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出台黄河保护法,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须全面梳理法律法规赋予的职责,依法开展水行政监督管理;以强化规划引领指导约束作用、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构建抵御洪水灾害的稳固防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为着力点,沿着法治轨道推进黄河保护治理;从健全黄河水法规体系、完善协作协同机制、加强治理监督管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强化基础支撑,确保黄河保护法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2.
贯彻黄河保护法,推动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与黄河文化“天人合一”理念一致。黄河治理文化,不仅给黄河保护治理以启迪,还能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治理文化,尚存在遗产家底不清、部分遗产面临消亡、基础研究不足、一些河工技术面临失传等问题。进入新时代,黄河治理文献整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还需要加大黄河治理文化内涵研究、遗产资源普查及制度建设、文物征集复制及典籍整理、利用数字技术加大保护传承等。  相似文献   

3.
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黄河水沙运动基础理论、黄河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河床演变与河道整治,以及黄河下游河道滩槽协同治理、泥沙综合处理与利用方略等方面,概要地介绍了黄河泥沙研究的重大科技进展,展望了黄河泥沙研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指引下应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4.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水特别是黄河保护治理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牢底线思维等3个方面确保黄河保护治理事业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以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从完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实施流域水网重大工程、维护黄河健康生命、科学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强智慧黄河建设、建立健全节水制度政策、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水文化、强化体制机制法治管理等8个方面提出了全面提升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的措施;以政治建设、队伍建设、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强党的建设,努力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相似文献   

5.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黄河保护与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黄河流域发展提供了新机遇。通过分析黄河水安全现状,研讨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内涵,梳理了当前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立体化、多方位角度,探讨了黄河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思路并提出了相应建议。黄河水安全与流域高质量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为水资源总量不足、洪灾频发与水沙关系不协调、水土流失严重与水生态环境脆弱、干支流水资源调控与区域供水工程不完善、流域协同管理能力薄弱。针对上述问题,从防灾减灾、水网优化、生态保护修复、水资源高效利用、流域管理能力、科技保障等6个方面提出了发展思路,同时提出了推动战略规划、制定发展规划、加强技术创新与支撑、探索制度创新、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规划、推进法治建设等建议,为黄河水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格局调整的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针对现状水沙情势和黄河大保护、大治理客观要求,科学制订适应新需求的流域治理策略对推进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围绕黄河水沙关系变化和黄河流域治理现存问题,提出新水沙情势和新时代要求下黄河治理应对策略:适时调整黄土高原治理方向,分区精准治理,协同推进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调控黄河水沙关系,改造下游河道并解放滩区,保障黄河长久安澜;构建水资源管控体系,推进精准深度节水,促进流域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钱自立 《人民黄河》2001,23(12):4-5,42
依据黄河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从黄河的治理思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治理开发的主要任务等方面论述了进一步搞好黄河治理开发必须全面贯彻少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部署,把黄河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摆在突出的位置,充分利用黄河流域水能资源,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建设,加大黄河上游治理开发力度,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以促进黄河流域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权毅荣 《人民黄河》1999,21(10):41-42
1988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是我国水利事业的根本大法,标志着我国水利事业迈入了法制的轨道,同时也标志着黄河的治理与开发进入了依法治理的新时期。1 黄河水利法制建设情况在黄河水法规建设方面:制定和完善了黄河水利法制体系建设规划;制定和颁发了《黄河下游引黄渠首工程水费收交和管理办法》等部规章6件;制定颁发了《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等委规范性文件16件;通过省人大、省政府制定颁发了《河南省黄河河道管理办法》、《山东省黄河河道管理条例》等地方性…  相似文献   

9.
1996年2月10~11日,水利部科技司在北京分别主持召开鉴定与验收会议,通过了《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的研究》的鉴定与验收。《泥沙对黄河水质影响及重点河段水污染控制的研究》是“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黄河治理与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85-926-04-02专题,该专题由黄河水贪源保护科学研究所负责,由黄河水资源保护科研所、水利部水质试验研究中心、武汉水利电力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完成。专题结合黄河多泥沙特点,采用室内模拟与河道监测相结合,微观机理与客观规律研究相结合,环境化学研究与生物毒性、毒理、…  相似文献   

10.
薛松贵 《人民黄河》2012,34(11):1-6
从防洪减灾、水沙调控、水资源管理与调度、水资源保护、水土保持、数学模型研发等方面凝练了近期黄河水利科技的主要进展。提出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需求,包括:①黄河水沙变化及趋势预测;②流域水沙调控理论与技术;③支撑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技术;④黄河泥沙处理与资源利用技术;⑤黄河下游河道改造与滩区治理;⑥黄土高原砒砂岩区抗蚀促生技术;⑦黄河数学模拟系统建设等。  相似文献   

11.
在综合考虑未来黄河水沙变化趋势和黄河水沙调控体系建设的情况下,结合实测资料和数学模型计算成果,系统分析了"拦、排、放、调、挖"等处理泥沙措施在黄河干流不同河段的作用,认为未来应进一步加强"调"的作用,结合"拦、排、放"等措施,延长水库使用寿命,减少下游河道淤积,优化配置黄河泥沙分布。提出了黄河干流不同河段的治理目标:2020年前降低潼关高程1m左右,2020—2050年降低潼关高程2m左右;2030年前维持中水河槽的平滩流量为4000m3/s左右,2030—2050年维持中水河槽的平滩流量为3500m3/s左右。研究了古贤水库在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和黄河中下游治理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达到黄河中下游在2050年前的治理目标,阶段性实现黄河长治久安,建议在小浪底水库拦沙库容淤积之前,尽早建成古贤水库,充分发挥古贤与小浪底水库联合调控运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黄河河口未来来水来沙的变化及其影响,从人类活动要与自然协调共处出发,讨论了在新来水来沙条件下黄河河口治理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包括入海流路、三角洲演变、防洪抗凌、水资源、生态环境和湿地保护、社会经济规划布局以及河口管理等。指出了尽管黄河水少沙多的基本特性不变,河口的演变规律就不可能有大的变化,但正确的人为干预是非常重要和有效的,这为治理方案的研究留出了很大空间。水资源是黄河河口治理的核心,根本出路在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建设节水型社会和提高用水效率。黄河河口存在的种种问题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必须采取综合治理的方法,进行统一管理。河口治理是黄河全流域治理的一部分,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黄河治理的复杂性入手,在梳理总结流域用水状况和当前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等基础上,以黄河水沙关系为切入点,全面阐述了水沙变化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全局性影响,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需要妥善处理的几个重大关系,并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管理方式、完善制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黄河流域系统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泥沙治理是协调黄河水沙关系的关键,在新时代绿色发展理念的推动下,黄河泥沙的资源属性日益凸显,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成为研究热点。通过对现有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黄河泥沙物化特性、泥沙对黄河生态安全的影响以及泥沙资源利用途径。结果表明:黄河泥沙主要源自中游多沙粗沙区,不同河段的泥沙物化特性略有不同;碱激发改性是泥沙资源利用的主要技术手段,改性剂类型对泥沙改性材料强度等性能影响较大。结合黄河泥沙治理与资源利用研究进展,提出建立黄河泥沙治理的统一标准、将黄河泥沙与多种废弃材料或工业副产品相结合进行资源利用等建议,以提高黄河泥沙整体利用率。  相似文献   

15.
黄河兰州城区段西起西固区西柳沟,东至榆中县桑园峡河道,全长45km,左右河岸线长95km,城市中心打造有40km黄河旅游风情线。本文经对城区段河道现状分析提出有关湿地保护、污染防治、节约水资源、疏浚规划、河岸线治理、长效管理等方面的整治措施,以切实维护水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保护母亲河,实现黄河水文化的良性发展和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柳林县位于山西省西部,黄河中游,晋陕峡谷的黄河东岸。近年来黄河采砂乱象十分严重,为切实规范黄河水事秩序,改善河道环境,保障防洪安全,彻底解决黄河采砂这一治理难题。柳林县根据黄河采砂规划和摸底调查情况,采取了黄河采砂整治行动,制定了采砂管理制度,完善了黄河采砂机制体制,建立了严格的采砂审批制度,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监管能力。  相似文献   

17.
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研究与流域规划、工程建设和管理运用等生产问题紧密结合,根据黄河治理情况及各时期治黄对数学模型的要求,黄科院开发和研制了水学和水动力学两类模型,通过简单回顾黄科院黄河泥沙数学模型的发展概况,对黄河水学模型的特点,水动力学模型的基本原理、计算方法、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指出也已取得的成就及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一直体弱多病,水系统失调。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需要优先调理水系统。系统分析了黄河水系统现状及演变趋势,定量测算了黄河幸福指数,提出了黄河流域水系统治理战略思路、分项策略与措施建议,为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是唯一全境属于黄河流域的省份,自古以来因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因黄河而美。宁夏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60%的耕地用的是黄河水,78%的人口喝的是黄河水。沿黄生态经济带目前集中了全区66%的人口、80%的城镇,创造了全区85%的经济总量、94%的财政收入,生产了74%的粮食。保护治理黄河始终是一件牵动社会各界的大事。  相似文献   

20.
水土保持措施对黄河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水沙变化研究是黄河水、沙资源合理利用的前提,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影响评价模型及效益评价是黄河治理开发的基础。本文对第三期黄河水土保持科研基金项目第三专题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综合分析了现有水沙评价模型和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成果,探讨了水土保持措施对产流产沙机制的影响,遴选了用于研究的水沙评价模型,并对研究区的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沙的影响做了定量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