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分析螺旋CT发现的孤立性肺结节短期随访并经皮肺穿刺活检,鉴别病灶良恶性,为临床准确性的运用价值。方法:随机选择CT发现孤立性肺结节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不愿穿刺有穿刺禁忌症病人为随访组(43例)和接受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对照组(43例),随访组分1个月、3个月继续随访观察,对照组在CT引导下采用巴氏切割针,或巴氏一次性自动枪取材,根据病理结果,进一步治疗后随访。结果:随访组16例病灶3个月内突然增大,接受活检证实为肺癌,23例病灶无明显变化,4例病灶略增大;对照组穿刺成功42例,其中40例病理诊断明确,原发性肺癌17例,结核10例,转移瘤5例,炎性假瘤6例,淋巴瘤2例,结节病2例。结论:肺孤立结节随访观察期间16例恶性病灶短期增大明显,27例病灶无明增大或增大不明显;对照组发现病灶,术前发现病灶,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切割,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准确性高达97.7,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显著性意义(P0.05)。孤立性肺结节的螺旋CT具有一定的特征,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两种检查方法对不同病例,都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肺穿刺活检更有利于早期诊断治疗,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乳腺非肿块型病变的超声反应。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形式对我院于2018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经常规检查确诊的患者共50例予以分析。结果 :2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反应中,恶性病变11例(55%),良性病变9例(45%)。其中3例为浸润性导管癌、4例为导管内癌、淋巴转移性低分化癌3例、纤维性腺癌1例、淋巴细胞性白血病2例、增生2例、腺病4例、炎性病变1例。20例非肿块型乳腺病变中,12例为片状低回声区域(60%),8例为微钙化片状低回声区域(40%);恶性组病灶最大直径为2.25±1.03(cm),良性组为3.09±1.02(cm),良性病变组微钙化比例77.8%和恶性病变27.3%;腋下异常淋巴结分析,良性病变9.1%,恶性病变55.5%。结论:非肿块型乳腺病变内部微钙化存在对导管内癌诊断具有显著价值。腋下存在淋巴结异常对于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乳腺肿物进行超声弹性成像和常规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将2013年4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经病理检查及手术证实的乳腺纤维腺瘤病人20例(病灶23个)、乳腺癌23例(病灶23个),予以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法检查,半定量分析全部病灶的硬度;在灰阶超声下及弹性模式下测量病灶面积,比较两组的病灶面积。结果:乳腺癌组的病灶硬度情况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的病灶面积比值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肿块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有助于评估肿物的良恶性,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肺小结节及早期肺癌通过64排螺旋CT进行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从2020年1月开始至2020年12月截止,共有112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包括肺小结节患者100例,早期肺癌患者12例,通过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单号组56例患者接受16排螺旋CT检查,为对比组;双号组56例患者接受64排...  相似文献   

5.
李骁 《影像技术》2020,(3):22-24
目的:分析CT影像学技术在周围型小肺癌(SPL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集的SPLC病人为对象,总共68例。对其临床资料加以回顾性分析,对其均给予CT影像学技术扫描,对其影像学情况表现进行观察研究。结果:CT显示病人的病灶多集中于左肺,病灶大小为8-20mm,以毛玻璃样密度小泡征及密度不均且呈小颗粒状堆积为主要表现,病灶边缘的分叶比较深,病灶周围中,11例胸膜边缘有玻璃样晕影,21例有线影,32例有胸膜凹陷征,4例有支气管血管聚集征。经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强化者21例,不均匀强化者47例,病灶的时间及密度曲线呈现出缓慢升高表现。结论:CT影像技术应用于SPLC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SPLC鉴别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高深透油藏高含水期的剩余油分布规律、挖潜单元以及相对应的挖潜技术对策。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是地质上具有成因联系、开发上相对独立的砂体单元,既是地质上的成困单元,也是与剩余油分布有关的渗流单元,既反映了砂体的沉积成圈,也决定了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注水开发特征。中高深透油藏砂体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多期河道叠加型、分支河道型、单一河道型和席状砂型4个大类;结合注水开发特点,每种类型具有高注高采、高注低采、低注低采和低注高采4种注采方式。剩余油潜力评价昀结果表明:多期河道叠加型砂体潜力最大,其次是席状砂型单砂休,分支河道型和单一河道型砂体潜力较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析局灶性机化性肺炎在多层螺旋CT中的诊断特征,并提高多层螺旋CT鉴别局灶性机化性肺炎与周围型肺癌的能力。方法:选取67例局灶性机化性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同时选取59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对此两组CT影像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患者在病灶分布、分叶、毛刺上同观察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增强扫描则能够充分显现局灶性机化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在鉴别周围型肺癌上具有一定作用,对于无法确诊病例,应在其抗感染治疗后进行影像学随访,以提高其鉴别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X线及CT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取我院收治的肺结核痰检阳性病例61例,其中30例单行X线检查,14例单行CT检查,17例联合X线和CT检查,以上不同检查方法的患者分别对应组1、组2、组3。比较3组的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组1诊断正确19例,正确率为63.33%;组2诊断正确12例,正确率为85.71%;组3诊断正确17例,正确率为100%。组1分别与组2、组3的比较以及组2与组3的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1确诊的19例患者的影像学结果可见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余11例未能明确病灶,并发现15个空洞。组2确诊的13例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并发现空洞12个,支气管传播灶10例,钙化灶7例,胸膜肥厚粘连5例,胸水9例,另有肺气肿4例,肺大泡3例。组3确诊的17例患者同样存在明显的肺结核病灶,其中发现空洞15个,支气管传播灶12例,钙化灶4例,胸膜肥厚粘连6例,胸水11例,另有肺气肿5例,肺大泡2例。且组1可见病灶均分布在肺上叶和下叶,且未能明确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是否有病灶分布,而组2和组3均检出了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区域的病灶。结论:肺结核单纯采用X线检查会存在较高的漏诊率,确诊率明显低于单纯CT检查和X线、CT联合检查,且不能较好地检出心影后区、纵膈旁区、肺尖区等部位的病灶,对少量积液不敏感;而单纯CT检查仍会存在一定漏诊情况,确诊率不及X线、CT联合检查。因此,X线、CT联合检查肺结核的确诊率和临床诊断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扫描技术在结肠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0年1月-2013年10月间我院行螺旋CT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37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结肠癌的CT表现。结果:37例患者结肠壁均出现不同程度增厚,15例发病部位为升结肠,9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6例乙状结肠,所有病灶均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病灶未见周围组织侵犯,26例病灶浆膜层毛糙,周围脂肪间隙模糊不清、密度增高,22例淋巴结转移,8例肝转移,1例肺转移。结论:螺旋CT检查扫描速度快、图像清晰,对于结肠癌的术前诊断及治疗评估具有极大的实际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针对肺孤立性小结节的HRCT诊断结果与病理对照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患者的病理、CT检查记录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患者的HRCT诊断结果与患者的病理进行对照。结果:60例肺孤立性小结节患者的HRCT诊断结果中,鳞癌11例,腺鳞癌10例,类癌7例,结核球13例,炎性结节13例,周围性肺气肿6例。病理诊断结果为恶性结节鳞癌12例,腺癌13例,类癌4例,良性结节为:结核球15例,炎性结节14例,周围性肺气肿2例,HRCT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无较大的差异性,P0.05,无统计学意义,但是HRCT诊断与病理诊断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周围性气肿、血管造影征、灶周线状影。HRCT与病理对照的结果显示,肺孤立性小结节的良性与恶性之间存在差异性。结论:肺孤立性小结的HRCT诊断与病理对照结果证明,HRCT在良性肺孤立性小结节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18F-FDGPETCT显像在难确诊性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1年2月我院临床高度怀疑鼻咽癌的60例患者,首次或多次行鼻咽镜病理活检阴性,行常规18F-FDGPET/CT检查,根据PET/CT结果引导再次行鼻咽镜病理活检.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以最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CT诊断及鉴别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32例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开展CT检查,观察诊断效果。结果:32例患者经手术探查和病理检查,均确诊为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32例结直肠黏液腺癌患者分别应用肠镜检查和CT诊断,CT诊断准确率93.8%,肠镜检查准确率71.9%,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CT检查能够有效观察结直肠原发性黏液腺癌的肿瘤体积及病变情况,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3.
王嵩 《影像技术》2020,(3):27-29
目的:探讨CT三维重建对微小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微小肺癌患者,采用双色球法将其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行CT薄层扫描检查,观察组行CT三维重建检查,以病理学为金标准比较诊断结果。结果:CT三维重建诊断微小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93.10%、93.75%)高于CT薄层扫描(65.38%、66.67%),P<0.05。观察组空泡征、毛刺、分叶、血管集束征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T三维重建诊断早期微小肺癌结果可靠,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早期肺癌的CT征象进行研究和分析,同时分析和评价CT对肺癌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我院收治并经过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100例肺癌患者.其中有56例周围性肺癌、44例中央型肺癌、4例弥漫性肺癌、28例原发性肺癌、10例原发灶不明者。将CT诊断的结果和病理进行对照,同时对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检查发现,84例患者诊断正确,准确率N84.0%;12例患者经过复查动态观察确诊,占12.0%;误诊4例,占4.0%。结论:在临床上,采用CT征象的综合诊断,有效地提高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肝细胞癌(HCC)介入治疗后行增强CT或MRI影像诊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经导管肝动脉化学栓塞(TACE)治疗的77例患者纳入研究,77例HCC患者共88例病灶,对介入治疗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究增强CT与增强MRI扫描诊断对疾病预后的评估效果.结果:77例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炫速双源CT行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21年6月-12月纳入的106例脑血管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3例,研究组开展炫速双源CT的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照组开展常规双源CT的头部血管双能量成像,对比两组CT剂量指数、有效剂量、剂量长度乘积,比较不同脑血管的CT值以及不同平面的图...  相似文献   

17.
张敏  李昂  刘军 《影像技术》2012,24(4):46-48
目的:观察肝腺瘤的CT表现,总结其具有诊断意义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肝腺瘤CT图像.对病灶的平扫及增强扫描进行观察。结果:平扫:7例均为单发肿块,直径3.5—7.5cm,平均5.5cm。3例见稍低密度包膜影.3例见不完整包膜。3例表现稍低密度背景下间杂片状高密度出血灶。增强扫描:动脉期5个病灶中度强化,门脉期持续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略高密度,可见假包膜。2例呈类似肝癌的速升速降型强化,但其强化程度不如肝癌迅速。平扫时病灶内高密度区域.增强扫描三期均无明显强化。包膜的强化大部呈延时强化的趋势。结论:肝腺瘤在CT扫描中有一定特征。准确把握其影像学表现,可以大大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MRI、CT、X线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01-2018.12间我院接收的早期AS患者共100例,根据检查方式分成X线组41例、CT组30例及MRI组29例,对三组检查结果进行观察。结果:MRI组检出率明显较X线组和CT组高,MRI在骶髂关节各方面的诊断结果均优于X线组和CT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MRI、CT、X线均可应用于诊断早期AS,但MRI较CT、X线检出率更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9.
鲁力 《影像技术》2021,(1):23-26
目的:肝癌患者通过18F-FDG PET/CT/MR异机融合显像技术和MR增强扫描技术进行联合诊断,对诊断价值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选择60例肝癌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所有患者均接受病理检查.对照组患者通过MR增强扫描进行诊断,观察组患者通过18F-FDG PET/CT/MR异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