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巨峰’葡萄为试材,对果实进行蓝色、绿色、白色、半透明和全遮光的套袋处理,比较套袋后果实品质的差异。结果显示,不同颜色的果袋对‘巨峰’葡萄果实颜色和理化指标有不同的影响。其中,半透明套袋处理的果实品质最好,能够促进‘巨峰’葡萄的转色,使果色更深;与不套袋相比,半透明袋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0.98个百分点,可滴定酸含量下降7.6%,总花色苷含量提升34.8%,且糖酸比高达31.87。综上结果认为,半透明袋最有利于改善乐山地区‘巨峰’葡萄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套袋对‘马来西亚’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套袋对‘马来西亚’蜜柚果实品质的影响,以不套袋为对照,用黄色纸袋、白色纸袋、白色无纺布袋、蓝色无纺布袋四种套袋材料对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结果表明:四种套袋处理均起到保护果面,改善果实外观,提高商品果率的作用,黄色纸袋处理保护果面叶绿素的效果好于其它三种处理。四种套袋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黄色纸袋处理效果优于其它处理。套袋处理对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无显著影响。相同光强下,各种套袋处理的有效光量子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黄色纸袋处理的有效光量子效率显著高于其它三种套袋处理,其它三种套袋处理间无明显差异。综合套袋对果实品质的影响,‘马来西亚’蜜柚宜用黄色纸袋套袋。  相似文献   

3.
不同颜色滤光膜对‘巨玫瑰’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颜色滤光膜对葡萄外观品质及生理指标的影响,本试验选择长势一致且结果部位相同的‘巨玫瑰’葡萄植株为试材进行套袋处理,设6种套袋颜色,采后对其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糖、VC、叶绿素和花青素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可以提高果皮的色差值、花青素含量和果实中可滴定酸含量及质构参数,其中紫色处理的质构参数显著高于其余处理;黄色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V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套袋对设施冬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以设施内‘贝达’砧‘87-1’葡萄为试材,设置套红纸袋、绿纸袋、蓝纸袋和白纸袋4个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分别采集成熟期果实,进行粒质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花青素和香气组分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果实粒质量和可滴定酸没有显著性影响,但对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和香气品质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红袋和绿袋的负效应较大,白袋和蓝袋的负效应较小。建议冬促早栽培模式下葡萄套袋选择白纸袋为宜。  相似文献   

5.
不同套袋材质对温室洋香瓜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霞 《广西轻工业》2011,27(7):8-9,52
对温室洋香瓜进行了5种不同材质套袋处理(白色塑料薄膜袋、白色纸袋、牛皮纸袋、外黄内黑纸袋、无纺布袋),旨在研究不同套袋材质对洋香瓜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套袋能显著提高对瓜实蝇等病早害的防治,减少烂果率,减少果面斑点数;大多数材质的套袋能明显改善了甜瓜的外观品质,并使果色鲜亮。不同套袋材质对洋香瓜不同的内在品质指标的影响不一样,大部分材质套袋都提高洋香瓜的单果重,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果实中VC的含量,但所有材质的套袋对果实的硬度及果形指数没有明显影响。经综合分析,认为纸质材质套袋是所有试验材质套袋中较理想的袋子。  相似文献   

6.
研究6 种果袋对清见橘橙果实可溶性糖含量及蔗糖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果袋对清见橘橙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不同,单层果袋显著提高了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果实成熟时,套白色单层无纺布袋的果实蔗糖含量最高,套黄色单层袋和白色单层袋的果实果糖含量均最高,套白色单层袋的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单层果袋提高了果实中性转化酶(NI)、蔗糖合酶(SS)和蔗糖磷酸合酶(SPS)的活性,以无纺布袋最为明显,而双层果袋对NI、SS、SPS活性的影响在多数测定点差异不显著。酸性转化酶(AI)活性随着果实的成熟而降低,套袋对AI活性的影响不显著。综上可知,单层果袋通过提高NI、SS、SPS的活性来提高糖含量,因此清见橘橙宜选择具有一定透光率且色泽浅的单层果袋。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采前6种果袋套袋处理对蜜橘果实采后褪绿行为和贮藏特性的影响,本实验以重庆北碚产早熟蜜橘果实为材料,采前1个月以6种不同类型的果袋对蜜橘果实进行套袋处理,采后对套袋蜜橘果实进行乙烯利褪绿处理。结果表明:6种果袋套袋处理均显著增加蜜橘果实的采收单果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增幅为10%~30%;3~#、6~#和7~#果袋套袋处理能明显提高蜜橘果实采收时的果汁总酚质量浓度,使采收时果实更好地着色,缩短果实褪绿所需时间;但贮藏的第40天时,各果袋套袋处理果实L*、a*、b*值整体上无显著差异(P0.05);与对照相比,6种果袋套袋处理均不同程度增加贮藏蜜橘果实的腐烂率,其中3~#和6~#果袋套袋处理果实贮藏期腐烂率最高;与采收时相比,贮藏40 d的过程中,7~#果袋套袋处理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还原型抗坏血酸水平和果汁总酚质量浓度变化不大。综合以上结果,采前7#果袋(单层黄袋)套袋处理在改善蜜橘果实褪绿效果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安徽省葡萄种植产区中后期雨水多、气温偏高、葡萄病虫危害严重的特点,进行不同果袋套袋处理,探讨套袋对葡萄防病效果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以及负载量和不同果袋对葡萄着色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所用果袋都不同程度地降低了葡萄病害的发生率,对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除两种郑果牌复合袋显著降低葡萄着色率外,其他果袋对葡萄着色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3年生‘阳光玫瑰’葡萄为试材,研究了两种植物生长调节剂(GA_3和CPPU)组合处理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使用不同浓度的GA_3和CPPU组合处理均改善了‘阳光玫瑰’葡萄的果实品质,其中以处理6(谢花80%至花后2~3 d使用20 mg/L GA_3+1 mg/L CPPU和花后10~15 d使用30 mg/L GA_3+3 mg/L CPPU)效果最佳。其果实粒质量、穗质量、纵横径、可溶性固形物、硬度较对照分别提高了41.37%、23.73%、19.80%、24.62%、9.77%、9.60%,可滴定酸含量较对照降低了11.43%。  相似文献   

10.
张素敏  杨巍  魏鑫  刘成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2):319-327
以‘蓝金’、‘瑞卡’、‘N5’等12个辽南露地栽培蓝莓品种果实为试材,通过果实外观、营养品质及加工性能指标的观测与分析,筛选加工适宜品种。结果表明,蓝莓果实以蓝色为主,呈不同程度扁球形,表面附着果粉,单果重0.95~2.63 g;含水量>80%,果越大,含水量越高,果型越扁,果实中均含有果糖、葡萄糖、草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和柠檬酸,果糖与葡萄糖含量相当,柠檬酸含量显著高于其它有机酸(P<0.05),属于已糖积累型、柠檬酸优势型果品。供试品种果实中均含有钾、镁、钙、铁、锰、锌和铜元素,含量依次递减,钾含量最高(5786 mg?kg?1),极显著高于其它元素(P<0.01),‘达柔’果实中钾含量(7400 mg?kg?1)最高。不同品种果实不添加果胶酶处理出汁率差异极大(变异系数达60.42%),添加果胶酶处理出汁率差异很小(变异系数仅3.88%),添加果胶酶处理出汁率及果汁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含量明显提升,添加果胶酶处理能够提高果汁产率和质量。果实中果糖和葡萄糖含量越高,果汁中可溶性糖含量越高(相关系数为0.96和0.98);果实中柠檬酸和奎尼酸含量越高,果汁中可滴定酸含量越高(相关系数为0.81和0.71)。‘日出’、‘蓝金’和‘北卫’3个品种可溶性糖(>90 mg?g?1)、有机酸含量(>10 mg?g?1)和出汁率(>74.6%)均较高,是较好的加工品种。综上,‘日出’、‘蓝金’和‘北卫’3个品种果实营养丰富、出汁率高,是加工的理想原料。  相似文献   

11.
为了改善‘沪培1号’葡萄穗肩部和穗尖部果实着色不一致问题,采取转色前对葡萄进行套袋处理,分析成熟期果皮颜色和果实糖分积累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套袋处理间果实可溶性固形物、葡萄糖和果糖含量无明显差异,但均显著低于不套袋处理,说明套袋对果实糖分积累有负面影响,可在成熟前2周提前脱袋;套袋处理能显著改善‘沪培1号’着色不一致现象,在生产中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不同品种授粉对‘鸭梨’果实品质和香气成分的影响,探究‘鸭梨’果实品质性状的花粉直感效应,为授粉品种筛选和‘鸭梨’果实品质改善提供依据。以30 a生‘鸭梨’为试材,分别以18 个不同品种特性花粉为‘鸭梨’进行人工授粉,其中以‘雪花梨’授粉果实为对照,测定果实单果质量、果点直径、果点密度、石细胞团含量、可溶性固形物、糖酸组分含量及香气组分相对含量等品质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对不同品种的授粉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授粉对‘鸭梨’果实外观品质、内在品质及香气成分均有影响,变幅在12.57%~96.10%之间;与‘雪花梨’授粉果实相比,‘南水’、‘丰水’和‘库尔勒香梨’授粉‘鸭梨’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和固酸比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了0.55%~0.76%、7.53~16.54 mg/g和1.96~4.54,改善‘鸭梨’果实营养品质;‘南水’、‘库尔勒香梨’、‘Crispel’、‘绿宝石’和‘翠玉’授粉‘鸭梨’果实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显著增加了7.77~17.85 倍,其中乙酸己酯相对含量显著提高了2.76~14.86 倍,同时检测出6 种特有酯类香气物质,分别为乙酸乙酯、己酸乙酯、丁酸乙酯、(E)-乙酸-2-己烯-1-醇酯、乙酸苯乙酯和反-2-顺-癸二烯酸乙酯,改善‘鸭梨’果实香味。与父本果实品质特性相比,授粉‘鸭梨’果实在石细胞团含量、果肉质地、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及香气组分方面表现明显的花粉直感效应,而在单果质量、果点直径、果点密度及总酸含量方面无明显花粉直感效应;综合评价表明,‘南水’授粉效果最好,适宜为‘鸭梨’授粉树。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套袋对桃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对陕西关中主栽品种"阿布白"桃进行了7种不同果袋套袋实验,以不套袋果实为对照,利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了果实的香气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供试桃共检测到89种香气物质,香气物质含量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对照单层白色塑料膜袋双层外杂内黑纸袋单层黑色无纺布双层外黑内黑纸袋单层外黄内黑纸袋双层外黄内红纸袋双层外红内黑纸袋。检测到的挥发性物质的主要成分为醛类、醇类、酯类和烃类物。与对照相比,套袋提高了果实中醇类物质含量,增加了酸类物质含量,但降低了醛类和酯类物质含量。套袋果实之间的特征性香气成分也存在差异,单层外黄内黑纸袋的内酯类物质较其他果袋含量高,可为果实提供丰富的果香味。综合果袋对果实外在和内在品质的表现,以单层外黄内黑纸袋对"阿布白"着色效果好,果实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的含量适宜,果香味浓,适宜陕西关中地区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置光分布特点及其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维多利亚’两个鲜食品种为试材,调查了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置的光质特征及其果实产量、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的含量。从7:00到19:00,光照强度、叶绿素a加权辐照度、叶绿素b加权辐照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日光温室内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的光质强度均为中杆>下风口>走道杆。从产量来看,在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点‘巨玫瑰’平均株产分别为1.38、1.75、2.30 kg,差异极显著;‘维多利亚’平均株产分别为1.45、1.90、1.80 kg,无显著差异。从果实品质来看,‘巨玫瑰’在下风口处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05.9 mg·kg-1、12.05%、6.99%,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维多利亚’在中杆定植处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07.3 mg·kg-1、10.35%、5.35%,可滴定酸最低,为0.37%。‘巨玫瑰’在下风口定植处品质与产量达到最佳,‘维多利亚’在中杆定植处品质与...  相似文献   

15.
以4年生避雨栽培的‘阳光玫瑰’和‘巨玫瑰’葡萄为试材,对葡萄果实进行人工诱导日灼处理,研究不同物候期人工诱导日灼处理下两品种日灼发生情况及特点,以及不同发育期和不同日灼进程葡萄果实的总酚含量变化,探索葡萄果实日灼发生的表面阈值温度、敏感时期及日灼与果实总酚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人工诱导日灼处理下‘阳光玫瑰’葡萄在E-L31~E-L33时期较容易发生日灼,在E-L33时期对日灼最敏感;‘巨玫瑰’葡萄在E-L31与E-L32时期较容易发生日灼,在E-L32时期对日灼最敏感。整个果实发育期‘阳光玫瑰’较‘巨玫瑰’葡萄更易发生日灼,两品种在日灼发生进程中果实总酚含量均在日灼诱导后有一次显著升高,‘阳光玫瑰’葡萄正常果中总酚含量在各个发育期均显著低于‘巨玫瑰’葡萄,表明果实总酚含量与日灼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用9种不同规格的葡萄专用果袋和透明塑料果袋,研究套袋对夏黑葡萄果实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处理对夏黑葡萄的果粒质量、病果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差异显著,对果皮厚度无显著影响,且延长了夏黑葡萄果实的转色期和成熟期;在所选用的9种果袋中,以28 cm×37 cm、孔间距为5 mm×5 mm(B1)的透明塑料袋在提高果实品质方面较优;研究认为,元谋夏黑葡萄不宜在4月份套袋,而最佳套袋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葡萄生产中,产量过高和结果枝留叶片较少可直接导致葡萄果实的品质降低。为了探索不同结果枝留叶量对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本文以‘巨玫瑰’为试材,设置10片、15片和20片三个结果枝留叶量处理,并对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品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不同留叶量对成熟期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影响不大;10片留叶量会降低粒质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导致果粒小且含糖量低;20片留叶量不利于果实着色和可溶性固形物积累;15片留叶量有助于葡萄着色和品质提升,是‘巨玫瑰’葡萄在果实生长发育期较适宜的结果枝留叶量。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葡萄锈果品质及果皮显微结构的成因,以‘阳光玫瑰’为试材,系统分析了成熟期间果锈发生状况与果实品质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并采用石蜡切片、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有无果锈果皮的显微结构。结果表明,有锈果的可溶性固形物显著高于无锈果,其可溶性糖、木质素和总酚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无锈果,有锈果果皮和果肉的果糖、葡萄糖和总糖含量均极显著高于无锈果,有锈果果皮的没食子酸、绿原酸、表儿茶素、阿魏酸、槲皮苷和白藜芦醇含量极显著高于无锈果,分别高出110.40%、85.06%、88.01%、359.89%、396.73%和40.66%,其咖啡酸含量显著高于无锈果,增加了21.93%,且无锈果果皮中未检测出丁香酸和香豆酸。显微结构分析发现,有锈果果皮中无明显的角质层细胞,角质膜结构被破坏,表皮蜡质层相对稀疏,蜡质晶体大小不均一,排列紊乱;表皮细胞壁次生加厚,细胞膜结构和细胞器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因子分析的无花果引进品种果实品质性状综合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5 个无花果品种的果实品质综合评价体系,为筛选优良品种提供依据。以山东引进的‘布兰瑞克’、 ‘丰产黄’、‘日本紫果’、‘美丽亚’和‘波姬红’5 个无花果品种为试材,测定其4 项外观指标和10 项内在营 养品质指标,对14 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因子分析,建立基于因子分析的综合品质评价模型,并根据综合品质 得分进行优良度排序。结果表明:5 个无花果品种14 项果实品质性状变异程度不同,其中VC含量间的差异最大, 单果质量、可滴定酸含量、糖酸比、固酸比和镁含量间的差异均中等,其余指标间的差异均相对较小,且品质指 标间均存在不同的相关性。经因子分析提取出3 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3.486%,其中第1公 因子的贡献率为47.242%,包含单果质量、果实纵径、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比、可溶性固 形物含量与可滴定酸含量比、铁、镁和钙含量8 个指标;第2公因子的贡献率为27.150%,包含果实横径、果形指数 和VC含量3 个指标;第3公因子的贡献率为19.094%,包含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钾3 个指标。经综合 品质评价模型得出,5 个无花果品种果实综合品质得分的优良度排序依次为‘布兰瑞克’、‘美丽亚’、‘日本紫 果’、‘波姬红’和‘丰产黄’。  相似文献   

20.
以21个蓝莓品种果实为试材,观测外观特点,检测可溶性糖、有机酸营养组成,旨在为育种、栽培、鲜食品种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蓝莓果型指数均小于1,大多呈不同程度扁球形,少数近球形和饼形;单果重为0.52 g~2.63 g,其中‘达柔’超过2.5 g,是少有的大型果;果实多呈蓝色且表面附着果粉,‘粉红佳人’为稀有的红色少果粉品种,‘黑珍珠’是罕见的黑色无果粉种质;果实越大果形越扁含水量越高。果实含有果糖、葡萄糖2种可溶性糖和草酸、奎尼酸、苹果酸、莽草酸、柠檬酸5种有机酸以及绿原酸、儿茶素2种酚类物质,3类物质含量依次递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中两种糖含量相当且葡萄糖含量(48.81 mg/kg)略高于果糖含量(44.41 mg/kg),果糖甜度(7 771)显著高于葡萄糖甜度(3 661),属于己糖积累型果实,果糖、葡萄糖、总糖含量及甜度变化趋势和幅度极为相似,果糖含量越高,葡萄糖含量越高,果实越甜,‘喜来’、‘日出’是优良的高糖品种。柠檬酸含量最高(6.31 mg/kg),占总酸的76.52%,显著高于其它有机酸,属于柠檬酸优势型果品,不同品种间奎尼酸含量差异巨大,相差1 000余倍,‘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