46-48
对双组分变色龙涤纶织物采用2种染料同浴染色,取代一浴两步法和两浴法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染色工艺为:升温速率1.0℃/min,120℃保温50 min,pH=5.双组分变色龙涤纶织物的抗静电性、亲水性、差热量和悬垂性等介于改性涤纶与普通涤纶之间.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染色性和同色性,通过染色性和沾色性试验,筛选了适合竹纤维/涤纶交织物一浴法染色的染料,优化了分散/直接染料一浴法染色工艺条件,测试了有较好同色效果的竹纤维/涤纶交织物的色牢度和色差值,结果表明采用一浴法进行同色染色的工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改性涤纶与羊毛同浴染色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纤维K/S值的测定,研究了温度、pH值、载体等因素对改性涤纶与羊毛同浴染色时不同涤纶的上染性能和羊毛沾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改性涤纶EDDP、ECDP具有更高的上染率.与改性涤纶同浴染色的羊毛对分散染料的沾色明显减少.羊毛/涤纶同浴染色时,染浴pH值大于5时,分散染料发生还原,涤纶上染率明显减少,羊毛沾色色调改变.羊毛/涤纶体系中加入适当的载体可使涤纶上染率有所提高,而过高的载体加入量反会使涤纶上染率下降.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高效精练去油剂M-1828A的应用性能,包括涤纶针织布与锦氨针织布的除油工艺,涤纶除油染色同浴工艺及纯棉针织物的练漂工艺。分析了M-1828A的用量、温度及酸碱条件对除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M-1828A质量浓度为1 g/L时,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有出色的除油效果,用于涤纶除油染色同浴工艺时,可缩短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5.
《印染》2021,(5)
介绍了精练剂RH-NB-1103A在棉织物前处理工艺中的应用,测试了精练剂的基本性能。结果表明,精练剂RH-NB-1103A具有白度高、毛效高、渗透快、泡沫极低、对织物强力损伤低等特点。优化的碱氧一浴练漂工艺为:精练剂1 g/L,30%H_2O_2 8 g/L,NaOH 3 g/L,95℃精练40 min。  相似文献   

6.
王薇  施秋萍  朱泉 《染整技术》2010,32(1):34-36,44
选取阳离子型及非离子型抗静电剂与含氟拒水整理剂WR-1同浴整理涤纶,研究同浴整理对拒水、拒油、抗静电整理效果的影响。发现阳离子抗静电剂DM-3722、WX-680A、非离子抗静电剂LD-9400与含氟拒水整理剂WR-1相容性良好,同浴整理对拒水、拒油、抗静电整理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采用轧烘焙方式和染色同浴方式,将自制紫外线整理剂分散液上染到织物上,研究织物的抗紫外线性能;同时探讨紫外线整理剂(含乳化剂和分散剂)用量对分散液稳定性的影响。将紫外线吸收剂分散液用于涤纶织物染色同浴整理,测试了UPF值和耐洗性,结果发现分散液D整理与染色同浴上染的涤纶服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根据竹纤维和涤纶纤维的特性,采用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染色工艺,探讨了分散染料、BES型活性染料和现代活性染料的染色性和分散/活泼二浴法工艺的同色性。经筛选的分散/活性染料二浴法工艺船达到较好的同色性效果,色牢度较好。  相似文献   

9.
程小霞  龙邵  陈海波等 《印染》2013,39(7):27-29
介绍涤纶阻燃剂TF-6142与分散染料染色的同浴整理工艺,探讨阻燃剂TF-6142用量对阻燃效果、染色色光和深度、色牢度、强力和耐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阻燃剂TF-6142与分散染料染色同浴处理涤纶织物,可获得良好的阻燃效果和色牢度,染深色时也不影响织物的染色深度;洗涤50次后,阻燃效果基本不变,且对织物强力略有提升。  相似文献   

10.
顾浩 《针织工业》2004,(4):120-123
采用亲水易去污整理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同浴浸染法或染后浸轧法的加工整理,使原本疏水性的涤纶转变为具有耐久的亲水性,以及易去污、防沾污、抗静电、柔软等特性,从而使涤纶织物的应用范围更为广阔,产品附加值更高.文中对5种易去污整理剂进行了对照检测,并从中选择了2种分别采用浸染法和浸轧法整理涤纶织物,整理后的织物去污性和防沾污性均有提高,而且用浸染法整理的效果更优.  相似文献   

11.
《印染》2017,(5)
采用阻燃剂与分散染料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阻燃同浴整理,探讨了阻燃剂、涤纶织物结构以及染料结构对阻燃及染色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磷氮系阻燃剂与分散染料同浴加工处理涤纶织物,阻燃效果良好,都可达到国标B1级;结构相对紧密的织物,本身更不易燃烧,阻燃剂对疏松织物的影响更明显;不同的分散染料,采用染色阻燃同浴工艺,对织物的色光影响不同。涤纶织物阻燃染色一浴法工艺,具有工艺简单,阻燃效果好,对织物的机械性能、染色性能、白度和柔软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聚乳酸纤维(PLA纤维)具有良好的导湿性,与涤纶纤维混纺后能提升织物的导湿性能。但由于PLA纤维和涤纶同属于疏水性纤维,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仍不能满足穿着舒适性要求。文中采用新型HPX吸湿排汗剂对PLA纤维与涤纶混纺针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整理,探讨了浸轧工艺、染色同浴浸渍工艺以及单纯浸渍工艺对织物吸湿排汗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HPX吸湿排汗剂整理后,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显著提升;HPX吸湿排汗剂浸轧整理最佳工艺为:HPX吸湿排汗剂用量为40~50 g/L,焙烘温度为130℃,焙烘时间为25 s;染色同浴浸渍整理和单纯浸渍整理都有显著的整理效果,单纯浸渍法效果更优;染色同浴整理时,吸湿排汗性能的耐洗性良好,耐摩擦色牢度较好,但得色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3.
实验设计了分散染料和直接染料碱性同浴对涤纶和棉组分的染色工艺,探讨了两类染料同浴的染色效果.结果表明,在AN-1碱性染色助剂作用下,两类染料碱性同浴在120℃染色可达到满意的效果,有效地降低染色能耗,避免了120℃以上长时间加热.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涤纶耐久阻燃剂DFR和含氟化合物Nuva TTC对涤纶经编针织物依次进行阻燃和拒液整理.分析了涤纶经编针织物采用阻燃剂DFR、拒液整理剂TTC、阻燃剂APP-1与TTC同浴整理后的阻燃与拒液效果.确定阻燃剂DFR的用量为30 g/L,TTC用量为4g/L.整理后的涤纶经编针织物具有良好的阻燃和拒液性能,阻燃效果达B2级,沾水等级达GB4(ISO4)级.若对防护服无耐洗涤要求,则TTC可与阻燃剂SFR同浴处理,整理品的阻燃效果可达B1级.  相似文献   

15.
为实现涤纶织物的短流程染色工艺提供更多的染料选择,研究了4只蓝色蒽醌型分散染料在氢氧化钠介质中对涤纶织物的染色技术,探讨了在NaOH存在下双氧水的分解率和双氧水质量浓度对织物退浆率的影响,比较了染料的耐氧化性和提升性,考察了碱性一浴法与酸性染色的染色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差异.结果表明:4只蓝色分散染料能在NaOH质量浓度2g/L和H2O2质量浓度3g/L的条件下,采用一浴一步法或一浴二步法工艺,进行退浆和染色的同浴加工,且有很好的提升性和染色性能;双氧水能提高退浆率,在25 min内分解率达89%,对织物的机械性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从纤维结构及染色工艺方面对阳离子染料可染涤纶的染色性能进行了研究,讨论了染色温度、元明粉、染料用量对染色性能的影响,并对改性涤纶与腈纶同浴染色做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高成国 《印染》2014,40(11):22-24
采用新型的能在酸性和高温条件下起去油作用的高温同浴精练剂SX-307,对涤纶针织物进行同浴一步法去油前处理和分散染料染色。与传统的两步两浴法相比,在达到相同匀染性的前提下,不仅提高了染色重现性,同时节约了大量的水、能源和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生产实践证明,SX-307用量为3 g/L效果最佳,染品色光变化小,牢度与传统工艺相当。  相似文献   

18.
宗平  许冬 《针织工业》2014,(9):53-56
介绍了除油工艺、全涤针织布除油染色同浴工艺以及全棉针织布除油精练同浴工艺,测试并比较了3种除油剂在全棉和全涤针织物上的除油效果,分析了温度、酸碱对除油效果的影响,并对涤纶除油染色同浴的染色效果和全棉针织物除油精练同浴的精练效果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对于全棉针织物,优先考虑使用去油污剂LYChc,对于全涤针织物,实际生产推荐使用去油纱剂D-909;去油污剂LYChc和除油精练剂既具有优异的除油功能,又具有比较好的精练效果;去油纱剂D-909更适合于涤纶的同浴除油染色。  相似文献   

19.
重点介绍多功能除油剂DM-1134T的应用性能,并用于涤纶针织布除油染色同浴加工工艺,探讨除油效果、高温乳化性、高温分散性、移染性、除油防返沾性等。结果表明,所得产品染色均匀,对色光影响小,能有效解决短流程同浴工艺常出现的油剂返沾、染料凝聚、色点色斑等问题;具有降低成本、缩短工序、方便使用、稳定质量、减少缸差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降低涤纶纤维的染色温度,利用复配增效技术研制了低温染色助剂CWL。将助剂用于涤纶织物分散染料低温热溶染色,比较经预增塑染色工艺和同浴染色工艺所得试样的染色深度,并对经助剂CWL处理的涤纶纤维进行差热扫描量热法(DSC)测试。结果表明:助剂CWL处理后涤纶纤维的玻璃化温度明显降低,说明助剂CWL对涤纶纤维起到了增塑作用;染浴中加入适量助剂CWL后,分散染料在焙烘温度180℃时能够达到传统热溶染色工艺210℃时的染色深度;同浴染色工艺的染色深度明显高于预增塑染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