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流生态用水流量确定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明确提出要维持江河的生态用水流量,以维持水体的自然净化能力,确保健康河流。经过对多种计算方法分析、比较,提出了河流生态用水流量的内涵与计算方法,该法简单可行,不但有一定的理论价值,而且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供实际工作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以水电站大坝下游河道为研究对象,从分析天然日流量特征出发,基于月中值流量和月内典型特征流量绘制了河流生态流量特征图,作为水库下泄生态流量的确定依据。基于此河流生态流量特征图,建立了判断生态流量满足程度的7 d流量偏差率、7 d生态需水保证率、月均生态需水适宜度及基于此3个指标的生态需水综合指标,并给出了各指标的评价依据和评价方法。结果表明,河流生态流量特征图符合各时段河流天然流量的基本特征,可作为指导水库生态泄流的依据;所建立的生态流量评价方法能够反映实际下泄流量与天然流量的变化程度,可用于评价河流的生态流量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类活动过度干扰,白洋淀上游河流出现下垫面条件改变、天然水量减少、水体污染等问题,采用环境流量历时转移曲线法,基于不同河段面临的胁迫程度,确定白洋淀上游河流的生态流量,提出生态流量的保障思路.研究表明:综合考虑流域内水功能区划、河流受胁迫程度等情况,将大清河上游河流分为5个胁迫类型区,其中中易水河和南拒马河目前受胁...  相似文献   

4.
5.
河道内流量增加法(IFIM)在生态流量的计算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IFIM法仍存在精确度不足、局限性和普适性低等问题。根据已发表参考文献,系统归纳了IFIM法的步骤及特点,总结了基于IFIM法不同的水力学模型与栖息地模型的耦合方法,并详细阐述了不同水力学模型的适用范围,综合分析了不同水力学模型的优点和缺点,并提出了改进IFIM法未来的发展趋势,为后续使用栖息地法研究不同尺度的生态流量定量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文章论述了环境用水包括的4个方面和环境流量确定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7.
河流生态流量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流生态流量是维持河流健康年关重要的一个方面。文章阐述了河流生态流量的概念、作用、国内外常用的计算方法及保障河流生态流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河流生态流量是生态水文研究的重要部分。鉴于不同等级流量有其特殊生态作用,本文借鉴水文变化指标体系(IHA)评价参数及环境流量组成(EFC)分类方法,将河道流量分为特枯流量、低流量、高流量、洪水过程,并以此为基础绘制生态流量过程线。最后以东江水库为例,绘制其枯水年、平水年、丰水年的年生态流量过程线。结果来看:1高流量过程发生于3-10月,但不同典型年有所差异,年径流越大,高流量量级相应变大,并且首次发生高流量时刻也有所提前。2特枯流量主要发生于11、12、1、2月,来流越大其持续时间越短,但其量级基本不变。3在相同典型年内,高流量有个先增后减的过程,在5月或6月达到最大值;特枯流量持续时间则在1月或12月取得最大值。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采用野外生物监测、栖息地同步观测和实验室控制实验等技术手段,应用生物学、鱼类生态学、生态水力学、水文学等多学科理论,基于河流栖息地模拟法,研究了黄河下游指示物种黄河鲤生态学特性及其栖息生境与流速、水深、水温等水文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将径流条件与目标物种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信息相结合,建立了代表物种繁殖期、越冬期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构建了黄河下游重点河段河流栖息地模型,建立了指示物种栖息地状况与河川径流条件定量响应关系,提出黄河下游花园口和利津断面繁殖期最小生态流量为300 m3/s和100 m3/s、适宜生态流量为600~700 m3/s和190~250 m3/s。该研究在水生生物习性及其与河川径流响应关系方面实现突破,解决了黄河生态需水研究中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11.
根据河流生态用水的特点,选取影响常州市河流生态用水效率的5个主要因子,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等级与单因素评价标准,应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2010年~2020年常州市河流生态用水效率进行对比分析,评估常州市近10年来河流生态治理成效并提出改善意见.结果表明,常州市的生态水系整治卓有成效,但在河道整治、绿化、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2.
水库在发挥巨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引发了下游河段生态缺水等生态问题,水生生物尤其是鱼类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鱼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中的顶级群落,其种群的动态变化可有效反映水生生物群落与水质状况的整体变化信息.本文从概念辨析、研究方法等方面分析总结了国内外生态流量研究现状,阐明了基于河流天然节律和鱼类习性的生态流量研究进展,探讨了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鱼类生境的生态流量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3.
传统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局限于水文数据分析,没有与河流的生态分区、分期及生态系统的保护目标联系起来。文章根据辽宁省实际情况,提出辽宁省河流生态需水分区、分期、分类的划定原则,生态流量计算要素的确定方法、各种生态流量计算方法的适用条件及选取等。以辽河为例,计算辽河干流生态流量,结果表明计算成果合理,满足辽河生态需水要求,可为辽宁省河流生态流量计算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生态用水保障面临较大压力.本文通过对法律法规依据、主要江河控制断面的确定、生态流量保障目标、生态流量的调度、生态流量的监测和预警预报等方面阐述,研究流域河流生态流量保障实施方案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河流生态流量确定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一个热点。文章通过天然径流序列分析、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选取当前国内外通用的水文学研究方法,如Tennant法、Qp法,对木兰达河生态需水量进行确定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木兰达河降水主要集中在6-9月,丰、平、枯三个水期差异明显,汛期、非汛期季节性变化较大,应采用Qp法计算结果作为本次生态流量目标。该研究可对木兰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吴艺涵  王煜 《人民珠江》2022,43(5):43-49
河流生态流量是保障河流生态功能的关键指标,也是进行河流生态健康评价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生态流量监测是生态水文响应以及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是确保生态流量过程的重要手段。由于河流特性差异,不同生态流量监测方法将直接影响其监测结果,从监测效果、监测范围、监测精度及实时性方面对比分析国内外河流生态流量监测方法,总结当前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研究展望,并给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未来河流生态流量监测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提供科学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比较不同湿周法在计算河流生态流量中的适用性,采用幂函数描述无量纲化的湿周~流量关系,利用曲率法、斜率法及多目标评价法中的线性加权和法、理想点法(尺度系数r分别取1,2,∞)、乘除法等7种方法计算河流生态流量。结果表明:曲率法的结果偏小;斜率法、理想点法(r=1)、线性加权和法的结果相同,且位于各方法的中间;另外3种多目标评价方法得到的河流生态流量大于斜率法等的结果,但湿周的增加比例明显小于流量增加比例。在湿周~流量关系符合幂函数关系时,利用斜率法或理想点法(r=1)、线性加权和法确定河流生态流量的方法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度人工化城市河流生态水位和生态流量确定方法不成熟的问题,通过分析高度人工化城市河流特征和生态功能,解析了生态水位和生态流量的内涵,从维持河流连通性、水生生物生境、水质保障、城市景观娱乐功能等维度,提出了一种考虑河流形态、河道水生生物、水质和景观娱乐为要点的实用计算方法。以南京市秦淮河为案例,计算得到了秦淮河上段、秦淮河下段、外秦淮河和秦淮新河4个河段的生态水位分别为6.8 m、6.7 m、6.3 m和6.7 m,生态流量分别为20.8 m~3/s、25.8 m~3/s、26.5 m~3/s和19.1 m~3/s;计算结果介于Tennant标准的"好"和"非常好"之间,表明计算方法合理可信。  相似文献   

19.
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要求,在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用水影响理论的基础上,对水利工程建设中因未充分考虑生态用水而造成的河流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这一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小水电在中国水能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在建设、运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下游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计算最小生态流量可减少小水电在运行过程中对下游水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以梯级小水电开发河流——东江干流为例,采用改进的Tennant法、QP法、经验法、频率曲线法和NGPRP法计算东江干流最小生态流量,在满足95%保证率的条件下,将上述5种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选择QP法计算得到的最小生态流量值232.81 m3/s作为最小生态流量下限值,同时选取改进的Tennant法和频率曲线法的内包线作为各月最小生态流量过程,并提出了确保东江干流最小生态流量的保障措施,以保证小水电及河流水生态系统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