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建彬 《上海水务》2007,23(3):30-32
生态河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子系统,而水生植物是河道生态自我修复的基础。本文综合分析了生态河道的内涵,阐述了水生植物在河道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并就水生植物的选择与注意事项进行探讨.旨在为生态河道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采样调查水生植物种类、种群现状和空间分布的基础上,基于湖泊形态分析法和生物空间最小需求法确定了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并进一步考虑水生植物的水位需求,制定了水生植物不同生长阶段的生态水位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玄武湖水生植物种类丰富但覆盖度不高,为13.2%,沉水植物的覆盖度很低,为2.1%;玄武湖最低生态水位为9.6 m,萌发期水位为9.9 m时,有利于水生植物尤其是沉水植物的萌发,能达成30%的水生植被覆盖度目标;夏季水位为9.8 m时,能保障湖泊防洪安全,控制过度生长的荷花等挺水植物,促进玄武湖总体水生植物的生长与修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经典的湖泊生态修复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及发展现状,并总结了在该理论指导下实施城市湖泊生态修复过程中,内源及外源性营养盐、光照、浮游植物、底泥、生物扰动等因子对水生植物群落恢复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针对外源性点源、面源污染多的问题,通过修建污水管网以及人工湿地等水利设施进行控制;内源性污染如底泥,则可采用原位以及异位等处理技术进行控制;对水质产生较大影响的浮游植物可采用物理、化学、生物-生态学方法进行调控;人类干扰、鱼类牧食及其他水生动物、浮游植物等综合作用共同影响水生植物生长、分布。因此,在利用水生植物修复湖泊水体时,必须综合考虑多方面生态因子对其所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新型人工浮床在城市中小河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作为先期治理方案中的有效手段,解决了城市中小河道难以进行生态修复工程的局限性,为以后通过人工恢复沉水植被,放养水生动物,建立完整的水生生态系统食物链创造了条件。上海市徐汇区的应用实例表明:沉水植物已部分修复,整个水体水质逐年恢复,水体生物多样性呈增加趋势,水体生态系统进入良性循环。在城市河道的污染治理中,水生植物生态浮床作为一种水体生态修复先期治理方案,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婕  曾诚 《人民长江》2008,39(6):88-91
结合国内外富营养化湖泊治理经验,总结了水生植物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对污染水体的修复机理以及应用水生植物修复湖泊时要注意的问题.对水生植物净化水体中营养盐的机理,影响去除水中氮、磷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水生植物对水体具有净化作用,但腐烂的植物也会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应及时采取措施.水生植物还具有吸收重金属、抑制藻类生长、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作用,分别对水生植物的这些作用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沉水植物在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中的作用。在回顾浅水湖泊多稳态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沉水植物在浅水富营养湖泊生态修复中四个方面的作用,即沉水植物是维护水生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基础;能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氮、磷等物质;对有毒藻类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水生生态系统过程产生影响。最后,指出恢复沉水植物是实现浅水富营养湖 泊生态修复的有效途径。   相似文献   

7.
水质是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湖泊水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强调在控制点源污染的同时,应加强生物调控、湖滨湿地、恢复高等水生植物等生态技术在湖泊水质管理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潼湖平塘是广东省典型的内陆淡水湖泊湿地,是区域内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生态功能区,科学评估其健康状况可以更好地指导潼湖平塘生态修复。本文基于国内外湖泊健康评价经验,构建了包含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盆”、“水”、“生物”和“社会服务功能”)和16个指标层的湖泊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估法相结合,计算湖泊健康得分,获得了潼湖平塘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估结果显示:8项指标处于非常健康状态(80~100分),3项指标处于健康状态(60~80分),防洪达标率处于亚健康状态(40~60分),湖泊营养状态、鱼类保有指数、大型水生植物覆盖度和浮游植物密度等4项指标处于不健康状态(20~40分),总体评估表明潼湖平塘整体处于亚健康状态,属于生态功能受损的三类湖泊。建议从外源污染物源端监管、污染水体和底泥治理、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蓄滞洪区防洪工程建设等方面开展水污染防治工作。评价结果能够为湖泊的开发利用和保护修复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伴随人们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升,人们对水体空间的审美追求也不断提高。湖泊河道的生态修复、水环境的治理、人工湿地的保护、园林景观水体设计正在迅猛发展,我国人居水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水体净化与景观》针对水体景观进行研究,从水生植物应用项目实践的视角和认识出发,有别于常见的水生植物类理论性或科普性书籍,突出其实践性、工程性、经验性和可读性,对国内水生植物应用技术及相  相似文献   

10.
人为干扰造成城市湖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日趋下降,退化城市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成为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但对于目前健康城市湖泊的评价指标的认识尚不统一,给城市湖泊生态修复和规划建设带来困难。在系统梳理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景观优美、岸线形态合理、生态服务功能完整、自我修复能力较强等健康城市湖泊生态特征出发,构建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指标的评价参考标准,为城市湖泊生态修复和规划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柳子豪  秦灏  吴小靖  钟栗 《水力发电》2023,(4):12-16+28
新孟河工程引水后,现状工况下平水年(p=50%)时滆湖年内水位变化不能满足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湖泊水位要求。为此研究在新孟河工程即将启动引水的新时期背景下,采用太湖流域一维河网水动力模型,以湖泊水生态修复中水生植物生长对滆湖水位的要求为目标,根据现行水资源调度下的目标实现情况,提出有利于滆湖水生植物生长的水资源调控优化措施。结果表明,在新孟河工程启动引水后,平水年(p=50%)时通过增加新孟河工程(界牌水利枢纽)在年内1月~3月与6月~7月的排江机会,同时减少区域其他沿江口门的引江机会,可以在满足平水年新增湖西区入湖水量25.2亿m3的前提下,达到适宜水生植物生长的调度目标水位要求。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水体溶解氧平衡法的湖泊生态需水量计算方法。首先计算大气复氧量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产氧量,然后计算水生生物呼吸耗氧量和底泥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耗氧量,根据湖泊产氧量与耗氧量的平衡方程,确定不同水质条件下逐月水生生物需水量。以南四湖为例,计算了大气复氧量和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产氧量以及水生生物呼吸耗氧量和底泥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耗氧量,在综合考虑逐月蒸发、渗漏需水量的基础上,依据溶解氧平衡方程,确定了湖泊逐月基本生态需水量。  相似文献   

13.
对照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对示范区幸福河湖建设提出的更高要求,以示范区典型湖泊——元荡为例,开展生态修复路径研究。从水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着手,研究出水生态修复方案,明确了近岸带湿地建设、人工生境营造、湖体增殖放流和生态清淤等措施,并分析生态修复的治理效果和经验,为其他湖泊水生态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水生植物的定义、利用水生植物进行水体修复的研究现状、水生植物在水体修复过程中的净化机理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技术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效果受到多种影响因素的制约,主要包括植物选型和群落配置、温度、透明度、污染物浓度等。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水生植物,采取必要措施,提高水生植物水体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浅谈云南高原湖泊的生态修复和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冬  刘威 《人民珠江》2009,30(3):33-34
珠江流域云南七大高原湖泊的总集水面积2306km^2,湖泊总容量218亿m^2,在云南省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针对云南高原湖泊存在的生态问题,提出高原湖泊生态修复与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指出达到景观要求的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17.
针对水利工程运行对湖泊湿地影响动态关联研究、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理论研究、湖泊生态补偿制度体系建立存在的数据匮缺问题,探讨了利用湖泊湿地生态监测积累生态大数据,强化湖泊湿地生态研究的基本思路。通过宏观监测和定位连续监测相结合的跨学科监测手段,将表征湿地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生物多样性的生态大数据进行多区域、多尺度耦合,定量化揭示湖泊水位-候鸟生境-候鸟种群数量的动态关联特征,为水利工程水位优化调度提供重要依据;利用大数据制定耦合生态系统各要素和主要生态过程的生态修复技术方案,并建立链接生态系统服务供给者和受益者的生态补偿制度,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和生态修复、生态补偿措施实施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水生植物廊道净化污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生植物廊道是类似于人工湿地技术的污水处理系统。本文简要介绍了水生植物廊道的污水净化机理。结合新沂河污水治理试验工程,重点从植物修复角度去探讨水生植物廊道净化污水的实际效果。试验研究中,构建了适宜的水生植物廊道,选择并分段栽培了黄菖蒲、千屈菜和荇菜三种水生植物,重点监测并分析了廊道对COD、氨氮和硝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廊道对COD、硝氮的去除率分别在50%、60%左右,对氨氮的去除率可达90%,去除效果好;水生植物廊道作为污水生态处理工艺处理污水是有效果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钟沛  刘亮 《吉林水利》2023,(11):75-78
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全国各地积极开展湖泊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提升人居生活环境。生态围隔作为湖泊治理的常用技术,用于分隔湖体,使之形成一个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以便于实施更为准确的湖泊治理手段。以武汉小南湖为例,研究生态围隔所起到的控鱼、风浪削减等作用,以及项目实施后取得的效果,通过对设计及实施效果的分析,以期形成一整套的生态围隔的布置方案,为类似湖泊治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针对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淡水湖泊资源丰富,且多为中小型浅水湖,受到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城市化率高,人类干扰强烈,境内湖泊面临着富营养化、服务功能丧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以太湖流域东南部苏州市吴江区的湖泊群为例,在分析浅水湖泊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类型湖泊生态健康的概念框架,构建湖泊水生态健康评价体系,选择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干扰与生态建设4个要素共12个指标描述湖泊健康水平,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表明:水环境质量的恶化与人类对湖泊资源的粗放式开发是造成湖泊生态功能失衡的主要原因。以评价结果为指导,制定典型湖泊三白荡的生态修复与建设的措施与方法,旨在为湖泊生态系统管理与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