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驱动下,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都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中,揭示两者之间的耦合机制是维系两个系统韧性并支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黄河三角洲作为中国社会经济、资源要素、生态环境矛盾最突出的地区之一,是生态环境脆弱、对气候变化敏感、人类活动复杂的区域,也是开展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耦合研究的理想场所之一。基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总结了区域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生态保护-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耦合驱动机制,述评了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耦合机制和演化路径研究成果,提出了黄河下游三角洲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耦合研究应关注的内容,为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2.
黄河三角洲刁口河生态调水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敬玲  张月明 《人民黄河》2013,35(2):30-32,35
为缓解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和保护黄河刁口河备用流路,黄委提出了"启用刁口河流路,实施生态调水"的战略。通过对生态调水目标和可行性的分析,确定生态调水的最佳时机为每年的6—7月,即黄河调水调沙时期利用罗家屋子闸自流引水和扬水船扬水的调水方案。2010、2011年的生态调水试验,已累计向自然保护区调水7 238.73万m3,恢复湿地面积近1 350 hm2。两年生态调水的效益分析表明,试验区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得到了改善,新的水禽栖息生境已经形成,生态类型和景观结构得到优化,刁口河沿线土壤盐度下降明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3.
水利工程具有防洪、发电、供水、航运等多重效益,但其建设和运行可能带来湿地萎缩、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等生态环境问题。系统研究水利工程建设和运行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多目标协同提升的湿地生态保护修复技术,对湿地生态保护和修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对国内外水利工程影响下湿地关键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湿地保护修复尚存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展望湿地保护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方向,以期为受水利工程影响下河湖湿地生态修复技术研究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是实现流域健康的重要基础。当前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存在补偿机制层级分明但衔接不足、目标明确但实施方案模糊、政策支持突出但资金来源单一、补偿方式多样但侧重事后治理等问题。重点从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操作程序、管理体制等方面对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制度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5.
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是构建我国西部生态安全格局的重要考量,对支撑水利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黑河临泽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情况进行调查评价,从防洪体系、生态环境、水资源供需、供水体制等方面阐述了生态保护与修复面临的问题,按照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了今后黑河临泽段生态保护与修复方面的对策建议,以期为黑河流域生态保护与修复提供指导借鉴。  相似文献   

6.
针对阿什河水质污染极其严重的现状,通过对阿什河生态保护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阿什河的总体定位、阿什河生态保护和修复对策,进而对哈尔滨市阿什河综合整治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实施黄河口大保护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大江大河中生态现状最好、代表性最为突出、保护意义最重大的河口三角洲。实施黄河口大保护,不仅能有效改善河口三角洲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河口生物多样性,而且对于整个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带动作用和战略影响。近年来,随着入海水沙持续减少,黄河三角洲正面临着整体性生态退化问题和风险。由于黄河三角洲生态区位以及所面临问题的全局性和复杂性,因此需参照世界河口和长江流域大保护做法,在更高层次开展总体规划并综合施策。建议采取以下几点措施:以恢复黄河多流入海为抓手,奠定三角洲整体生态格局;以水系连通为抓手,优化区域水土资源格局;以生态恢复为抓手,维持黄河口湿地空间格局;以生物多样性保护为抓手,维护区域生物群落格局;以科研监管和生态补偿为抓手,建立保护修复长效机制,在国家层面尽快启动并实施黄河三角洲大保护计划,全面打造我国向世界展示河口文化的标志区。  相似文献   

8.
河流保护与生态修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堤防和水坝对河流造成的负面影响:切断了河流横向和纵向的生态联系,造成水文循环短路和绝缘,河流被台阶化、节点化,从而破坏了水滨生物栖息地和水生生态系统。从河流保护概念性范围出发,分析了河流在横向、纵向、垂向以及时间维度上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联系。指出恢复河流生态系统的根本思想在于推动和恢复河流在空间和时间的4维尺度上的水文循环和生态联系,避免河流水文循环短路或绝缘。总结了国内外关于河流生态修复的措施,即在河流横向营造生物栖息地、湿地、林地、深潭和浅滩等,在河流纵向补偿流量和洪水过程,重建生物栖息地和水库消落带,闸坝处建造鱼道和鱼梯等。  相似文献   

9.
黄河三角洲北区湿地生态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黄河河口改道清水沟流路后,面积占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的保护区北区就失去了淡水补充,出现了海水倒灌、海岸侵蚀倒退、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当前生态调水工程实施的形势、保护区北区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国际湿地公约的要求,从生态学角度对保护区北区的生态需水量和补水量进行了等级划分和计算,得出北区湿地的最小需水量为4.34亿m3、适宜需水量为6.40亿m3、理想需水量为8.92亿m3,最小补水量为2.85亿m3、适宜补水量为3.81亿m3、理想补水量为4.28亿m3。  相似文献   

10.
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安图县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识别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征,明确生态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建设分区,设计了矿山环境治理修复、跨界水体保护与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土地整治与污染修复等四大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持续改善安图县的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的贯彻实施,要以生态保护修复为重点,主要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明晰黄河生态保护修复的制度依据,特别是要按照“特别法优于一般法,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处理好其与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生物安全法等法律的适用关系;加快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流域监管体制机制,提升司法服务能力水平,加大普法宣传力度等。  相似文献   

12.
为了遏制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急剧恶化的势头,促进黄河三角洲经济、资源与生态农业地质环境的协调发展,运用地质科学、农业生态科学、环境科学和地球化学等多种方法,系统分析了黄河三角洲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特征,认为黄河三角洲是在海洋动力与河流动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受特殊的海、陆、河与湿地相互交替演化且相互制约的脆弱生态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尤其是不科学的掠夺性资源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引发了土壤盐渍化、土壤沙化、土壤沼泽化、水土污染、地下水降落漏斗、海成水入侵和地面沉降等地质环境问题,改变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的演化特征甚至方向。采用专家模糊聚类法把农业生态地质环境划分为3种类型、11个地质环境单元,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环境治理、农业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监测等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3.
根据黄河流域及河流生态系统特征,从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层面出发,指出湿地和鱼类栖息地规模和质量是黄河河流健康的重要标志,是黄河水生态保护的重点关注对象。在黄河水生态状况评价及问题识别的基础上,明确各区域(河段)水生态保护目标,提出黄河上中下游及源区、河口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总体布局,制定重要断面生态需水指标及保障措施,提出了重要湿地和重要鱼类栖息地等保护与修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生态保护与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开湄  侯杰 《中国水利》2011,(23):79-86
水生态保护的重点是保障生态系统维持正常水循环所需的水量平衡关系.大气降水量中只有一部分形成水资源量,其余部分为自然生态系统所利用,这部分天然生态系统直接利用的降水对维持区域植被生态系统的稳定十分重要.本次规划在对天然生态系统直接利用降水维系生态平衡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对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需要人工控制和调配水量的河湖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地下水保护以及河道外生态环境保护等形成水资源之后的3部分生态环境用水进行总体安排.  相似文献   

15.
鄱阳湖滨湖沙地是我国湿润及半湿润地区的风沙化土地之一,风沙侵蚀严重影响了区域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亟待生态治理.本文探讨了流动沙丘、半流动半固定沙丘和固定沙丘3种类型的鄱阳湖滨湖沙地生态保护与修复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提出了营造植被生境、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综合利用、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开展宣传教育、强化生态意识的综合治理方式.以都昌县和星子县为例,评价了综合治理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为鄱阳湖滨湖地区沙化土地治理、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莱芜市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术源地主要是水库型水源地,其生态修复与保护工程主要是在各水库上游主要入库支流、水库周边及水库内建设生态滚水堰、河岸生态防护、水库周边生态修复与保护、水库内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工程措施,通过生物净化作用,改善入库支流和水库水质,从而保证莱芜市城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永续达标利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干旱地区传统生态调度“只调不灌”造成的湿地生态补水效果欠佳、生境日益退化等实际问题,本文提出了疏漫灌溉的基本理念,明确了疏漫灌溉的定义、内涵及系统组成,搭建了疏漫灌溉系统,构建了疏漫灌溉技术体系。本文以哈巴河流域阿克齐湿地为研究区域,基于疏漫灌溉的系统组成优化了阿克齐湿地原有的工程体系;基于工程布局等要素划分了不同水平年下的三层级生态修复分区;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了疏漫灌溉区不同地类的适宜生态需水量,采用改进的Tennant法确定了湿地的最低生态流量,最后制定了疏漫灌溉制度。研究结果表明:(1)湿地需水月份集中在4—10月份,其中6—8月份为主要生态需水期,平均生态基流为4.66 m3/s;(2)疏漫灌溉工程的布设和生态修复分区的确定改善了湿地供水条件,形成了生态分区与工程体系一一对应的靶向补水模式;(3)疏漫灌溉制度的制订可为生态工程的规划设计以及灌区引水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4)实施生态调度后,草地、自由水面以及沼泽面积均呈递增趋势,沙化面积减少了9.83%,湿地的水系连通性得到改善,斑块破碎化逐渐修复。研究成果可为提高旱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旱区生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试论在水生态保护与修复下的中小河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河流治理是"十二五"期间的水利工作重点。目前我国中小河流治理过程中,出现了河道被渠化、硬化,河流生态系统被破坏;水资源被过分开发、河流生态需水不能保证;污水排放入河、水质严重污染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了城市河流治理过程中应减少河流的硬化、渠化,提倡建设生态河岸、控制向河流排放污水及注重后期监管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19年,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纳入北京水务法定职责.为了更系统地推进全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工作,从北京市水生态空间范围界定、水生态功能区划分以及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3个方面展开分析.水生态空间范围可分为3个层次:水域空间、与水关系密切的陆域空间以及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市域全覆盖区域,选取水系、岩性、土壤、生物(鱼类)及水功能等5个指标,将全市划分为19个水生态功能区,提出永定河、北运河上游及潮白河上游等典型水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方案,对北京地区水生态空间、水生态功能分区、保护修复规划及标准规范制定等四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对北京市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提供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彭习渊  余骐城 《人民长江》2010,41(11):78-81
武汉市1+8城市圈的城市水系均有自己的特点,有的以湖泊为主,有的以河流为主,有的河湖交错。以城市圈中武昌江夏片、黄石市、孝感市典型水系为例,根据这些城市水系的特点,在控制污染的前提条件下,重点研究了这几个城市生态引水、生态保护方案与修复方案。通过实施污水控制、水系连通、生态调水、河道疏浚、水生态修复等工程后,可以形成城市水系内江河、湖泊的有机联系,有效改善城市水生态环境质量。提出在基本方案确定的前提条件下,还应进行引水规模、引水机率、引水时间、引水效果以及非工程措施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