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龙涛  余斌 《铜业工程》2006,(3):14-16
针对安徽岳西老鸦冲铜矿氧化矿进行了室内搅拌浸出和摇瓶试验,试验表明,该矿石经过28d摇瓶酸浸,浸出率达到84%以上,耗酸折算后每吨电解铜消耗硫酸2.5 t,浸出酸耗较低。  相似文献   

2.
低品位氧化铜矿及空区残矿可浸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武山铜矿的低品位氧化铜矿及含矿围岩进行了小型浸出试验。试验表明武山铜矿该类型矿石的浸出较复杂,但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即溶浸剂浓度3%,氧化剂用量0.25%,强化剂用量2.5%,浸出时间为1h,浸出率可达60%~75%。由于矿石的氧化率约为30%,仅靠单一酸浸,其浸出率难有较大的提高,应进一步开展强化浸出的试验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西藏玉龙铜矿铜氧化矿的酸浸效率,采用正交设计法优化了酸浸过程中的各项参数,以期提高铜浸出效率,为中试及工程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首先研究了氧化铜矿硫酸浸出的单因素最佳区间,然后针对温度、初始酸浓度、浸出时间、液固比和磨矿细度等多因素进行了正交优化.结果表明:这些因素对浸出过程均有影响,其中温度影响最大.通过参数优化,最终确定搅拌浸出最优工艺条件为:温度30℃、初始酸浓度100 g/L、浸矿时间2 h、液固比(指质量比)2∶1、磨矿细度为粒径≤74μm的物粒占65%.此时,铜氧化矿中铜浸出率可以达到79.45%.  相似文献   

4.
根据永平铜矿氧化矿的矿物性质和矿物工艺学特征,在实验室进行了氧化矿浸铜试验研究,主要研究了浸出液的酸浓度、铁离子浓度、矿石粒度、浸出时间等因素对铜浸出率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工业实用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为了促进对低品位金矿资源的回收利用,在对潼关地区低品位含金氧化矿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石特征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开展矿石可浸性、泥化程度检查、NaCN浓度、喷淋强度、吸水性、渗透性和初始耗碱量等条件试验,对其氰化浸出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认为,潼关地区低品位金矿石氧化程度较低,属原生矿-半氧化矿石的过渡类型;矿石裂隙不发育,岩石结构紧密,且自然金以中-粗粒为主,属不易堆淋矿石;矿石氰化有害元素含量低,在可浸性试验中,经24 h机械搅拌获得浸出率为95.2%,为良好的可浸性矿石。条件试验及综合柱浸试验获得-8 mm粒级矿石27 d浸出率为66%,说明此类矿石仍为堆淋有效矿石,其堆淋最佳生产工艺技术条件:矿堆规模5 000 t,粒级-8 mm,筑堆高度3 m,NaCN浓度0.03%~0.06%,pH值10~12,喷淋强度20~50 L/(m2·h),喷淋时间30 d。从试验结果来看,该类矿石堆淋浸金回收率偏低,只有在开采富矿同时作为废矿石回收利用才能获得效益。由于此类低品位矿石氧化程度差,为良好的可浸性矿石,因此最佳方法应为全泥氰化法。  相似文献   

6.
生物氧化浸矿反应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物氧化浸出技术工业应用和发展将过程工程的研究和高效生物浸矿反应器的研制推上一个重要位置。综合分析了搅拌槽式和气升式这两种工业常用生物浸出反应器,指出其不完全适用于生物氧化浸矿,评述了近十年来生物氧化浸矿反应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总结了反应器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介绍了几种最具开发潜力的反应器。  相似文献   

7.
高铁闪锌矿氧化酸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针对高铁闪锌矿(含铁大于20%)氧化酸浸试验工艺,重点研究粒度、矿酸比、浸出时间、温度等条件对锌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100 ℃、4个大气压条件下浸出3 h,锌的浸出率达到93%,铟也能被直接浸出.  相似文献   

8.
细菌氧化—氰化浸金工艺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春谦  韩晓光 《黄金》1998,19(7):34-37
主要介绍了对其含砷浮选金精矿进行的100kg/d细菌氧化-氰化浸金连续扩大试验所取得的成果;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评价;同时指出了今后细菌氧化-氰化浸金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柱浸试验是选择确定新矿床溶浸开采工艺的重要环节。采用某拟开发砂岩铀矿床的矿石,在实验室进行酸、碱法柱浸试验,并进行氧化浸出对比。酸法溶浸剂为6 g/L的硫酸溶液,碱法为3 g/L的碳酸氢铵溶液,氧化剂为300 mg/L的过氧化氢。结果表明,酸法浸出效果优于碱法浸出,氧化浸出优于无氧化浸出;酸度6 g/L+300 mg/L过氧化氢浸出效果相对最好,浸出54 d液计浸出率为87.42%,浸出率达到75%时液固比为2.29,酸耗9.0 kg/t。结合矿石碳酸盐含量较低的特点,建议采用6 g/L酸度的酸法工艺开展现场浸出条件试验,可考虑适量添加氧化剂。  相似文献   

10.
《甘肃冶金》2015,(6):33-35
随着铜矿资源的日益贫化以及低品位难选氧化矿的增多,低品位氧化铜矿的开发利用就显得更加迫切重要。本试验用低品位氧化铜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物相分析,该氧化铜矿中铜氧化率达到93.30%。对原矿进行硫酸浸出条件试验研究,确定最佳浸出条件为:颗粒细度-120目、硫酸用量82.5 kg/t、浸出时间1 h、终点p H值0.5~1.0,铜的浸出率可达到85.0%。并对原矿进行了浮选研究,使金得到很好富集。  相似文献   

11.
低品位氧化铜矿堆浸工业试验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采用硫酸作浸出剂,对新疆土屋低品位氧化铜矿进行堆浸工业试验,重点考察了不同粒度和矿堆堆高的渗透性、铜浸出率及酸耗的变化,并探讨了当地气候条件对堆浸的影响。结果表明,-50mm的矿石堆浸60天,铜浸出率可达80%以上。吨矿酸耗和水耗分别为24.2kg和164kg,吨铜酸耗和水耗分别为9.4t和63.9t。该矿采用堆浸-萃取-电积工艺回收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高泥质氧化铜矿酸浸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某高泥质氧化铜矿堆浸中渗透困难、难以浸出的问题开展试验研究,得到了采用浓酸液强化浸出不仅有利于增加矿石的渗透性,而且还有利于提高矿石的浸出率和浸出液品位、降低浸出酸耗,并最终找到了适合的浸出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3.
曾青云  杨丹  刘永平 《湿法冶金》2006,25(3):141-143,147
采用溶剂萃取法将低品位铜矿浸出液转化成高浓度硫酸铜溶液。分析了影响萃取及反萃取取的因素,获得了较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4.
某氧化铜矿硫酸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源  刘诚 《湿法冶金》2011,30(4):284-286
某氧化铜矿含泥较多,用浮选方法很难分选,研究了用硫酸直接浸出铜。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2mol/L、磨矿细度-74μm占84.43%、液固体积质量比4∶1、室温(20℃)下搅拌(300r/min)浸出5h条件下,铜浸出率达86.33%,浸出液净化后送萃取—电积工序,可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铜产品。  相似文献   

15.
永平铜矿低品位氧化矿堆浸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小平  刘炳贵 《湿法冶金》2004,23(4):215-217
分析了永平铜矿低品位氧化矿堆浸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考察了矿堆容重的改变及不同矿堆高度对溶液渗透速度的影响。详细介绍了对堆浸技术所进行的改进:(1)将原来前进式筑堆改为后退式筑堆;(2)在矿堆底部增加排水层;(3)变常规高层堆浸为硫酸熟化预处理薄层浸出;(4)实施分区喷淋与休闲轮换作业的布液制度。技术改进后,堆浸生产技术指标大为改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以穆利亚希矿样作为原料进行球磨和浸出试验。在试验中研究了磨矿浓度和时间对细度的影响,同时还研究了浸出温度、硫酸浓度和时间对浸出率的影响。发现穆利亚希矿在磨矿过程中矿浆浓度为50%,磨矿时间为3min时得到合适的细度;在浸出过程中温度为65℃,硫酸浓为12g/L和浸出时间为6h才能得到较高的浸出率。但是在铜萃取工艺中,只有在浸出液的pH值为1~2时,萃取才能得到较高的效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开发出了新的流程。在新流程里,能够在不影响浸出率的情况下控制浸出液H2SO4:5~6g/L,Cu:4~10g/L,同时节省45%的热能消耗。  相似文献   

17.
铀矿石微生物柱浸串联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铀矿山堆浸生产混合铀矿石为原料,考察了微生物柱浸串联工艺对铀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经130d试验,Z1、Z2、Z3三柱串联渣计铀浸出率分别为81.83%、78.89%、81.43%,耗酸率分别为10.73%、10.73%、11.08%。采用串联工艺可以有效均衡浸出液铀浓度,提高铀吸附效率,促进铀的浸出。  相似文献   

18.
以云南某氧化铜矿的氨浸液作为萃取原液,研究萃取-洗涤-反萃过程。用McCabe-Thiele等温线法,推算二级萃取和一级反萃过程中各产物含铜浓度的变化。采用分流萃取的工艺,可以避免返回使用的萃余液被稀释。对含氨量测定表明,氨浸-萃取体系的氨挥发量和水膨胀均可控制。  相似文献   

19.
含铜金矿石是重要金矿资源.含铜金矿石的细菌氧化作用导致硫化物溶解,铜呈硫酸铜形式被脱除.生物浸渣用氰化物提金获得较高的金回收率.采用焙烧氧化、酸浸脱铜、氰化提金的处理方法,也能使含铜金矿达到脱铜提金的效果.细菌预氧化处理含铜金矿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