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济源市实际,分析了济源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制定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制度建设,分别从节水农业、节水工业和节水城镇生活等建设载体方面提出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措施,系统总结了近几年济源市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的初步成效,为济源市未来一个时期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此文针对河北省水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改革水管理体制、防治水污染、提高全民节水意识等方面就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4.
5.
李晓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09,(9):30-31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加之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利用,使得我国水资源危机日益严重。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使计划用水,节约用水成为一项基本国策,全面开展节约用水工作,依法管理和利用水资源,建设节水型社会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6.
7.
8.
通辽市是个水资源紧缺的城市,如何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和水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是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促进农业、工业、居民生活节约用水和提高中水回用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紧张的根本性措施。通过坚持科学发展观把节水工作贯穿于公民生产生活的全过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人与水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9.
张永青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2,(Z1)
通过提高用水效率,满足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增长的合理用水需求,进而通过水资源的优化配置、高效利用,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产业优化布局,发展节水型经济,为此必须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建立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0.
今天,我们开展声势浩大的纪念“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的宣传活动,就是要唤起民众对我们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水危机的认识,使全民树立起珍惜水资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的意识,爱护和节约我们日益珍贵的水。 相似文献
11.
建平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仅为19208.2万m3,人均年占有资源量为328m3。目前已经严重制约着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建平县坚持走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路子,加大水资源管理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保护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科学管理水资源,确保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为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顺利实施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2.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最根本、最有效的战略举措.节水型社会建设涉及方方面面,但体制机制建设尤为关键,同时辅以相应的法律、工程、技术手段,使之科学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4.
段疆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06,42(1):28-30
建设节水型社会是解决中国水危机的根本出路,这是新世纪中国治水思路的重大转折。西北内陆河流域黑河中游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是新时期资源水利、可持续水利和现代水利的具体体现。通过开展以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为重点、以明晰水权为目标的节水型试点建设工作,将逐步显示出水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在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兖州市水资源现状及节水型社会初步建设进行分析,指出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所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就下步围绕如何建设节水型社会,提出一些观点和措施:工农业及城市生活节水型载体建设的推广;依靠科技力量,助推节水型社会快速发展;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制度和各种节水规划;做好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宣传发动工作。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水资源较为紧缺,建设节水型社会十分必要而且紧迫.在现有基础和条件下,必须进一步建立健全水法规体系,做好规划,突出解决好体制与机制问题,完善工程体系,严格水资源保护,强化基础管理工作,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7.
18.
从我国水资源短缺现状论建设节水型社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指出水资源供需平衡是我国水资源管理的近期目标,同时对实现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关健-建设节水型社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综合平衡安全、公平、效率三维目标来推动水资源公正转型,是全球不同层面应对当前日益严峻的水风险与水危机面临的共性挑战。引入改进的三元相图建模方法,统筹考虑节水型社会建设、收入分配公平、涉水公共产品供给,构建水资源正义分析评价模型,分析2006—2020年间我国31个省级单元节水型社会建设对区域水资源正义的影响,结果表明:节水型社会建设对改善区域水资源正义具有促进作用,东部地区二者协同发展相对领先,中、西部地区跟跑,东北地区则较为不稳定;我国节水型社会建设与水资源正义的耦合协调发展呈不断改善趋势。从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水平的结构上看,从“十一五”时期的“金字塔”结构过渡到“十三五”时期的“梭形”结构,低水平耦合、拮抗和协调发展三个阶段省份数之比为9∶14∶8;布局上,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发展不均衡,西侧地区除青海省以外,其余省份长期处于低水平耦合阶段,发展明显滞后。各地区节水型社会建设均显著促进了水生态环境改善,水资源利用效率与水资源安全是最为突出的两大共性短板因素。研究建议,未来应持续建立健全以地方补偿为主、中央财政给予支持的水资源调配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对区域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的刚性用水需求保障,依托城市更新、海绵城市建设、构建多元化的水利设施建设投入保障机制等,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的节水型社会建设朝更加公平、高效、可持续的人水和谐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建新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5,(Z1):25-26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坚持推进水资源系统全面协调统一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以支撑和保障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