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探究改善粤港澳大湾区河口城市水系水动力不足、水质较差的情况,以东莞市滨海湾新区为例,进行以潮汐为水源的生态补水效果研究,考虑引潮河涌宽度、河涌连通的差异性拟定补水方案,建立研究范围内的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结合实测的同步水文水质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模拟不同方案下引潮量、水位、流速、污染物特征值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引潮河涌宽度增加,引潮量增大,但对河涌水位、流速等基本无影响,对水质提升效果影响也较小;河涌全部连通,有助于降低污染物特征值;断头涌内水流往复流动,污染物浓度较高;单纯通过引潮难以将NH_3-N浓度降低至Ⅴ类水标准限值以下,需辅以其他污染物削减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河区河涌群闸联控调水补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群闸联控调水补水研究的现状,针对网河区河涌截污后缺水、水质黑臭等现象,该文根据外江潮汐特征及河涌实际情况提出了群闸联控调水补水的方案,通过实测水质资料分析,可以达到实现河涌水质不黑不臭的目标,可为珠江三角洲类似网河区河涌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的发展,沿海城市河涌基流量日益减少,河道污染负荷加重,城市雨污分流工作同步实施,但目前雨污分流工作的进度及效果,暂不能保证河道水质得到有效改善,针对感潮段河涌的特殊性,提出利用离岸海水对河道进行补水,增加河道水动力,改善河道水质,根据相关数据分析,采用海水对河道进行补水的方案是可行性,对河道水质改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该文以海珠区为例,在分析网河区水流运动特点的基础上,建立群闸联控模式下的水质数学模型,分析网河区在补水和有无调蓄区工况下河网水体交换情况,可为网河区的水利规划建设以及改善河涌水环境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随着水生态文明的大力推进,城市河涌的水环境和水景观问题受到了全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以广州市猎德涌补水工程为例,利用水质评价综合模糊优化法对其水质改善效果进行客观定量评价。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补水工况对水质改善效果的影响,发现补水工况下水质明显优于未补水工况,补水流量越大水质越优。  相似文献   

6.
太湖流域独特的平原河网特性决定了其水环境治理和水生态保护的复杂性,为探究生态补水对平原水网中心城区河道流速和水质改善效果,以苏州市古城区为例,基于MIKE模型构建生态补水模型,并模拟3种不同生态补水方案对研究片区水动力和水质的改善程度。结果表明:通过新增补水水源、提升补水水量、增设生态堰坝等生态措施,可优化中心城区多源补水格局,完善补水体系,提升活水保证率,古城区重点河道断面水质均得到有效改善,且大部分提升至Ⅲ类及以上水平,可为改善平原水网中心城区河道水动力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以中山市为例,采取引水调控措施改善该市河涌水环境,结合河网地区水利设施,建立水量水质联合调控模型,通过二级联解方法,模拟引水调控实施效果。结果表明:在枯水期实施引水调控36h、汛期实施引水调控12h后,该市河涌水质能达到水功能区的水质目标。引水调控措施增加河涌水动力、提高水环境容量,可有效改善河涌水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对区域内自然环境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生态环境需水量以及周边水源在水质、水量方面的对比,展开了对青岛高新区远期生态水系补水方案的研究。通过方案比选,提出了该区远期生态水系补水的推荐方案:在优先利用高新区汇水面积范围内雨水径流的基础上,利用上马污水处理厂和出口加工区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作为补水水源的方案。同时,为防止污水处理厂出现出水水质不稳定的情况,将大沽河南庄橡胶坝水源作为应急补水方案。  相似文献   

9.
河道内生态需水是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持生态系统平衡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为改善城市河湖水环境、恢复水生态系统,以深圳市布吉河流域龙岗段河道作为研究区,进行河道内生态需水量分析及补水方案设计。基于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组成,分别采用水文学和水力学法确定生态需水量。水文学和水力学法计算结果表明河道最小、适宜和较佳生态需水量分别为1. 77、5. 31和11. 41万m3/d,并提出将再生水和水库水作为水源的综合补水方案,水力学法计算结果需水量较大,可作为远期生态补水推荐值。研究成果为合理确定城市河道内生态需水量,有效提升水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维护河道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0.
高湖是浙江浦阳江流域重要的蓄滞洪区,改造后将形成面积359.28万m2、容积606.8万m3的中型城市湖泊。但建成后的高湖湖区清水量不足,在生态系统构建初期有必要采取补水活水方式来保持高湖水质。生态补水方案根据不同水源水量、水质的特点,提出由浦阳东江和开化江联合补水,石壁水库、陈蔡水库作为应急水源;并充分利用水源的水位和水质情况,提出自流与加压、预处理与直引多种组合补水方式;生态补水采用环湖管网的方式配送到沿湖8个补水点,实现定点精准补水。通过多水源、多工况的生态补水方案,可有效减少死水区,提升湖区水质,并节约了大量的运营能耗和净水费用。高湖水质在运行初期可保证大部分区域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